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突破:古代诗歌情感分析
抓住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一、考情分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诗歌鉴赏题年年都要考查诗歌的情感态度,但是真正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进行评价的并不很多,即使涉及这一层面,设题点也大多数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所以本文主要讲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目前,诗歌情感类题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情感进行概括时,层次混乱,概括不全。
2、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断章取义,牵强附会,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
3、不能规范答题,以空对空,或堆砌名词术语,或不做具体分析,或分析不到位。
二、温故知新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一联(某句、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5、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常考题型】
题型一:词句情感题
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察,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凄”“怆”等,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要注意的是,高考所考查的词句往往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句子,要透过景、事、人等形象特征来把握情感。
题型二:整体情感题
高考要求对诗歌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全诗的考查,综合性强。要求考生理解诗歌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分析社会意义。这就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解题要求】
1、诗歌情感题的解题思路。
2、诗歌情感题的规范答题。
温馨提示:
1、审题: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答题的基本要求。
2、读文:通读诗歌,关注标题和注释,抓住诗中的人、事、景、物等情感载体,发掘诗歌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整体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
3、作答:分析诗句表达的意思;思考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进一步明确诗人表达的情感;写出规范答案。
三、例题引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
高 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动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
远别无轻绕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诗②。
【注】①绕朝策: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士会离秦时,绕朝赠之以策。②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为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这里喻报捷之诗。
同为送别友人,这首诗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例题分析:
第一步:审题
本题考查的是两首诗的情感不同之处,属于整体情感题,也是直接明考诗歌情感,因此,要从全局出发,整体上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分别指出各自表达的情感。
第二步:读文
把握诗歌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填入你的理解分析。
1、《送浑将军出塞》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从标题看,这是一首送别诗 。
2、诗歌的开头两句从浑将军的祖先写起:远在汉代,浑将军祖先族贵兵强,高居王位 。起句格调高远雄浑 ,一种 豪气 笼罩全篇。
3、“传有沙场千万骑”以下为第二层。当敌人入侵,“羽书”飞至,形势危急时,浑将军毅然奔赴疆场,奋战不息。虽然塞外的生活艰苦清寂,但是就连“宝刀”都切望为国杀敌而昼夜鸣叫,这一夸张想象,从侧面揭示出浑将军忠勇义烈的英雄形象。
“意气”二句,诗笔又从正面传达出浑将军豪迈的“意气”:只要能为国杀敌,就是转战“万里”,“辛勤”经年,也算不了什么。继而诗人再以“黄云”连绵、衰草遍地的广漠边塞,“旌旗”朝飞、“刁斗”夜鸣的军旅生活表现了浑将军叱咤风云、驰骋万里的精神风貌。诗人借写浑将军的高贵出身和不辞辛劳奔赴战场、英勇杀敌的形象,表达了对浑将军的仰慕和赞美之情。
4、最后两句连用典故。“策”字这里语含双关,也有“策谋”之意,意思是希望浑将军不要忘记自己临行时所献的破敌之策。“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此喻报捷之诗,诗人写这两个典故的目的是期望浑将军早奏凯歌,建立功业。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从标题看,也是一首 送别 诗 。这首诗前半部分主要写了边塞奇异雪景内容,后半部分主要写了送别场景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武判官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三步:答题
参考答案:①岑诗通过描写边塞奇异雪景与送别场景,抒写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2分)②高诗通过浑将军的出身和他不辞辛劳、奋勇杀敌、忠勇爱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浑将军的仰慕和赞美之情;(2分)③高诗借“绕朝策” “仲宣诗”两个典故,寄寓了诗人对浑将军塞外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2 分)
四、思维建模
解答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的思维过程:
1.审题:两看一定
“两看”,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指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析词、句、联、片的情感,这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
“一定”指定题型,明确是概括题还是分析题、评价题、比较题。
2.读文:以技巧为抓手,以内容为根本
要保证对作者情感的全面把握,就要以技巧为抓手,以内容为根本,从诗歌描写的具体意象、人物形象、事件等角度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化内容为情感。
(1)抓住关键词,找到突破口
①情语定调
情语,即表明作者思想情感的词语。从传达诗歌情感的程度来看,关键词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A.显性关键词,可以直接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如“愁””恨””怜”等动词或形容词,这些词一般出现在标题或诗歌的开头与结尾,需要我们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之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就是情语,揭示了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独”和“闲”揭示了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B.隐性关键词,间接、含蓄地传达出了诗人的情感态度,如描摹景、物、人的特征的词语,能够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用典的词语,蕴含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要通过典故来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运用表达技巧的词语(如拟人、比喻、双关等),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唯”“空”“又”等,也要引起注意。抓住这些词语,品析含义,分析作用,就能拨云见日,把握住诗人的情感。
②情由探源
确定感情基调后,就要进一步探寻诗人喜怒哀乐的原因。作者情感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外部环境(时令变化、社会治乱等)和作者自身(身体、人生遭遇、理想抱负等),这些都可以从诗句中找到,或者从注释中得到暗示。
(2)把握形象特征,理解诗句内容
①辨明诗歌形象的类型:人、事、景、物。
②快速把握形象的特征:以表达技巧为抓手,体会形象的特征。如人物形象,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景物形象,要通过写景的技巧,如景物色彩、写景的层次、动静等把握景物的特点;再如用典,通过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物的情感态度揣摩作者借此寄寓的思想情感。
③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理解诗歌的内容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立足整体,防止牵强附会
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某一联或某一片,无论那种情况,都要着眼于全篇整体理解,全面把握,绝不可以孤立地分析某一句或某一联(片)。
(2)切分层次,防止概括不全
切分层次,即对所给的诗句进行层次切分,如某一联(两句)就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两句都要分析,否则就会要点不全;如果是针对全诗,就要从全篇着手分出层次,要把每一个层次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都分析出来。
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变化)的。有鉴于此,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另外,要根据所给的语言材料的内部层次来确定答题要点,如所给的是“一联”,一般有两个要点;如是“一片”,则可能更多。
3.答题:
(1)用好名词术语
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行话,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行话,总让人觉得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因此,最好使用感情术语。常用的感情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
(2)用好答题模式
A.感情概括题答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B.感情分析题答题模式:
①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
②概括+分析:先概括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
这里的“分析”,就是要结合诗句,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分析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要抓住具体的词句、意象分析,不可笼统空泛。必要时,还要结合情感表现手法分析。
五、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畅
其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①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②诗酒人。
[注]①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②谢公:南齐诗人谢眺,唐李白《秋登宜城眺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
两首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②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