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3 《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3 《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9 11:03:1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3 《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和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装饰(shì) 倾诉 不妨
B.舵手(tuó) 吟诵 蕴含
C.氛围(fèn) 愉悦 寂寞
D.芦荻(dí) 曼长 慰劳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B项,舵duò。C项,氛fēn。D项,曼一漫。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判断字形,根据字形和字义判断字音。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等待着,长夜慢慢,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B.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  
C.我有年轻舵手的信,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D.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烦多是个谎言。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A.有误,“长夜慢慢”的“慢”应为“漫”。
B有误,”妆饰“应为“装饰”。
C正确。
D.有误,“烦多”应为“繁多”。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B.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C.人的心灵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断接纳象征希望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长存风华。
D.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答案】B
【知识点】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 A.“呼呼的吹着”是人才能发出的动作,此处说“霜风呼呼的吹着”是赋予霜风以人的动作,故该句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陈述事实,并未运用修辞。
C.将人的心灵比作浩渺瀚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露出了笑脸”“点头微笑”是人特有的动作和神态,此处说“树上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是赋予果子以人的动作和神态,故而该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4.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在月下,感受大地之静美,望____________、揽____________、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眺____________、闻____________、恋雨打芭蕉,宁静如诗。
①空中响雷 ②繁星排空 ③远山迷蒙 ④夜风入怀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根据“在月下”,可推断出“望”与“繁星排空”搭配,“揽”与“夜风入怀”搭配;根据“在雨中”,可推断岀“眺”与“远山迷蒙”搭配,“闻”与“空中响雷”搭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5.《统一》作者是(  )
A.沈尹默 B.卞之琳 C.陈毅 D.聂鲁达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统一》这首诗的作者是聂鲁达。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学习中准确掌握文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6.“郊原如海,房舍如舟。”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对偶 D.拟人
【答案】A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郊原”比作“海”,把“房舍”比作“舟”。诗人用了“郊原如海”“房舍如舟”两个明喻,形象的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一种波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突害怕的心理。
故答案为:A
【点评】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7.读《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示了诗人   的愿望。 
【答案】与家人团聚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月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双照”一词来理解,“双照”,指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与“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点评】理解诗句含义,要结合全诗内容来分析。
二、阅读理解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致友人(节选)
汪国真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 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舒心地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能挽住云霞
下列对这首诗中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我们的笑 能挽住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案】B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夸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ACD.正确。B项“ 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有误, 这里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9.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10.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答案】9.“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10.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到“放歌”再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特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意象。解答此题,要结合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联系作者诗歌的情感,进行作答。
⑵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9.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 “彩虹”有着美丽的特点,“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把梦写得这么美好,恰恰流露出作者对“梦”的留恋。同时,“彩虹”又有转瞬即逝的特点,所以这一比喻,又流露出对“梦”的不舍和“梦”已逝的伤感。可以结合全诗理解“梦”指的是什么。
故答案为: “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10.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叠句指 相同的词(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本诗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故答案为: 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到“放歌”再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古镇的梦
卞之琳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11.“梦”指什么?如何理解“做着梦似的”瞎子、更夫“敲不破别人的梦”敲沉了别人的梦”?
12.
请谈谈对诗歌中“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的理解。
13.《古镇的梦》反复强调瞎子、更夫“在街上走,/一步又一步。/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哪一块石头高,/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表现了什么?
【答案】11.指人们贫瘠、封闭、空虚、迷蒙、麻木的生活状态。诗人从古镇的众生相中捕捉到了瞎子与更夫两种类型,借以概括阴惨的社会环境与苦难的人生命运。瞎子、更夫“敲不破……”“敲沉了……”表现了这个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程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痈的悲剧情感。
12.这一句更能让人感觉到古镇的“寂寥”,这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手法。
13.“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表明人们都曾有求于算命先生,表现了中国下层人民每一家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暗写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在命运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人家门关得严密?(答案可以见仁见智)或许不得而知,也许这正是此诗的妙处吧。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结合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3)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仔细阅读诗句,理解诗意。
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古镇人相信天数,相信一切外在的神力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诗歌中的瞎子、更夫、睡不着的夫妻就是诗歌简单的意象。这是宁静、空虚、寂寥的小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波澜不惊,命运亘古不变。诗人说指的“梦”就是 人们贫瘠、封闭、空虚、迷蒙、麻木的生活状态。诗人从古镇的众生相中捕捉到了瞎子与更夫两种类型,借以概括阴惨的社会环境与苦难的人生命运。 问题二:诗句的意思是:瞎子“敲不破”古镇人的希望,更夫“敲不沉”古镇人的梦。愚昧的人们在这梦中在这希望中传达着深深的惶惑、痛苦和悲哀。他们并不在乎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白天沉睡在瞎子的预言中,晚上沉睡在更夫的节奏里,此句 表现了这个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程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痈的悲剧情感。
1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封闭的沉寂的古镇中这一句更能让人感觉到古镇的“寂寥”,这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手法。
1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注意对题干的正确理解。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仔细阅读语句,理解诗句的含义。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表明人们都曾有求于算命先生,表现了中国下层人民每一家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暗写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在命运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人家门关得严密?
三、综合运用
14.仿写句子。
读诗歌,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答案】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明确表述的对象 “水的旋律”、‘“花的姿容” ,依据 “山的风采”,用两个“有的”句式表现其特点,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构成一个固定句式完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点评】仿写句式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衔接的句子。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比较突出对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考查。其基本原则为:话题一致、结构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
15.仿照示例,任选事物,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
示例:蜡烛
①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②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选取事物:   
①   
②   
【答案】示例:煤炭。;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不经受磨炼,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首先要分析例句的特点,①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②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这两句话都是有蜡烛的特点进行联想,把蜡烛的特点和人的品格、命运联系起来然后再阐释一定的哲理。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有这个特点。比如选取“煤炭”这个事物,“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由煤炭的形成过程来看,煤炭经历了磨难,最后才能发出发光发热,为他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而煤炭的形成,需要上千年的时间,而燃烧只是一瞬间的时间,由此可以生发联想,写出富有哲理的两句话即可。如: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不经受磨炼,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故答案为: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
不经受磨炼,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16.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爱国人物”故事会。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为国奋斗”演讲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1701班肖菲
2 《奋斗的青春》 1702班李强
【答案】(1)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2)示例:感谢肖菲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能力。考生要对杜甫、闻一多、邓稼先的作品、为人有一定的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示例: 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⑵要求学生把握串词及写法。串词是穿插在节目之间,承上启下,调节气氛。结合主题“为国奋斗”写出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词即可。注意说清人物、节目名称。如: 感谢肖菲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故答案为:⑴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⑵ 示例:感谢肖菲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材料内容的把握,结合材料,按照要求作答,注意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语句连贯,具有鼓动性。
17.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青春年少,放飞梦想,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花蕾含苞待放,畅想盛开如霞;   ,   。青春因梦想而奋进。
【答案】就像太阳喷薄而出;荡涤漫天黑暗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首先要分析例句特点,然后再仿造例句进行仿写。例句表达了对青春年少,放飞梦想的理解和感悟,“ 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花蕾含苞待放,畅想盛开如霞 ”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仿写的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具备这些特点。如:就像太阳喷薄而出,荡涤漫天黑暗
故答案为:就像太阳喷薄而出;荡涤漫天黑暗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④色调要统一。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18.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答案】(1)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示例一: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二: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 材料一的关键句是: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的关键句是: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材料三的关键句是: “我们大声朗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据此概括答题即可。
(2)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故答案为:(1) 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 示例一: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二: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积极向上,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般可就该事件或现象表现出的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提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3 《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和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装饰(shì) 倾诉 不妨
B.舵手(tuó) 吟诵 蕴含
C.氛围(fèn) 愉悦 寂寞
D.芦荻(dí) 曼长 慰劳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等待着,长夜慢慢,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B.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  
C.我有年轻舵手的信,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D.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烦多是个谎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B.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C.人的心灵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断接纳象征希望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长存风华。
D.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4.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在月下,感受大地之静美,望____________、揽____________、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眺____________、闻____________、恋雨打芭蕉,宁静如诗。
①空中响雷 ②繁星排空 ③远山迷蒙 ④夜风入怀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5.《统一》作者是(  )
A.沈尹默 B.卞之琳 C.陈毅 D.聂鲁达
6.“郊原如海,房舍如舟。”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对偶 D.拟人
7.读《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示了诗人   的愿望。 
二、阅读理解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致友人(节选)
汪国真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 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舒心地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能挽住云霞
下列对这首诗中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我们的笑 能挽住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9.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10.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古镇的梦
卞之琳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11.“梦”指什么?如何理解“做着梦似的”瞎子、更夫“敲不破别人的梦”敲沉了别人的梦”?
12.
请谈谈对诗歌中“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的理解。
13.《古镇的梦》反复强调瞎子、更夫“在街上走,/一步又一步。/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哪一块石头高,/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表现了什么?
三、综合运用
14.仿写句子。
读诗歌,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15.仿照示例,任选事物,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
示例:蜡烛
①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②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选取事物:   
①   
②   
16.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爱国人物”故事会。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为国奋斗”演讲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1701班肖菲
2 《奋斗的青春》 1702班李强
17.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青春年少,放飞梦想,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花蕾含苞待放,畅想盛开如霞;   ,   。青春因梦想而奋进。
18.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B项,舵duò。C项,氛fēn。D项,曼一漫。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判断字形,根据字形和字义判断字音。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A.有误,“长夜慢慢”的“慢”应为“漫”。
B有误,”妆饰“应为“装饰”。
C正确。
D.有误,“烦多”应为“繁多”。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答案】B
【知识点】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 A.“呼呼的吹着”是人才能发出的动作,此处说“霜风呼呼的吹着”是赋予霜风以人的动作,故该句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陈述事实,并未运用修辞。
C.将人的心灵比作浩渺瀚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露出了笑脸”“点头微笑”是人特有的动作和神态,此处说“树上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是赋予果子以人的动作和神态,故而该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4.【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根据“在月下”,可推断出“望”与“繁星排空”搭配,“揽”与“夜风入怀”搭配;根据“在雨中”,可推断岀“眺”与“远山迷蒙”搭配,“闻”与“空中响雷”搭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5.【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统一》这首诗的作者是聂鲁达。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学习中准确掌握文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6.【答案】A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郊原”比作“海”,把“房舍”比作“舟”。诗人用了“郊原如海”“房舍如舟”两个明喻,形象的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一种波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突害怕的心理。
故答案为:A
【点评】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7.【答案】与家人团聚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月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双照”一词来理解,“双照”,指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与“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点评】理解诗句含义,要结合全诗内容来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夸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ACD.正确。B项“ 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有误, 这里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答案】9.“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10.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到“放歌”再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特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意象。解答此题,要结合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联系作者诗歌的情感,进行作答。
⑵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9.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 “彩虹”有着美丽的特点,“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把梦写得这么美好,恰恰流露出作者对“梦”的留恋。同时,“彩虹”又有转瞬即逝的特点,所以这一比喻,又流露出对“梦”的不舍和“梦”已逝的伤感。可以结合全诗理解“梦”指的是什么。
故答案为: “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10.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叠句指 相同的词(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本诗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故答案为: 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到“放歌”再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答案】11.指人们贫瘠、封闭、空虚、迷蒙、麻木的生活状态。诗人从古镇的众生相中捕捉到了瞎子与更夫两种类型,借以概括阴惨的社会环境与苦难的人生命运。瞎子、更夫“敲不破……”“敲沉了……”表现了这个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程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痈的悲剧情感。
12.这一句更能让人感觉到古镇的“寂寥”,这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手法。
13.“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表明人们都曾有求于算命先生,表现了中国下层人民每一家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暗写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在命运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人家门关得严密?(答案可以见仁见智)或许不得而知,也许这正是此诗的妙处吧。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结合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3)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仔细阅读诗句,理解诗意。
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古镇人相信天数,相信一切外在的神力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诗歌中的瞎子、更夫、睡不着的夫妻就是诗歌简单的意象。这是宁静、空虚、寂寥的小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波澜不惊,命运亘古不变。诗人说指的“梦”就是 人们贫瘠、封闭、空虚、迷蒙、麻木的生活状态。诗人从古镇的众生相中捕捉到了瞎子与更夫两种类型,借以概括阴惨的社会环境与苦难的人生命运。 问题二:诗句的意思是:瞎子“敲不破”古镇人的希望,更夫“敲不沉”古镇人的梦。愚昧的人们在这梦中在这希望中传达着深深的惶惑、痛苦和悲哀。他们并不在乎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白天沉睡在瞎子的预言中,晚上沉睡在更夫的节奏里,此句 表现了这个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程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痈的悲剧情感。
1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封闭的沉寂的古镇中这一句更能让人感觉到古镇的“寂寥”,这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手法。
1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注意对题干的正确理解。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仔细阅读语句,理解诗句的含义。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表明人们都曾有求于算命先生,表现了中国下层人民每一家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暗写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在命运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人家门关得严密?
14.【答案】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明确表述的对象 “水的旋律”、‘“花的姿容” ,依据 “山的风采”,用两个“有的”句式表现其特点,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构成一个固定句式完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点评】仿写句式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衔接的句子。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比较突出对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考查。其基本原则为:话题一致、结构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
15.【答案】示例:煤炭。;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不经受磨炼,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首先要分析例句的特点,①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②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这两句话都是有蜡烛的特点进行联想,把蜡烛的特点和人的品格、命运联系起来然后再阐释一定的哲理。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有这个特点。比如选取“煤炭”这个事物,“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由煤炭的形成过程来看,煤炭经历了磨难,最后才能发出发光发热,为他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而煤炭的形成,需要上千年的时间,而燃烧只是一瞬间的时间,由此可以生发联想,写出富有哲理的两句话即可。如: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不经受磨炼,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故答案为: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
不经受磨炼,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16.【答案】(1)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2)示例:感谢肖菲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能力。考生要对杜甫、闻一多、邓稼先的作品、为人有一定的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示例: 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⑵要求学生把握串词及写法。串词是穿插在节目之间,承上启下,调节气氛。结合主题“为国奋斗”写出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词即可。注意说清人物、节目名称。如: 感谢肖菲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故答案为:⑴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⑵ 示例:感谢肖菲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材料内容的把握,结合材料,按照要求作答,注意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语句连贯,具有鼓动性。
17.【答案】就像太阳喷薄而出;荡涤漫天黑暗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首先要分析例句特点,然后再仿造例句进行仿写。例句表达了对青春年少,放飞梦想的理解和感悟,“ 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花蕾含苞待放,畅想盛开如霞 ”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仿写的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具备这些特点。如:就像太阳喷薄而出,荡涤漫天黑暗
故答案为:就像太阳喷薄而出;荡涤漫天黑暗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④色调要统一。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18.【答案】(1)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示例一: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二: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 材料一的关键句是: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的关键句是: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材料三的关键句是: “我们大声朗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据此概括答题即可。
(2)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故答案为:(1) 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 示例一: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二: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积极向上,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般可就该事件或现象表现出的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提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