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17课《屈原》教学设计(修订版)
教材分析:
《屈原》(节选)是部编本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活动 探究单元中的第一篇话剧作品,对剧本的阅读属于活动 探究之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任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戏剧文本的特点,掌握戏剧阅读策略,把握戏剧主旨,并为完成任务二“准备与排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做铺垫。
《屈原》(节选)是整部剧第五幕第二场,主要情节是屈原身陷囹圄,靳尚和郑詹尹阴谋毒害屈原,屈原眼见国土沦丧,一腔悲愤之情喷涌而出。将自己与疾风、怒雷、闪电这些宇宙伟大的自然力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表达了追求光明,批判一切污秽,毁灭一切黑暗力量的情感。屈原的光辉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而本文尤其是第二部分独白,实际上已经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气势雄伟,情感饱满,抒情意味浓厚,读来令人振奋,很适合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内涵,体会人物心理和情感。
教学目标:
1、朗读,概括文章内容;
2、采用分角色朗读、范读、配乐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魅力,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3、在读中品味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采用分角色朗读,概括文章第一部分内容;
2、通过范读、配乐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屈原形象。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象征手法的学习体会语言魅力;
2、在读中品味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 批注 合作探究 分享交流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展示屈原图片并解说:
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他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在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被奸佞小人排挤,不被朝廷重用,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丧,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2、背景链接: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此时正值抗日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展现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二,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加点字字音
国殇(shāng) 诡谲(guǐjué) 瘦削(xuē) 伫立(zhù) 睥睨(pìnì) 稽首(qǐ) 鞭挞(biāntà) 鞺鞺鞳鞳(tāngtāngtàtà) 哗众取宠(huá)
2、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注意小括号中表情提示语)
①概括第一部分内容。
明确: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②思考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与文章后文屈原的独白有什么关联?
预设:引出屈原出场;靳尚和郑詹尹的猥琐、卑鄙与后文屈原的光明、磊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屈原高尚的形象。
3、播放独白朗读录音,思考“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4、齐声朗读独白段,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独白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朗读时注意语速、语调、情感、表情等等。“雷电颂”大量使用呼告、反复、排比等修辞,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尤其关注语气、语速、重音等,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屈原喷薄而出的呼唤与斥责的情感。
示范:“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作者把对“风”的急切渴望寄托在了“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重复使用上,突出语气,加强气势,朗读过程中应重读“咆哮”二字,语气递进,语速渐快,语调铿锵有力,读出对风的急切呼唤和让“风”“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的决心”。
屈原对雷对电的呼唤都是如此,需要通过重音、语气递进、语速渐快等朗读方式呈现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学生齐读1至8段,体会屈原强烈的感情。
示范:第九段“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明确:语速缓慢,语气愤怒,反问中读出屈原对腐朽当权者的痛恨和斥责。
示范尾段“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明确:呼告、反复、排比突出气势,增强语感,语气递进,语速渐快,三个“毁灭”喷涌而出,那种势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喷涌而出。
学生自由朗诵9至13段,体会酣畅淋漓的朗读带给自己对屈原内心的理解。
5、小组合作自由朗读独白部分。
每人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伴听,注意朗读时的语速语气、重音、表情等,组员提出完善建议,全班展示,评出最佳朗读组。
三, 概括总结象征手法
在独白中,屈原呼唤了风、雷、电,痛斥了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等土偶木梗,他们分别代指什么?完成以下表格。
剧中角色 象征意义 整体寓意
风 雷 电 象征人世间追求光明、正义的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展现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斗争,借古讽今,古为今用
土偶木梗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四, 小结
本文使用排比、呼告、反复、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增强了朗读的气势,便于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屈原爱国爱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练习朗读,为后期选择剧本排练打好基础,通过朗读再度走进人物心理去品味人物形象。
五, 作业布置
1、读《屈原》整部剧;
2、配乐有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屈原(节选)
郭沫若
风、雷、电——呼唤与歌颂
土偶木梗——怒斥与愤懑。
屈原——爱国爱民、英勇无畏
课后反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齐读、自由读、范读、指导朗读、配乐读、听读等多种方式,展开情感朗读,让学生鲜明感受到语言的神奇魅力,通过对象征手法及各种修辞的探究,进一步引导学生体悟屈原的爱憎情感。在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朗读中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并为后期加入动作表演完成合作 探究单元任务二、任务三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