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吹响社会变革的先声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依据: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理念的初步实践
教学目标:1. 时空观念:14—18世纪欧洲人文主义思想与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与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宗教改革运动、政治制度变革的相互关联
2.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史料的呈现与解读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兴起的基本概况
3. 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对于推动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意义及其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关联
重点难点:
1.重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的概况
2.难点: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条件与历史影响
教学思路:
提纲
历史
吹响社会变革的先声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主题1.赋予人生价值的新内涵——文艺复兴
主题2.重塑人格精神的新信仰——宗教改革
主题3.拓展人类认知的新领域
——近代科学的兴起
主题4.构想人权保障的新机制——启蒙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4世纪的佛罗伦萨依靠地中海优越的交通条件形成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城市!由于宽松的文化环境,更是汇聚了来自欧亚非地区的文化精英。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人们对自身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传统的神学思想开始遭到质疑,特别是文化艺术产品商品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
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文学、艺术、科学都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神的关系,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如同喷薄而出的晓日照亮了中世纪以来欧洲黑暗的天空,人们不断从神学思想和专制制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人性、自由和民主的呼声汇聚成近代欧洲社会变革的先声。
教学过程——问题导读:
(1)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如何?其基本概况与主要内容是怎样的?如何认识文艺复兴的意义?
(2)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3)16—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认识这场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产生的影响?
(4)如何认识启蒙运动形成的历史背景?欧洲启蒙运动的概况如何?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新的政治制度的设计?启蒙运动对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有何重要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问题1: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如何?
1.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
——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环节一】赋予人生价值的新内涵——文艺复兴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1: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他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特殊的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我们只可以通过我们自身人性的视角去观察事物。” ——普罗提诺
古罗马哲学家
普罗提诺
历史背景:
①古希腊罗马丰富的文化遗存在意大利的积淀与传承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一】赋予人生价值的新内涵——文艺复兴
问题1: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如何?
1.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
——历史背景
材料2: 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中世纪的意大利银行家
爆发于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使佛罗伦萨80%的人口丧生
“天主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
——薄伽丘
历史背景:②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生活需求也随财富的不断增加而更加多元
③14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病使人们对基督教的救赎丧失信心,致使社会信仰出现危机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一】赋予人生价值的新内涵——文艺复兴
问题1: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如何?
1.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
——历史背景
材料3: 14世纪初拜占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历史学家尼基弗鲁斯 格雷戈拉斯、神学家格里高利 帕拉马斯、神秘主义者尼古拉斯 卡巴西拉斯、哲学家德米图斯 西多内斯与阿金迪纳斯都曾在君士坦丁堡大学深造并受赛奥多利的影响。约翰 坎塔库震努斯被认为是他的继承者,虽然部分精英对其篡位行为颇有微词。这一时期的拜占庭知识界,学术气息浓厚,人才辈出,论争自由,并且很好地继承了两千年以来的希腊学术传统。
——斯蒂文·朗西曼著《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马千译)
历史背景:④君士坦丁堡的沦陷使得大量学者都逃到了因四分五裂而文化政策比较宽松的意大利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后拜占庭帝国灭亡
问题2: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概况与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一】赋予人生价值的新内涵——文艺复兴
2.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
——基本概况
进程 时间 地域与领域
兴起 14—15世纪中后期 意大利;文学
发展 15世纪中后期 —16世纪 从意大利扩展至西欧其他国家;艺术
高潮 16世纪 英国为中心;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
材料4: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它是由一系列的公国教皇国还有各种各样的共和国组成的。
不同国家的形式可能导致它对艺术的赞助发生不同的要求,导致当时意大利的艺术有多样的面貌。 ——张敏(清华美院教授)在上博的讲座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一】赋予人生价值的新内涵——文艺复兴
问题2: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概况与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2.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
——主要内容——精神内核
材料5:当中世纪宗教与权力结合,给人类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时,它自然成为一种新的蒙昧与遮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激情批判神学的说教,为人的现世生活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辩护,力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他们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并通过运用自己的个性来研究自我、探索自然与社会,从而为自身找到幸福自由之路。
——杨贺男 唐伟《文艺复兴启蒙精神及其历史定位》
冷漠→慈爱
中世纪教堂的圣母图像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
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①倡导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和教会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③重视发挥人的创造力,鼓励追求现世幸福
④提倡科学研究探索人、自然与社会的奥秘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一】赋予人生价值的新内涵——文艺复兴
问题2: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概况与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2.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
——主要内容——杰出代表
材料6: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写的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莎士比亚
美术三杰
文学三杰
时间 代表人物 作品主题
14世纪 文学: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 意大利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15世纪 美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描绘现世生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15世纪后期 莎士比亚 英国 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与道德观念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问题4:如何认识文艺复兴的意义?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2.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
——历史意义
材料7: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维护欧洲封建秩序的教会统治
②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的人性和禁锢的思想
③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人的本身与现世生活的世界
④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提供了思想武器
教学过程:【环节一】赋予人生价值的新内涵——文艺复兴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二】重塑人格精神的新信仰——宗教改革
问题4: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助教的俱乐部》(油画)
3.走出“危机”的基督教——宗教改革
——历史背景
华丽的祭坛
材料8:“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西方宗教史》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 英诺森三世
“无地王”约翰亲吻英诺森的脚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二】重塑人格精神的新信仰——宗教改革
问题4: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教会宣称:“当你购买赎罪卷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的灵魂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升到了天堂!”
教会兜售赎罪卷
3.走出“危机”的基督教——宗教改革
——历史背景
一年有多少天,就有多少个德意志邦国——德国谚语
历史背景:①天主教会自身的腐败以及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无尽盘剥激化了德意志的社会矛盾
②因四分五裂而削弱的德意志王权专制有利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性传播
材料9:它有38个独立的主权单位拼凑而成;4个自由市、一个帝国、7个大公国、9个公国、10个侯国、一个伯爵领。——《世界通史》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形势图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二】重塑人格精神的新信仰——宗教改革
问题4: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3.走出“危机”的基督教——宗教改革
——主要内容
材料10: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
——马丁·路德
布道的马丁·路德
材料11:28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可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为转移。
36 每一个基督教,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罪成全部免罚。
81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就教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素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问题4: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二】重塑人格精神的新信仰——宗教改革
3.走出“危机”的基督教——宗教改革
——主要内容
教皇利奥十世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矛盾点 利奥十世 马丁·路德
赎罪劵能否赎罪 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灵魂即可得救 钱币投入钱柜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心
获得拯救的途径 得救必须禁欲,只有教会有权解释《圣经》,教皇是上帝的代言人 灵魂得救源于信仰。人人有权解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
教权王权的关系 国王的权力源于教皇,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王权高于教权
(1)教义的改革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问题4: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二】重塑人格精神的新信仰——宗教改革
3.走出“危机”的基督教——宗教改革
——主要内容
(2)教规的改革
①简化宗教活动的仪式
②允许僧侣还俗与婚配
③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④力主运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德文版《圣经》封面
材料12:" 婚姻不仅孕育健康的身体、完美的道德、财富、荣耀和家庭,而且还使城市和乡村中的一切爱的行为具有了意义";" 如果父亲为婴儿洗尿布或做其他的事情,那么,上帝、天使及天地万物都将为此微笑。" ;" 每个男人应有妻子,每个女人应有丈夫。"
——马丁.路德《基督教徒的婚姻》(1522年)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问题4: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二】重塑人格精神的新信仰——宗教改革
3.走出“危机”的基督教——宗教改革
——主要内容
(3)改革的发展——瑞士 加尔文改革
德文版《圣经》封面
约翰·加尔文
《基督教原理》(1536年出版)
材料13:从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恩格斯
日内瓦新教会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不再受制于教皇。加尔文因此被人们誉为
“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日内瓦新教会
影响:①强调国家在政治宗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②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精神,但是同时也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依据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问题4: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二】重塑人格精神的新信仰——宗教改革
3.走出“危机”的基督教——宗教改革
——主要内容
(3)改革的发展——英国 亨利八世的改革
德文版《圣经》封面
影响:①《至尊法案》的通过与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的建立,削弱了教会的实力而强化了王权
②追求王权高于教权的目的与自上而下的改革形式,使改革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成分
亨利八世
材料14:从《至尊法案》一直被视为英国宗教改革历程中最重要的法案之一。它在政治领域所产生的诸多重要影响一直令人津津乐道,王权至尊地位的确立更是被人推崇。我们认为,王权至尊地位确立的同时,教会也逐渐成为国王手中的一个工具,政教合一的趋势显露出来,这也是英国清教运动兴起的一个最重要缘由。
——高仁珠《<至尊法案>、王权至尊与政教合一——论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哈尔滨师范大学)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问题4: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二】重塑人格精神的新信仰——宗教改革
3.走出“危机”的基督教——宗教改革
——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
①削弱了封建神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传播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兴起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
②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材料15: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斯特拉斯堡的市民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教堂大门上。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不胫而走,两星期内传遍德意志兰,一个月内传遍基督教世界。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德意志农民战争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问题5:16—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是如何产生的?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三】拓展人类认知的新领域 ——近代科学的兴起
3.突破神学藩篱的科学——科学革命
——兴起背景
材料16:从方法理念和内涵来看,它自古希腊17世纪,欧洲仍然是一个前后相续的大传统,而且现代科学之所以出现,虽然受到外部因素诸如社会经济技术等等影响,但最主要的动力仍然是内在的,即来自于这个传统本身。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
工场手工业
海上贸易
历史影响: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学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也提出了技术创新要求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拓展了人们的认识视野,近代教育的进步准备了人才基础
③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思想方法为近代科学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成就:①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并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维萨里著作《人体的构造》意味着近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三】拓展人类认知的新领域 ——近代科学的兴起
问题6:如何认识这场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产生的影响?
3.突破神学藩篱的科学——科学革命
——科学成就
哥白尼 日心说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维萨里 人体的构造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三】拓展人类认知的新领域 ——近代科学的兴起
问题6:如何认识这场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产生的影响?
3.突破神学藩篱的科学——科学革命
——历史影响
材料17:在近代科学革命时期,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的殊死搏斗集中体现在如何认识“天、地、人”这样一些最根本的问题上。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揭示了“天、地”的奥秘,血液循环理论则使“人体”的生理解剖构造昭然于天下……近代科学革命彻底摧毁了《圣经》所描绘的理想图景,它以观测到的事实出发,构建了一幅世界新图景:万事万物不是由神圣的天意决定,而是遵从自然规律;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它与其它的行星一样,没有特殊的地位……
近代科学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伽利略创立了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牛顿创立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菲拉西斯培根提出了科学认识的归纳法……学校教育的变化和科研机构的发展,一方面使科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肖耀根《世界近代科学革命事件及其意义》(《全球视野》理论月刊 2007年第6期)
成就:① 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力量,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范围,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② 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 董智华
问题7:如何认识启蒙运动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四】构想人权保障的新机制——启蒙运动
4.重构社会制度的蓝图——启蒙运动
——历史背景
材料18:英、法两国物质生产总量增长指数
国家 1715年 1791年 1800年 1804年
英国 100 —— 182 ——
法国 100 210 —— 247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约翰米尔顿与其著作《论出版自由》
1644年,英国恢复书报检查制度以钳制人民的思想与舆论。米尔顿痛加抨击,著成《论出版自由》一书,要求出版自由,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思想,并认为言论自由是维护建立在理智和正义基础上的共和制度的必要条件。
背景:①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反封建的武器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制度重构奠定了人才基础
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和资产阶级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四】构想人权保障的新机制——启蒙运动
问题8:欧洲启蒙运动的概况如何?
4.重构社会制度的蓝图——启蒙运动
——发展概况
材料19: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阶段 时间 地域 代表人物
起源 17世纪 英国 洛克、霍布斯
高潮 18世纪 法国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扩展 19世纪 德国 康德
(1)启蒙运动的概况
解读:① 从英国逐步向欧洲大陆转移取决于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之间矛盾激化程度的时空条件
② 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是理性与科学,即摆脱宗教和专制的束缚而独立自主地认识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四】构想人权保障的新机制——启蒙运动
问题9: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新的政治制度的设计?
4.重构社会制度的蓝图——启蒙运动
——思想主张
(2)启蒙运动在英国
约翰·洛克
①主张天赋人权,立法与行政分离,首创分权学说
②赞成君主立宪制,限制君权,政府应当保障人权
材料20:一切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每个人和其他人一样有权享受自然法则所赋予的一切权利和优势,具有自然赋予的权利保障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他人的侵害。政府的功能是保障人权,如果政府起不到这种作用,人民就有权改变政府。
——洛克《政府论》
《政府论》的内容包括破坏与建设两个方面,因而在结构上也分上下两篇,上篇是“破”,下篇是“立”。
上篇集中驳斥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下篇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目的。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四】构想人权保障的新机制——启蒙运动
问题9: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新的政治制度的设计?
4.重构社会制度的蓝图——启蒙运动
——思想主张
(2)启蒙运动在英国
托马斯·霍布斯
材料21:欧社会是一群人服从于一个人的威权之下,而每个个人将刚刚好的自然权力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内部的和平,并抵抗外来的敌人。
这个主权,无论是君主制、贵族制或民主制,都必须是一个“利维坦”,一个绝对的威权。
——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
社会若要和平,就必需要有社会契约
①首倡社会契约论,但是不反对君主专制
②提倡无神论,但主张宗教维护社会秩序
《利维坦》插图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四】构想人权保障的新机制——启蒙运动
问题9: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新的政治制度的设计?
4.重构社会制度的蓝图——启蒙运动
——思想主张
材料22:“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而教皇,就是两足禽兽。”
“……在英国,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
——伏尔泰
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
材料23:“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国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上帝有上帝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人类也有自己的法”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启蒙运动在法国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四】构想人权保障的新机制——启蒙运动
问题9: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新的政治制度的设计?
4.重构社会制度的蓝图——启蒙运动
——思想主张
让·雅克·卢梭(1712—1778)
材料24:“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自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社会契约论》
材料25:“然而,从人需要别人帮助之时起,从有人感觉到一个人拥有两个人的生活必需品的好处之时起,平等就消失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思想家 思想主张 评价
伏尔泰 反对宗教狂热和君主专制;主张天赋人权和君主立宪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重要影响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 法律应当体现理性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与法律的理论基础
卢梭 主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 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启蒙运动在法国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四】构想人权保障的新机制——启蒙运动
4.重构社会制度的蓝图——启蒙运动
——思想主张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材料26: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主张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力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自然赋予不可剥夺人权
④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2)启蒙运动在德国
问题9: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新的政治制度的设计?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环节四】构想人权保障的新机制——启蒙运动
问题10:启蒙运动对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有何重要影响?
4.重构社会制度的蓝图——启蒙运动
——历史影响
材料26: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一方面以理性的思考借助知识的力量使人摆脱宗教的压制,另一方面认为人的解放还需要从另外两个维度中解放出来: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奴役。因此,启蒙运动倡导大力发展科学以摆脱自然对人的束缚,同时通过理性推导衍生初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摆脱专制制度对人的压迫。
——崔晓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理性”之辩》
影响: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②启蒙思想广泛深入的传播直接推动了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提供了精神武器
材料27:18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的尖锐化,启蒙思想中富有战斗性的激进思想迅速传入殖民地……(北美殖民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富兰克林组织的“共读社”俱乐部,研读道德、政治和洛克的哲学等问题。富兰克林相当大的精力都是花在传播启蒙思想上。在反英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他逐渐抛弃与英国和解并在大英帝国管辖下实行自治的想法。
——牛淑萍《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思维创新——课堂小结: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28: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14—18世纪,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特别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社会的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剧变,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以“人性”和“理性”反思封建天
主教会的“神性”,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政治观,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制度不断创新,人文主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所有这些创新都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和阶级性,因而也具有其局限性。
教学过程——思维创新——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作业“探究与拓展”2.中国形象在欧洲社会思潮的变革中经历了由正面到负面的变化。请阅读材料内容,结合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影响及其历史启示。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29: 中国始终作为欧洲本地社会思潮或变革的一面“镜子”或“靶子”。需要正面形象时,中国就是欧洲正衣冠的镜子;需要负面形象时,中国就是需要被侵略或遏制的野蛮和专制的“靶子”。
第一阶段是正面形象(1250-1750年),从令欧洲人神往的拥有无限财富和崇尚世俗权力“契丹神话”,一直到启蒙运动前期作为具有完美制度构建和完美哲学精神的“中华帝国”。契丹神话间接促成了“人本主义”的文艺复兴,直接促成了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完美的“中华帝国”成为启蒙运动中法国思想家抨击本国社会和体制,用来对比的“别人家完美的孩子”。
第二阶段是负面形象(1750-今),启蒙运动后期,随着社会思潮的深入,法国讨论逐渐逐渐转入民主与自由,中国封建王朝的专制形象逐渐廓清,英国使团马嘎尔尼访华后,欧洲人中国形象完全反转,变为专制、落后、贫穷、野蛮的代表。 ——摘编自《中西文化交流先驱:从利玛窦到郎世宁》(许明龙主编)
脉络清晰的教学思路
有的放矢的问题设计
推波助澜的合作引导
水到渠成的课堂生成
让每个学生接受有温度的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