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9 10:48:44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疲惫(bèi) 熏黑(xūn) 稻穗(suì) 喷薄(bó)
B.隧洞(suì) 迷惘(wǎnɡ) 蜗行(wō) 富饶(yáo)
C.胚芽(pī) 笑涡(wō) 纤绳(qiàn) 绯红(fēi)
D.干瘪(biě) 淤滩(yū) 驳船(bó) 簇新(chù)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搏;/——祖国啊!
B.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涡行摸索。
C.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D.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合。
3.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挣脱千年的羁绊 ③唤醒黎明的沉默 ④舞动大地的雄风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4.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B.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C.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D.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5.下列对本诗中的意象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1节选取了一些富于象征意味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祖国的贫困与落后。
B.第2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紧承“痛苦的希望”,表现希望从未降临中国。
C.第3节中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比喻希望就在现在。
D.第4节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既是写自己,又是写一代充满希望的青年。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7.选词填空。
(1)疲惫 疲倦
①连续不断的考试,令同学们身心   。
②总理为人民,日夜工作,不知   。
(2)悲哀 悲痛
①破坏自己的家园(地球),是人类的   。
②人们心情非常   。
(3)挣脱 挣扎
①被压迫人们   枷锁求得解放。
②贫困人在死亡线上   。
(4)深思 沉思
①我们做事前要   熟虑。
②他   了片刻,立刻做出答案。
8.文学常识填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以第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   。
二、阅读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想约你行走在彩虹里
那是青藏铁路正在穿越世界屋脊
那是西气东输通向天际的呼吸
那是杭州湾跨海大桥xián接太平洋的蔚蓝色跑道
那是三峡大坝云蒸霞蔚的雄起
那是南水北调挥洒出的一行浪漫诗句
我想约你去新农村做客
那里的土地正翻种着时代的新绿
如歌的田野传唱着三农新曲
连续增产增收的丰收锣鼓啊
让城里打工的兄妹都想重新扶起钯犁
去犁平城乡间千年的差距
去快乐地拓展小康人家花团锦簇的新天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xián    
屋脊    接 花团锦簇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云蒸霞蔚”中“蔚”的意思是(  )
A.草木茂盛 B.(云气)弥漫
C.有文采 D.盛大
(4)选文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了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
想到这里,【甲】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姗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乙】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丙】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丁】
(有删改)
(1)文章围绕“看黃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
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①   ——②   ——堤坝像瓦灰色堡墙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③   ——④   ——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我的眼睛就湿了。
A.【甲】 B.【乙】 C.【丙】 D.【丁】
(3)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①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②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4)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
(1)第3节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请结合诗歌运用的意象具体分析。
(2)第4节诗中,“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这三个短语的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3)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这首诗的第1节写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作用?
(2)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3)诗人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三、综合应用
13.仿照下面歌词中画线的句子,把内容补充完整。
中国心,中国梦
盘旋在泰山之巅
激荡在东海浪尖
唤醒了北归大雁
穿越了南国云烟
梦想就在我的心间
谁也无法阻挡我们向前
   
   
   
   
(结构相近,内容与“中国梦”相关且搭配得当,至少有两句押韵)
怀着一个强大的信念
美好的憧憬全都实现
(节选自《中国心,中国梦》歌词,有删改)
14.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的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的诗句后补写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①我是干瘪的稻穗,   。
②我是失修的路基,   。
15.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B.饶(ráo);C.胚(pēi);D.簇(c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解析】【分析】A“搏”应为“膊”;B“涡”应为“蜗”;C没有错别字;D“合”应为“和”。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句子之间内容的衔接,上下句的联系。雄鸡对应的是黎明,结合选项即可判断出答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4.【答案】D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解析】【分析】ABC朗读节奏划分正确,D朗读节奏划分有误,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正确划法为: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诗歌朗读节奏的能力。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是学习诗歌的一项必要步骤,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5.【答案】B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ACD解说正确。B.第2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紧承“痛苦的希望”,表现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
6.【答案】A
【知识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搭配不当;不合逻辑;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B.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
C.重复多余,“大约”和“左右”去掉一个。
D.不合逻辑,去掉“不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语意不明,否定不当,用词错误,句式杂糅,关联词语错用。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答案】(1)疲惫;疲倦
(2)悲哀;悲痛
(3)挣脱;挣扎
(4)深思;沉思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从词语的意义出发,结合前后的语境做出判断。
⑴“疲惫” 是指极度疲劳。过分劳累,困倦。根据语境,“连续不断的考试”重点在于“惫”,选“疲惫”;“日夜工作”重点在“困倦”,故选“疲倦”。
⑵“悲哀” 是指伤心、难过。“悲痛” 是指悲伤哀痛。根据语境,看到家园破坏后应该感到的是“悲哀” ;人的心情描述用“悲痛”。
⑶“枷锁” 应该用“挣脱”;写人在困境中应该用“挣扎”。
⑷“深思” 是深刻地思考或思念,所以做事要用“深思”;“沉思”是指认真、深入地思考。依据词语的搭配,“片刻” 用“深思”。
故答案为:⑴ 1、 疲惫 2、 疲倦 ⑵1、 悲哀 2、 悲痛 ⑶1、 挣脱 2、 挣扎 ⑷1、 深思 2、 沉思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8.【答案】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根据对这首诗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当代诗人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抒情现代诗。此诗精选了一组组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亦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前两节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节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9.【答案】(1)jǐ;衔;jǐn
(2)钯犁;耙犁
(3)B
(4)比喻;排比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识记答题,注意“脊”是第三声,这个字容易读成第二声。“衔”不要写成“街”等形近字。
(2)“耙”是一种农具,左边应该是“耒”,而“钯”是一种金属。故应把“钯犁”改为“耙犁”。
(3)“云蒸霞蔚”,是并列短语,“云”和“霞”意思相近,“蒸”和“蔚”都是形容云霞的,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故这里的“蔚”意思是(云气)弥漫。故选B。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那是南水北调挥洒出的一行浪漫诗句”“如歌的田野传唱着三农新曲”等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诗中连用了好几个“那是”的句式,构成了排比。
故答案为:⑴jǐ 衔 jǐn
⑵钯犁 耙犁
⑶B
⑷比喻 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词语和拼读字音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整体认读音节的书写,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⑵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易错字要反复练习。
⑶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方法的能力。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对偶、对比、借代等。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学生了解常见修辞的类型及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析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0.【答案】(1)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2)B
(3)①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
(4)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内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内容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内容。文章前七段写所见之景,第一段写刚站在黄河大坝上就感到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第四段描写站在大坝上极目远眺,看到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的情景,第七段首先描写所看到的黄河的形状: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再描写回望此岸堤坝的形状及颜色:堤坝像瓦灰色堡墙。后五段写我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第九段写我首先想到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接着写“我”想到在大山演讲时与听众共同朗诵《民歌》的情景,第十段写我想到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读《黄河》一诗的感慨。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乙】出写我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此时感慨万千,不觉眼睛就湿了。 故选B。
(3)①结合语境分析,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非常的深厚,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也滋养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如果没有黄河,就不会有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结合语境分析,作者把黄河土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每天都能看到它,看到它,就像看到黄河,听到了黄河滚滚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黄河、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4)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绕河套、撞龙门”运用了短句,节奏感很强,“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运用了长句,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深思。
(5)本题要求从细节方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中的细节有好几处,从中找到一处分析作者的感情即可。如 “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 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 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 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⑵ B
⑶ ①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
⑷ 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⑸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2)本题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补写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4)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句式、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11.【答案】(1)第3节诗的主要意象有“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都具有崭新、蕴含希望的特点,这恰是诗人从痛苦压抑走向希望的表现,她为祖国的复兴而兴奋不已。
(2)不能互换。因为诗歌表现的是一代人思想发展的历程:先因祖国贫穷而痛苦迷惘,后因祖国出现转机而深思,继而因投身祖国建设而热血沸腾。
(3)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这个“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担起了振兴中华 的历史使命。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首先要找到这节诗所用的意象,然后再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最后再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分析理解诗人的感情。这节诗运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都具有崭新、蕴含希望的特点。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这节诗就是诗人从痛苦压抑走向希望的表现,她为祖国的复兴而兴奋不已。
(2) 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诗人热切盼望着祖国早日变成现代化的强国,并且决心为祖国的强盛奉献自己的一切,此时的诗人热血沸腾;而在之前,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的浩劫,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有志青年也渴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那时社会动乱,人心浮动,诗人非常的迷茫,不知接下来的路应该如何走;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没有让中国富强起来,没有让中国人富裕起来,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国富强起来,没有让中国人富裕起来许多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因此, 这是“我”这一代人情感经历的三个阶段 ,即“文革”时的迷惘、“文革”结束时的深思和现在的沸腾,个人的思想、命运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时代都是息息相关的。
⑶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我”,“我”作为抒情主体,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从个体来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员,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统一体来说 “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故答案为:⑴ 第3节诗的主要意象有“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都具有崭新、蕴含希望的特点,这恰是诗人从痛苦压抑走向希望的表现,她为祖国的复兴而兴奋不已。
⑵ 不能互换。因为诗歌表现的是一代人思想发展的历程:先因祖国贫穷而痛苦迷惘,后因祖国出现转机而深思,继而因投身祖国建设而热血沸腾。
⑶ 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这个“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担起了振兴中华 的历史使命。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有一定的脉络,答题时要结合诗意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⑵此题考查理解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全诗内容和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感情变化,这样能不能互换就一目了然了。
⑶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形象的语句,分析形象的特征,然后再挖掘形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12.【答案】(1)第1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
(3)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忧伤之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从第二节中的“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可以看出第1节写诗人的梦境,诗人在梦中又见到了母亲,梦境中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母亲给自己理鬓发、而小小的自己呢,则紧牵母亲的衣襟 ,那是一幅多么温馨的幸福的画面。而现实是什么呢,母亲早已经离开了自己,没有了母亲的保护和关爱,自己在这个世上孤独无依。因此第1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此题可以从有母亲的庇护和失去母亲后的孤单的角度思考。“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是母亲在的时候,那时自己受了什么委屈,都要向母亲倾诉,而母亲则会全力保护、安慰自己。而现实生活是残酷无情的,恶劣的生活环境,迫使她默咽苦水,敢怒不敢言,但是理解她体贴她的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呻吟又有谁听?因此“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3)诗人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比喻自己对母亲甜柔深谧的怀念 ,结合语境分析,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而是像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的特点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的,默默无声而又源源不断,作者用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来表现了自己对母亲那种浱藏心底的怀念,真切感人。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第1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⑵ 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
⑶ 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忧伤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及理解诗歌开头作用的能力。概括诗歌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诗歌开头的作用和文章开头的作用是一样高的,即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联系文章主题,进行研读和探究。
⑶本题考查考查赏析比喻修辞作用的能力。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答题的一般形式是: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
13.【答案】翱翔在九霄云天(或飘扬在丰收农田);绽放在绿色家园(或舞动在丝路沿线);赢得了世界点赞(或灿烂了人民笑脸);收获了金色年华(或搭建了互惠空间)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仿写的能力。注意示例语句的结构特点,句子为动宾结构,考生要结合诗歌的整体进行作答,注意结构的些微变化。
故答案为: 1、翱翔在九霄云天(或飘扬在丰收农田) 2、绽放在绿色家园(或舞动在丝路沿线) 3、赢得了世界点赞(或灿烂了人民笑脸) 4、收获了金色年华(或搭建了互惠空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14.【答案】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与前面的诗句在内容和音韵方面和谐一致;②语言要凝练、含蓄。答案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④色调要统一。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15.【答案】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知识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把握。 诗歌中共出现四个“祖国啊”,在每一句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不尽相同。联系前后语境,再结合“文革”的时代背景及舒婷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特点来分析。
故答案为: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疲惫(bèi) 熏黑(xūn) 稻穗(suì) 喷薄(bó)
B.隧洞(suì) 迷惘(wǎnɡ) 蜗行(wō) 富饶(yáo)
C.胚芽(pī) 笑涡(wō) 纤绳(qiàn) 绯红(fēi)
D.干瘪(biě) 淤滩(yū) 驳船(bó) 簇新(chù)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B.饶(ráo);C.胚(pēi);D.簇(c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搏;/——祖国啊!
B.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涡行摸索。
C.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D.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合。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解析】【分析】A“搏”应为“膊”;B“涡”应为“蜗”;C没有错别字;D“合”应为“和”。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挣脱千年的羁绊 ③唤醒黎明的沉默 ④舞动大地的雄风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句子之间内容的衔接,上下句的联系。雄鸡对应的是黎明,结合选项即可判断出答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4.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B.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C.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D.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答案】D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解析】【分析】ABC朗读节奏划分正确,D朗读节奏划分有误,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正确划法为: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诗歌朗读节奏的能力。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是学习诗歌的一项必要步骤,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5.下列对本诗中的意象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1节选取了一些富于象征意味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祖国的贫困与落后。
B.第2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紧承“痛苦的希望”,表现希望从未降临中国。
C.第3节中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比喻希望就在现在。
D.第4节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既是写自己,又是写一代充满希望的青年。
【答案】B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ACD解说正确。B.第2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紧承“痛苦的希望”,表现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答案】A
【知识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搭配不当;不合逻辑;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B.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
C.重复多余,“大约”和“左右”去掉一个。
D.不合逻辑,去掉“不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语意不明,否定不当,用词错误,句式杂糅,关联词语错用。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选词填空。
(1)疲惫 疲倦
①连续不断的考试,令同学们身心   。
②总理为人民,日夜工作,不知   。
(2)悲哀 悲痛
①破坏自己的家园(地球),是人类的   。
②人们心情非常   。
(3)挣脱 挣扎
①被压迫人们   枷锁求得解放。
②贫困人在死亡线上   。
(4)深思 沉思
①我们做事前要   熟虑。
②他   了片刻,立刻做出答案。
【答案】(1)疲惫;疲倦
(2)悲哀;悲痛
(3)挣脱;挣扎
(4)深思;沉思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从词语的意义出发,结合前后的语境做出判断。
⑴“疲惫” 是指极度疲劳。过分劳累,困倦。根据语境,“连续不断的考试”重点在于“惫”,选“疲惫”;“日夜工作”重点在“困倦”,故选“疲倦”。
⑵“悲哀” 是指伤心、难过。“悲痛” 是指悲伤哀痛。根据语境,看到家园破坏后应该感到的是“悲哀” ;人的心情描述用“悲痛”。
⑶“枷锁” 应该用“挣脱”;写人在困境中应该用“挣扎”。
⑷“深思” 是深刻地思考或思念,所以做事要用“深思”;“沉思”是指认真、深入地思考。依据词语的搭配,“片刻” 用“深思”。
故答案为:⑴ 1、 疲惫 2、 疲倦 ⑵1、 悲哀 2、 悲痛 ⑶1、 挣脱 2、 挣扎 ⑷1、 深思 2、 沉思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8.文学常识填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以第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   。
【答案】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根据对这首诗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当代诗人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抒情现代诗。此诗精选了一组组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亦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前两节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节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二、阅读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想约你行走在彩虹里
那是青藏铁路正在穿越世界屋脊
那是西气东输通向天际的呼吸
那是杭州湾跨海大桥xián接太平洋的蔚蓝色跑道
那是三峡大坝云蒸霞蔚的雄起
那是南水北调挥洒出的一行浪漫诗句
我想约你去新农村做客
那里的土地正翻种着时代的新绿
如歌的田野传唱着三农新曲
连续增产增收的丰收锣鼓啊
让城里打工的兄妹都想重新扶起钯犁
去犁平城乡间千年的差距
去快乐地拓展小康人家花团锦簇的新天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xián    
屋脊    接 花团锦簇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云蒸霞蔚”中“蔚”的意思是(  )
A.草木茂盛 B.(云气)弥漫
C.有文采 D.盛大
(4)选文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答案】(1)jǐ;衔;jǐn
(2)钯犁;耙犁
(3)B
(4)比喻;排比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识记答题,注意“脊”是第三声,这个字容易读成第二声。“衔”不要写成“街”等形近字。
(2)“耙”是一种农具,左边应该是“耒”,而“钯”是一种金属。故应把“钯犁”改为“耙犁”。
(3)“云蒸霞蔚”,是并列短语,“云”和“霞”意思相近,“蒸”和“蔚”都是形容云霞的,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故这里的“蔚”意思是(云气)弥漫。故选B。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那是南水北调挥洒出的一行浪漫诗句”“如歌的田野传唱着三农新曲”等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诗中连用了好几个“那是”的句式,构成了排比。
故答案为:⑴jǐ 衔 jǐn
⑵钯犁 耙犁
⑶B
⑷比喻 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词语和拼读字音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整体认读音节的书写,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⑵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易错字要反复练习。
⑶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方法的能力。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对偶、对比、借代等。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学生了解常见修辞的类型及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析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了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
想到这里,【甲】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姗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乙】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丙】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丁】
(有删改)
(1)文章围绕“看黃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
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①   ——②   ——堤坝像瓦灰色堡墙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③   ——④   ——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我的眼睛就湿了。
A.【甲】 B.【乙】 C.【丙】 D.【丁】
(3)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①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②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4)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
【答案】(1)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2)B
(3)①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
(4)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内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内容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内容。文章前七段写所见之景,第一段写刚站在黄河大坝上就感到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第四段描写站在大坝上极目远眺,看到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的情景,第七段首先描写所看到的黄河的形状: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再描写回望此岸堤坝的形状及颜色:堤坝像瓦灰色堡墙。后五段写我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第九段写我首先想到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接着写“我”想到在大山演讲时与听众共同朗诵《民歌》的情景,第十段写我想到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读《黄河》一诗的感慨。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乙】出写我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此时感慨万千,不觉眼睛就湿了。 故选B。
(3)①结合语境分析,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非常的深厚,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也滋养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如果没有黄河,就不会有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结合语境分析,作者把黄河土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每天都能看到它,看到它,就像看到黄河,听到了黄河滚滚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黄河、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4)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绕河套、撞龙门”运用了短句,节奏感很强,“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运用了长句,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深思。
(5)本题要求从细节方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中的细节有好几处,从中找到一处分析作者的感情即可。如 “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 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 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 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⑵ B
⑶ ①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②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
⑷ 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⑸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2)本题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补写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4)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句式、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
(1)第3节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请结合诗歌运用的意象具体分析。
(2)第4节诗中,“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这三个短语的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3)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案】(1)第3节诗的主要意象有“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都具有崭新、蕴含希望的特点,这恰是诗人从痛苦压抑走向希望的表现,她为祖国的复兴而兴奋不已。
(2)不能互换。因为诗歌表现的是一代人思想发展的历程:先因祖国贫穷而痛苦迷惘,后因祖国出现转机而深思,继而因投身祖国建设而热血沸腾。
(3)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这个“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担起了振兴中华 的历史使命。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首先要找到这节诗所用的意象,然后再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最后再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分析理解诗人的感情。这节诗运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都具有崭新、蕴含希望的特点。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这节诗就是诗人从痛苦压抑走向希望的表现,她为祖国的复兴而兴奋不已。
(2) 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诗人热切盼望着祖国早日变成现代化的强国,并且决心为祖国的强盛奉献自己的一切,此时的诗人热血沸腾;而在之前,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的浩劫,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有志青年也渴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那时社会动乱,人心浮动,诗人非常的迷茫,不知接下来的路应该如何走;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没有让中国富强起来,没有让中国人富裕起来,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国富强起来,没有让中国人富裕起来许多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因此, 这是“我”这一代人情感经历的三个阶段 ,即“文革”时的迷惘、“文革”结束时的深思和现在的沸腾,个人的思想、命运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时代都是息息相关的。
⑶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我”,“我”作为抒情主体,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从个体来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员,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统一体来说 “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故答案为:⑴ 第3节诗的主要意象有“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都具有崭新、蕴含希望的特点,这恰是诗人从痛苦压抑走向希望的表现,她为祖国的复兴而兴奋不已。
⑵ 不能互换。因为诗歌表现的是一代人思想发展的历程:先因祖国贫穷而痛苦迷惘,后因祖国出现转机而深思,继而因投身祖国建设而热血沸腾。
⑶ 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这个“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担起了振兴中华 的历史使命。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有一定的脉络,答题时要结合诗意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⑵此题考查理解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全诗内容和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感情变化,这样能不能互换就一目了然了。
⑶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形象的语句,分析形象的特征,然后再挖掘形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这首诗的第1节写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作用?
(2)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3)诗人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答案】(1)第1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
(3)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忧伤之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从第二节中的“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可以看出第1节写诗人的梦境,诗人在梦中又见到了母亲,梦境中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母亲给自己理鬓发、而小小的自己呢,则紧牵母亲的衣襟 ,那是一幅多么温馨的幸福的画面。而现实是什么呢,母亲早已经离开了自己,没有了母亲的保护和关爱,自己在这个世上孤独无依。因此第1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此题可以从有母亲的庇护和失去母亲后的孤单的角度思考。“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是母亲在的时候,那时自己受了什么委屈,都要向母亲倾诉,而母亲则会全力保护、安慰自己。而现实生活是残酷无情的,恶劣的生活环境,迫使她默咽苦水,敢怒不敢言,但是理解她体贴她的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呻吟又有谁听?因此“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3)诗人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比喻自己对母亲甜柔深谧的怀念 ,结合语境分析,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而是像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的特点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的,默默无声而又源源不断,作者用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来表现了自己对母亲那种浱藏心底的怀念,真切感人。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第1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⑵ 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
⑶ 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忧伤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及理解诗歌开头作用的能力。概括诗歌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诗歌开头的作用和文章开头的作用是一样高的,即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联系文章主题,进行研读和探究。
⑶本题考查考查赏析比喻修辞作用的能力。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答题的一般形式是: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
三、综合应用
13.仿照下面歌词中画线的句子,把内容补充完整。
中国心,中国梦
盘旋在泰山之巅
激荡在东海浪尖
唤醒了北归大雁
穿越了南国云烟
梦想就在我的心间
谁也无法阻挡我们向前
   
   
   
   
(结构相近,内容与“中国梦”相关且搭配得当,至少有两句押韵)
怀着一个强大的信念
美好的憧憬全都实现
(节选自《中国心,中国梦》歌词,有删改)
【答案】翱翔在九霄云天(或飘扬在丰收农田);绽放在绿色家园(或舞动在丝路沿线);赢得了世界点赞(或灿烂了人民笑脸);收获了金色年华(或搭建了互惠空间)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仿写的能力。注意示例语句的结构特点,句子为动宾结构,考生要结合诗歌的整体进行作答,注意结构的些微变化。
故答案为: 1、翱翔在九霄云天(或飘扬在丰收农田) 2、绽放在绿色家园(或舞动在丝路沿线) 3、赢得了世界点赞(或灿烂了人民笑脸) 4、收获了金色年华(或搭建了互惠空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14.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的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的诗句后补写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①我是干瘪的稻穗,   。
②我是失修的路基,   。
【答案】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与前面的诗句在内容和音韵方面和谐一致;②语言要凝练、含蓄。答案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④色调要统一。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15.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答案】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知识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把握。 诗歌中共出现四个“祖国啊”,在每一句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不尽相同。联系前后语境,再结合“文革”的时代背景及舒婷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特点来分析。
故答案为: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