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1.1《社戏》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1.1《社戏》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07:17:5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1.1《社戏》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怠慢(dài) 皎洁(jiǎo) 凫水(fù) 欺侮(wǔ)
B.蕴藻(zǎo) 行辈(háng) 宛转(wǎn) 忌惮(dàn)
C.旺相(xiàng) 纠葛(gē) 踊跃(yǒng) 模样(mú)
D.潺潺(chán) 家眷(juàn) 归省(shěng) 弥散(mí)
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母亲便宽尉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
(2)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浮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幽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4)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蓬。(   )
3.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B.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C.母亲便勉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D.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B.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
C.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D.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5.(2022八下·杭州月考)【了解民俗文化】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在绍兴是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散文《社戏》中少年鲁迅在赵庄看到的戏便是社戏。
B.《回延安》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窑洞”“窗纸”“窗花”等,可感受到浓郁的陕北风俗。
C.吴伯箫的《灯笼》从不同方面写了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古代名将,结尾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
D.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颇具这一特色。
6.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对比)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将“发挥”改成“发扬”。
B.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将“增加”改为“培养”。
C.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
删掉“或许”或“可能”。
D.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
在“征文”后加“活动”。
8.(2016·抚顺)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被聘为“冒险号”船长,水手叛变,他被放逐到“慧骃国”,这里的马是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耶胡”则是马豢养和奴役的畜生。
B.《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误入白虎堂,行者武松大闹飞云浦,花和尚鲁智深夜走蜈蚣岭等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有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控敲诈去了,最后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D.冰心诗集《繁星 春水》中的诗句“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把对母亲的歌公布,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9.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和杂文集《而已集》《坟》,等等。
二、阅读理解
阅读《社戏》(节选),回答问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④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⑤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柏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⑦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⑧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⑨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⑩“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有改动)
1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11.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12.简要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特色。
13.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
A.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写主要内容的。
B.第⑤段“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
C.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
D.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的,所以显得很真切。
14.说说选文结尾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5.拓展阅读
故乡的年戏
马亚伟
①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
②大人孩子们奔走相告:看戏去喽!看戏去喽!到那时,年才真正有了年的味道。年戏是最能聚拢人的活动,村里几乎是全民参与,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得暖暖和和,到戏台下来看戏。乡村简陋的戏台,撑起一个绮丽的空中楼阁。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水袖如云。走马灯一样,从戏台上,锵锵晃过。
③戏台下,男女老少伸长脖子,侧头的,点头的,张大嘴巴的,摇头晃脑的,拍手叫好的,密密麻麻一片,全是陶醉的模样。小孩子骑在大人的脖子上,鼻涕泡僵在风里。冰糖葫芦、棉花糖等各种吃食,也给活动增添了几分热闹。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温暖而安适,人便在饱满的光线里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
④我和小姨早早拿着凳子占了最佳位置,我们坐在前面看,后面有站着看的,还有踩到凳子上看的。小姨的对象也来了,他一会儿给我们买糖葫芦,一会儿给我们买炒花生,“鞍前马后”地“伺候”着。直到小姨说:“行了,坐下看戏吧!”他便坐在小姨的身边,一边看戏,一边看小姨。他的手还会偷偷牵一下小姨的手,然后两个人甜甜蜜蜜地笑笑。我一直觉得,乡村戏台下,是滋生爱情的地方。戏台上,才子佳人,传情达意;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
⑤我的视线穿越了一片黑脑瓜,落到戏台上。眼睛里,霎时缤纷起来,舞台上旖旎的长襟水袖,背景里缤纷的秀阁绮窗,多么美啊!敲着耳鼓的,是各具特色的唱腔,生旦净丑,各有风味。我最喜欢俏滴滴的花旦,举手投足,活泼泼,机灵灵,惹人爱!花脸的唱腔,有慷慨的气韵,痛快淋漓。还有优雅美丽的青衣,唱腔婉转悠长,极为动听。
⑥我的母亲曾经唱过几年戏,我从小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欢戏曲。听!戏台上唱的是《大登殿》,王宝钏十年寒窑,终于拨云见日。“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銮……”演员的演唱字正腔圆,表情生动,非常有感染力。高潮之时,台下叫好声响成一片。她的表演更加卖力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塑造的角色中。
⑦我的兴趣更在于戏台上偶尔会出现的“奇幻效果”。我忘了是一出什么戏,戏台上喷出一阵烟雾,闪过几道亮光,一只蚌就变成了一位漂亮姑娘——蚌精。那个年代,这样的场景无异于如今的“豪华大片”。整个戏台因此变得瑰丽、梦幻,让人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乡村戏台,仿佛是天上宫阙,演绎着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神奇而生动。
⑧花花绿绿的戏台,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热热闹闹的人群,都那么让人怀恋。我多想再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戏台下,再看一场年戏。
(1)文章一开头就说,“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热闹”“欢腾”的。
(2)读第③段中加下划线词语和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①“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中“大片大片”改成“大片”好不好,为什么?
②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3)有人说,本文的最后一段与鲁迅先生《社戏》中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蕴含着相同的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4)你的家乡有哪些地方戏?请写出一种,并简述其主要特点。
16.(2017九上·监利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
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
(1)题目是“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那么,从文章所述来看,这个“个儿”是指什么?“我”翻了哪几个“个儿”?
(2)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说说第 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4)文中母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母亲这一形象?
(5)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综合应用
17.学习了《社戏》一文后,班级举行“走进戏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为本次实践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50~100字)
(2)这次实践活动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班级大屏幕正在播放关于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频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请你说出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
18.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本期黑板报以戏曲为主题,请你拟写四个栏目名称。
(3)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
19.自然环境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状况,例如地点、天气、景色、气候、季节。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请写一段景物描写,展现“春之韵”。
【课文片段在线】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写法分析】这段写景的文字十分精彩,作者从色彩、气味方面进行生动传神的描写,勾画出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色彩方面,写了远山的“淡黑”;气味方面,写了豆麦和河底水草发出的“清香”。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得景物描写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另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这是“我”坐在船上产生的错觉,觉得山是动的,船是静的。这样通过感觉来反衬,更生动细致地写出船行之快,从而表达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20.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修改意见:   
(2)由于这部电影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修改意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凫”应读fú;C项,“葛”应读gé;D项,“省”应读xǐ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1)尉—慰
(2)浮—凫
(3)幽—悠
(4)蓬—篷
【知识点】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辨析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书写,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1) “宽尉”中的“尉”应写作“慰”;
(2)“浮水”中的“浮”应写作“ 凫 ”;
(3)“ 幽扬 ”中的“幽”应写作“悠”;
(4)“ 船蓬 ”中的“ 蓬 ”应写作“篷”。
故答案为:
(1)尉—慰;
(2)浮—凫;
(3)幽—悠;
(4)蓬—篷.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认真书写,规范书写,仔细辨析。
3.【答案】C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C项,不合语境,“勉慰”指安慰勉励。这个词语含有劝人努力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应用“宽慰”。A项,使用正确,“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B项,使用正确,“装模装样”指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D项,使用正确,“踱来踱去”指慢步来回行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4.【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里。B.“不合用”后的逗号应为分号。C.句中的顿号应为逗号。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5.【答案】A
【知识点】社戏;回延安;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灯笼
【解析】【分析】A.《社戏》不是散文,而是小说,选自《呐喊》。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平时多记背,反复巩固记忆。
6.【答案】D
【知识点】比喻;夸张;对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句中用“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借代读书。B项,根据“飞一般”可知为夸张。C项,把灯火光中的戏台比喻成仙山楼阁。D项,此句没有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项属于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删去“能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找出病因。
8.【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A.正确;
B.夜走蜈蚣岭讲述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前往二龙山,夜晚路经蜈蚣岭坟庵,发现庵中道士败坏三清名声,调戏妇女,遂将妖道斩杀。不是鲁智深。故错误;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道题考查《格列佛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繁星 春水》四部名著中的人物、情节、主旨等,需要根据平时的相关积累作答。要熟悉名著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9.【答案】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学生应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 文学家。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坟》等。
故答案为: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答案】10.“我们”看戏回来的途中偷煮罗汉豆吃,六一公公佯装责怪后送豆并夸赞“我”。
11.双喜形象:聪明,考虑问题比较周到。根据“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来分析可知双喜是一个聪明、考虑问题比较周到的孩子。
12.运用比喻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他们驾船技艺的高超和急切返回的心情。
13.D
14.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浪漫的理想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⑸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10.本题考查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找出选文的记叙要素,按照“人+时+地+事(起因、经过、结果)”(写人叙事类)或“景物+特点”(写景类)的格式,归纳概括即可。
1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本题可筛选选文第③④⑤段中双喜在“偷豆”这一情节中的表现来分析。
1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此句将“航船”比作“大白鱼”,这是比喻的修辞;“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由此可见,画线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他们驾船技艺的高超和急切返回的心情。从其他角度赏析,合理亦可。
13.这是一篇小说,所以“我”不是鲁迅,但这篇小说的背景还是和鲁迅有一定关系的,其中心思想也代表了鲁迅的思想。
1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分析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作者情感。“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戏好看,是因为那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更是因为平桥村的环境和乡民,突出“那夜”的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
15.【答案】(1)看戏之前,大人小孩奔走相告;看戏中,男女老少沉醉其中;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戏台上,演员卖力表演;戏台上偶尔出现的“奇幻效果”。
(2)①[示例]不好,“大片大片”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舒适,也烘托了此时看年戏人的惬意。改后就没有了这种效果。
②[示例]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戏台下大人小孩看戏的沉醉入迷,也从侧面表现出戏台上的表演的精彩,表达了“我”对故乡年戏的怀念之情。
(3)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故乡的淳朴风俗的怀念之情。
(4)【示例1】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
【示例2】唐山皮影戏。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长于抒情。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线索在此基础上,抓住表述要点,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如: 看戏之前,大人小孩奔走相告;看戏中,男女老少沉醉其中;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戏台上,演员卖力表演;戏台上偶尔出现的“奇幻效果”。
⑵ ①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题目明确要求从重点词语的角度来分析,先明确不能改,再分析理由,答题思路是:原词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换后会变成怎样。 如:不好,“大片大片”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舒适,也烘托了此时看年戏人的惬意。改后就没有了这种效果。 ② 此题考查学生对动作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戏台下大人小孩看戏的沉醉入迷,也从侧面表现出戏台上的表演的精彩,表达了“我”对故乡年戏的怀念之情。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照应开头或题目等;内容上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故乡的淳朴风俗的怀念之情。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和平时知识的拓展积累能力。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多写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见识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例如我们河北的地方戏有:河北梆子。特点是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唐山皮影戏。特点是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长于抒情。
故答案为:⑴ 看戏之前,大人小孩奔走相告;看戏中,男女老少沉醉其中;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戏台上,演员卖力表演;戏台上偶尔出现的“奇幻效果”。
⑵ ①[示例]不好,“大片大片”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舒适,也烘托了此时看年戏人的惬意。改后就没有了这种效果。②[示例]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戏台下大人小孩看戏的沉醉入迷,也从侧面表现出戏台上的表演的精彩,表达了“我”对故乡年戏的怀念之情。
⑶ 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故乡的淳朴风俗的怀念之情。
⑷ 【示例1】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示例2】唐山皮影戏。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长于抒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⑵ ①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题目明确要求从重点词语的角度来分析,先明确不能改,再分析理由,答题思路是:原词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换后会变成怎样。 ②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动作描写的作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照应开头或题目等;内容上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和平时知识的拓展积累能力。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多写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见识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16.【答案】(1)这个“个儿”是指人生路上的困难和坎坷。A、中考只报一个志愿,结果败北。B、不复读,走自学之路。C、老师生病,文学社解散。D、稿子泥牛入海无消息。E、无钱买书。
(2)这句话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我”中考败北后想象中别人嘲笑“我”的情景以及“我”屈辱难堪的心理。这是作者人生路上翻的第一个“个儿”,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3)过渡段,承上启下。
(4)爱儿子,有耐心,又教子有方。文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母亲对“我”的爱和鼓励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5)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全文主旨:人生之路总会遇上沟沟坎坎,只要坚持梦想,不懈努力,总会战而胜之,将所有的坎坷磨难变成宝贵的人生经历。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了文章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标题,往往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表层含义,也就是字面所告诉我们的意思,另一层是深层含义,也就是透过字面,我们所得出的道理和含义。本文的题目是: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在文章中的浅层意思很容易就能找到,炒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才能炒熟;深层含义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挫折,人要经受得住煎熬和苦楚,在不断的磨练中才能成长,才能成熟。
(2)此题考查了句子的赏析。句子的赏析的格式为:此句运用了xx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的什么特点,表达了(突出了)……。本题运用的是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的语句,依据答题格式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重要句段的作用。解答本题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本题要求只写结构上的作用。本段前面的文字写母亲领我去书店买了自己渴望得到的书,因而第15段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同时也开启了下文。故在结构上直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解答本题要从文章中筛选出对母亲描写的语句,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母亲的人格;概括母亲为我走上文学道路做了哪些事,结合中心分析母亲的性格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结尾段的深刻含义。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这句话,理解其要表达的主旨,分析时,把人的成长与生活中的“炒花生果”联系,语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人的成长之路会遇到各种挫折,要勇往直前,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的意义。围绕着“成长不是一帆风顺”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这个“个儿”是指人生路上的困难和坎坷。A、中考只报一个志愿,结果败北。B、不复读,走自学之路。C、老师生病,文学社解散。D、稿子泥牛入海无消息。E、无钱买书。
(2)这句话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我”中考败北后想象中别人嘲笑“我”的情景以及“我”屈辱难堪的心理。这是作者人生路上翻的第一个“个儿”,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3)过渡段,承上启下。
(4)爱儿子,有耐心,又教子有方。文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母亲对“我”的爱和鼓励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5)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全文主旨:人生之路总会遇上沟沟坎坎,只要坚持梦想,不懈努力,总会战而胜之,将所有的坎坷磨难变成宝贵的人生经历。
【点评】(1)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信息提取要精炼,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通常的格式是:“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
(3)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①总领全文。②点题。③奠定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①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或兼而有之。②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③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4)此题考查学生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了解常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神态是描写人们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并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词句含义的能力,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17.【答案】(1)(示例)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增强我们走进戏曲的兴趣,从而提高我们的文艺素养。
(2)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老生,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小旦。
【知识点】其他常识;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1)设计开场白要简单介绍这次实践活动的意义及目的,语言要简洁、有感染力,能够调动气氛,引起大家的共鸣。(2)平日里注意学习积累戏曲的有关知识。生,泛指净、丑之外的男性角色;旦角,则全为女性,据此,“长胡子的男子”很显然应是“老生”,“年轻女子”应是“小旦”。
故答案为:⑴ (示例)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增强我们走进戏曲的兴趣,从而提高我们的文艺素养。
⑵ 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老生,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小旦。
【点评】⑴开场白的基本写法要求是首先要紧扣诵读活动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话题;再次要美化句子有文采,可巧用各种修辞手法;最后宣布活动开始。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18.【答案】(1)[示例一]弘扬中华国粹,演绎经典传奇。
[示例二]传播戏曲文化,收获戏曲精粹。
(2)[示例]戏曲知识 戏曲类别 戏曲趣谈 戏曲人生
(3)[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的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地方戏曲方面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兴趣。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一要做到紧扣 以“弘扬传统戏曲” 为主题。二是语言准确明了,三是通俗易懂,易于传播。
⑵此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只要围绕主题,合理即可。
⑶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 弘扬传统戏曲 ”的必要性,并能联系实际写出中学生在“ 弘扬传统戏曲 ”方面的具体做法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弘扬中华国粹,演绎经典传奇。[示例二]传播戏曲文化,收获戏曲精粹。
⑵ [示例]戏曲知识 戏曲类别 戏曲趣谈 戏曲人生
⑶ [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的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地方戏曲方面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兴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拟写宣传标语,一要做到紧扣主题,二是语言准确明了,三是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本题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思考。
⑵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及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某一现象的建议和语言表达能力。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多写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19.【答案】小草努力地从漆黑的泥土中探出脑袋,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世界。柳枝上,那嫩黄的柳叶刚刚钻出,可爱至极,如初涉尘世的少女,欣喜而惊恐地张望着这个世界。迎春花早早地聚在枝头,鼓足了劲儿,吹着金色的小喇叭,欢呼雀跃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听着鸟儿的歌唱,欣赏着湖光山色,柳条迫不及待地把湖面当作舞台,在春风中扭动着她柔美的腰肢,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类型的写作一般是给出一个中心词或几个情景信息词, 此题请写一段景物描写,展现“春之韵”。 从色彩、气味方面进行生动传神的描写,勾画出春天的美丽图画。同时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得景物描写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另外尽量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写法,如“以静衬动”,“虚实结合”,再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更生动细致描绘出 “春之韵” 。表达我对春天的喜爱。
故答案为:小草努力地从漆黑的泥土中探出脑袋,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世界。柳枝上,那嫩黄的柳叶刚刚钻出,可爱至极,如初涉尘世的少女,欣喜而惊恐地张望着这个世界。迎春花早早地聚在枝头,鼓足了劲儿,吹着金色的小喇叭,欢呼雀跃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听着鸟儿的歌唱,欣赏着湖光山色,柳条迫不及待地把湖面当作舞台,在春风中扭动着她柔美的腰肢,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类型的写作一般是给出一个中心词或几个情景信息词,并设定一个情景,然后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要求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想象要合情合理,要以材料的内容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适合生活实际的内容。
20.【答案】(1)搭配不当。删掉“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2)成分残缺。删掉“由于”或“使”。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常见病句的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等。判断病句,可用压缩句子成分抓主干等方法,判明病因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修改方法。
(1)、“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中属于“搭配不当”。删掉“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2)、“由于这部电影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属于 “成分残缺”。删掉“由于”或“使”。
故答案为:⑴ 搭配不当。删掉“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⑵ 成分残缺。删掉“由于”或“使”。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常见病句的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等。判断病句,可用压缩句子成分抓主干等方法,判明病因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修改方法。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二要理题干,在裂解语义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三要洗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1.1《社戏》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怠慢(dài) 皎洁(jiǎo) 凫水(fù) 欺侮(wǔ)
B.蕴藻(zǎo) 行辈(háng) 宛转(wǎn) 忌惮(dàn)
C.旺相(xiàng) 纠葛(gē) 踊跃(yǒng) 模样(mú)
D.潺潺(chán) 家眷(juàn) 归省(shěng) 弥散(mí)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凫”应读fú;C项,“葛”应读gé;D项,“省”应读xǐ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母亲便宽尉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
(2)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浮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幽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4)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蓬。(   )
【答案】(1)尉—慰
(2)浮—凫
(3)幽—悠
(4)蓬—篷
【知识点】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辨析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书写,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1) “宽尉”中的“尉”应写作“慰”;
(2)“浮水”中的“浮”应写作“ 凫 ”;
(3)“ 幽扬 ”中的“幽”应写作“悠”;
(4)“ 船蓬 ”中的“ 蓬 ”应写作“篷”。
故答案为:
(1)尉—慰;
(2)浮—凫;
(3)幽—悠;
(4)蓬—篷.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认真书写,规范书写,仔细辨析。
3.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B.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C.母亲便勉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D.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答案】C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C项,不合语境,“勉慰”指安慰勉励。这个词语含有劝人努力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应用“宽慰”。A项,使用正确,“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B项,使用正确,“装模装样”指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D项,使用正确,“踱来踱去”指慢步来回行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B.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
C.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D.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里。B.“不合用”后的逗号应为分号。C.句中的顿号应为逗号。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5.(2022八下·杭州月考)【了解民俗文化】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在绍兴是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散文《社戏》中少年鲁迅在赵庄看到的戏便是社戏。
B.《回延安》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窑洞”“窗纸”“窗花”等,可感受到浓郁的陕北风俗。
C.吴伯箫的《灯笼》从不同方面写了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古代名将,结尾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
D.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颇具这一特色。
【答案】A
【知识点】社戏;回延安;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灯笼
【解析】【分析】A.《社戏》不是散文,而是小说,选自《呐喊》。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平时多记背,反复巩固记忆。
6.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对比)
【答案】D
【知识点】比喻;夸张;对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句中用“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借代读书。B项,根据“飞一般”可知为夸张。C项,把灯火光中的戏台比喻成仙山楼阁。D项,此句没有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将“发挥”改成“发扬”。
B.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将“增加”改为“培养”。
C.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
删掉“或许”或“可能”。
D.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
在“征文”后加“活动”。
【答案】A
【知识点】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项属于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删去“能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找出病因。
8.(2016·抚顺)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被聘为“冒险号”船长,水手叛变,他被放逐到“慧骃国”,这里的马是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耶胡”则是马豢养和奴役的畜生。
B.《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误入白虎堂,行者武松大闹飞云浦,花和尚鲁智深夜走蜈蚣岭等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有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控敲诈去了,最后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D.冰心诗集《繁星 春水》中的诗句“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把对母亲的歌公布,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A.正确;
B.夜走蜈蚣岭讲述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前往二龙山,夜晚路经蜈蚣岭坟庵,发现庵中道士败坏三清名声,调戏妇女,遂将妖道斩杀。不是鲁智深。故错误;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道题考查《格列佛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繁星 春水》四部名著中的人物、情节、主旨等,需要根据平时的相关积累作答。要熟悉名著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9.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和杂文集《而已集》《坟》,等等。
【答案】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学生应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 文学家。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坟》等。
故答案为: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二、阅读理解
阅读《社戏》(节选),回答问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④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⑤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柏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⑦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⑧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⑨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⑩“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有改动)
1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11.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12.简要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特色。
13.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
A.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写主要内容的。
B.第⑤段“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
C.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
D.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的,所以显得很真切。
14.说说选文结尾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案】10.“我们”看戏回来的途中偷煮罗汉豆吃,六一公公佯装责怪后送豆并夸赞“我”。
11.双喜形象:聪明,考虑问题比较周到。根据“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来分析可知双喜是一个聪明、考虑问题比较周到的孩子。
12.运用比喻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他们驾船技艺的高超和急切返回的心情。
13.D
14.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浪漫的理想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⑸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10.本题考查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找出选文的记叙要素,按照“人+时+地+事(起因、经过、结果)”(写人叙事类)或“景物+特点”(写景类)的格式,归纳概括即可。
1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本题可筛选选文第③④⑤段中双喜在“偷豆”这一情节中的表现来分析。
1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此句将“航船”比作“大白鱼”,这是比喻的修辞;“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由此可见,画线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他们驾船技艺的高超和急切返回的心情。从其他角度赏析,合理亦可。
13.这是一篇小说,所以“我”不是鲁迅,但这篇小说的背景还是和鲁迅有一定关系的,其中心思想也代表了鲁迅的思想。
1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分析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作者情感。“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戏好看,是因为那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更是因为平桥村的环境和乡民,突出“那夜”的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
15.拓展阅读
故乡的年戏
马亚伟
①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
②大人孩子们奔走相告:看戏去喽!看戏去喽!到那时,年才真正有了年的味道。年戏是最能聚拢人的活动,村里几乎是全民参与,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得暖暖和和,到戏台下来看戏。乡村简陋的戏台,撑起一个绮丽的空中楼阁。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水袖如云。走马灯一样,从戏台上,锵锵晃过。
③戏台下,男女老少伸长脖子,侧头的,点头的,张大嘴巴的,摇头晃脑的,拍手叫好的,密密麻麻一片,全是陶醉的模样。小孩子骑在大人的脖子上,鼻涕泡僵在风里。冰糖葫芦、棉花糖等各种吃食,也给活动增添了几分热闹。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温暖而安适,人便在饱满的光线里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
④我和小姨早早拿着凳子占了最佳位置,我们坐在前面看,后面有站着看的,还有踩到凳子上看的。小姨的对象也来了,他一会儿给我们买糖葫芦,一会儿给我们买炒花生,“鞍前马后”地“伺候”着。直到小姨说:“行了,坐下看戏吧!”他便坐在小姨的身边,一边看戏,一边看小姨。他的手还会偷偷牵一下小姨的手,然后两个人甜甜蜜蜜地笑笑。我一直觉得,乡村戏台下,是滋生爱情的地方。戏台上,才子佳人,传情达意;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
⑤我的视线穿越了一片黑脑瓜,落到戏台上。眼睛里,霎时缤纷起来,舞台上旖旎的长襟水袖,背景里缤纷的秀阁绮窗,多么美啊!敲着耳鼓的,是各具特色的唱腔,生旦净丑,各有风味。我最喜欢俏滴滴的花旦,举手投足,活泼泼,机灵灵,惹人爱!花脸的唱腔,有慷慨的气韵,痛快淋漓。还有优雅美丽的青衣,唱腔婉转悠长,极为动听。
⑥我的母亲曾经唱过几年戏,我从小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欢戏曲。听!戏台上唱的是《大登殿》,王宝钏十年寒窑,终于拨云见日。“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銮……”演员的演唱字正腔圆,表情生动,非常有感染力。高潮之时,台下叫好声响成一片。她的表演更加卖力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塑造的角色中。
⑦我的兴趣更在于戏台上偶尔会出现的“奇幻效果”。我忘了是一出什么戏,戏台上喷出一阵烟雾,闪过几道亮光,一只蚌就变成了一位漂亮姑娘——蚌精。那个年代,这样的场景无异于如今的“豪华大片”。整个戏台因此变得瑰丽、梦幻,让人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乡村戏台,仿佛是天上宫阙,演绎着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神奇而生动。
⑧花花绿绿的戏台,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热热闹闹的人群,都那么让人怀恋。我多想再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戏台下,再看一场年戏。
(1)文章一开头就说,“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热闹”“欢腾”的。
(2)读第③段中加下划线词语和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①“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中“大片大片”改成“大片”好不好,为什么?
②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3)有人说,本文的最后一段与鲁迅先生《社戏》中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蕴含着相同的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4)你的家乡有哪些地方戏?请写出一种,并简述其主要特点。
【答案】(1)看戏之前,大人小孩奔走相告;看戏中,男女老少沉醉其中;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戏台上,演员卖力表演;戏台上偶尔出现的“奇幻效果”。
(2)①[示例]不好,“大片大片”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舒适,也烘托了此时看年戏人的惬意。改后就没有了这种效果。
②[示例]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戏台下大人小孩看戏的沉醉入迷,也从侧面表现出戏台上的表演的精彩,表达了“我”对故乡年戏的怀念之情。
(3)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故乡的淳朴风俗的怀念之情。
(4)【示例1】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
【示例2】唐山皮影戏。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长于抒情。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线索在此基础上,抓住表述要点,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如: 看戏之前,大人小孩奔走相告;看戏中,男女老少沉醉其中;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戏台上,演员卖力表演;戏台上偶尔出现的“奇幻效果”。
⑵ ①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题目明确要求从重点词语的角度来分析,先明确不能改,再分析理由,答题思路是:原词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换后会变成怎样。 如:不好,“大片大片”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舒适,也烘托了此时看年戏人的惬意。改后就没有了这种效果。 ② 此题考查学生对动作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戏台下大人小孩看戏的沉醉入迷,也从侧面表现出戏台上的表演的精彩,表达了“我”对故乡年戏的怀念之情。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照应开头或题目等;内容上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故乡的淳朴风俗的怀念之情。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和平时知识的拓展积累能力。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多写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见识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例如我们河北的地方戏有:河北梆子。特点是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唐山皮影戏。特点是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长于抒情。
故答案为:⑴ 看戏之前,大人小孩奔走相告;看戏中,男女老少沉醉其中;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戏台上,演员卖力表演;戏台上偶尔出现的“奇幻效果”。
⑵ ①[示例]不好,“大片大片”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舒适,也烘托了此时看年戏人的惬意。改后就没有了这种效果。②[示例]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戏台下大人小孩看戏的沉醉入迷,也从侧面表现出戏台上的表演的精彩,表达了“我”对故乡年戏的怀念之情。
⑶ 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故乡的淳朴风俗的怀念之情。
⑷ 【示例1】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示例2】唐山皮影戏。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长于抒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⑵ ①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题目明确要求从重点词语的角度来分析,先明确不能改,再分析理由,答题思路是:原词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换后会变成怎样。 ②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动作描写的作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照应开头或题目等;内容上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和平时知识的拓展积累能力。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多写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见识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16.(2017九上·监利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
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
(1)题目是“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那么,从文章所述来看,这个“个儿”是指什么?“我”翻了哪几个“个儿”?
(2)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说说第 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4)文中母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母亲这一形象?
(5)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1)这个“个儿”是指人生路上的困难和坎坷。A、中考只报一个志愿,结果败北。B、不复读,走自学之路。C、老师生病,文学社解散。D、稿子泥牛入海无消息。E、无钱买书。
(2)这句话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我”中考败北后想象中别人嘲笑“我”的情景以及“我”屈辱难堪的心理。这是作者人生路上翻的第一个“个儿”,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3)过渡段,承上启下。
(4)爱儿子,有耐心,又教子有方。文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母亲对“我”的爱和鼓励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5)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全文主旨:人生之路总会遇上沟沟坎坎,只要坚持梦想,不懈努力,总会战而胜之,将所有的坎坷磨难变成宝贵的人生经历。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了文章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标题,往往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表层含义,也就是字面所告诉我们的意思,另一层是深层含义,也就是透过字面,我们所得出的道理和含义。本文的题目是: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在文章中的浅层意思很容易就能找到,炒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才能炒熟;深层含义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挫折,人要经受得住煎熬和苦楚,在不断的磨练中才能成长,才能成熟。
(2)此题考查了句子的赏析。句子的赏析的格式为:此句运用了xx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的什么特点,表达了(突出了)……。本题运用的是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的语句,依据答题格式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重要句段的作用。解答本题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本题要求只写结构上的作用。本段前面的文字写母亲领我去书店买了自己渴望得到的书,因而第15段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同时也开启了下文。故在结构上直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解答本题要从文章中筛选出对母亲描写的语句,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母亲的人格;概括母亲为我走上文学道路做了哪些事,结合中心分析母亲的性格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结尾段的深刻含义。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这句话,理解其要表达的主旨,分析时,把人的成长与生活中的“炒花生果”联系,语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人的成长之路会遇到各种挫折,要勇往直前,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的意义。围绕着“成长不是一帆风顺”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这个“个儿”是指人生路上的困难和坎坷。A、中考只报一个志愿,结果败北。B、不复读,走自学之路。C、老师生病,文学社解散。D、稿子泥牛入海无消息。E、无钱买书。
(2)这句话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我”中考败北后想象中别人嘲笑“我”的情景以及“我”屈辱难堪的心理。这是作者人生路上翻的第一个“个儿”,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3)过渡段,承上启下。
(4)爱儿子,有耐心,又教子有方。文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母亲对“我”的爱和鼓励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5)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全文主旨:人生之路总会遇上沟沟坎坎,只要坚持梦想,不懈努力,总会战而胜之,将所有的坎坷磨难变成宝贵的人生经历。
【点评】(1)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信息提取要精炼,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通常的格式是:“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
(3)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①总领全文。②点题。③奠定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①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或兼而有之。②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③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4)此题考查学生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了解常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神态是描写人们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并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词句含义的能力,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三、综合应用
17.学习了《社戏》一文后,班级举行“走进戏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为本次实践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50~100字)
(2)这次实践活动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班级大屏幕正在播放关于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频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请你说出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
【答案】(1)(示例)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增强我们走进戏曲的兴趣,从而提高我们的文艺素养。
(2)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老生,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小旦。
【知识点】其他常识;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1)设计开场白要简单介绍这次实践活动的意义及目的,语言要简洁、有感染力,能够调动气氛,引起大家的共鸣。(2)平日里注意学习积累戏曲的有关知识。生,泛指净、丑之外的男性角色;旦角,则全为女性,据此,“长胡子的男子”很显然应是“老生”,“年轻女子”应是“小旦”。
故答案为:⑴ (示例)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增强我们走进戏曲的兴趣,从而提高我们的文艺素养。
⑵ 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老生,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小旦。
【点评】⑴开场白的基本写法要求是首先要紧扣诵读活动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话题;再次要美化句子有文采,可巧用各种修辞手法;最后宣布活动开始。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18.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本期黑板报以戏曲为主题,请你拟写四个栏目名称。
(3)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
【答案】(1)[示例一]弘扬中华国粹,演绎经典传奇。
[示例二]传播戏曲文化,收获戏曲精粹。
(2)[示例]戏曲知识 戏曲类别 戏曲趣谈 戏曲人生
(3)[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的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地方戏曲方面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兴趣。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一要做到紧扣 以“弘扬传统戏曲” 为主题。二是语言准确明了,三是通俗易懂,易于传播。
⑵此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只要围绕主题,合理即可。
⑶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 弘扬传统戏曲 ”的必要性,并能联系实际写出中学生在“ 弘扬传统戏曲 ”方面的具体做法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弘扬中华国粹,演绎经典传奇。[示例二]传播戏曲文化,收获戏曲精粹。
⑵ [示例]戏曲知识 戏曲类别 戏曲趣谈 戏曲人生
⑶ [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的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地方戏曲方面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兴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拟写宣传标语,一要做到紧扣主题,二是语言准确明了,三是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本题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思考。
⑵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及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某一现象的建议和语言表达能力。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多写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19.自然环境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状况,例如地点、天气、景色、气候、季节。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请写一段景物描写,展现“春之韵”。
【课文片段在线】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写法分析】这段写景的文字十分精彩,作者从色彩、气味方面进行生动传神的描写,勾画出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色彩方面,写了远山的“淡黑”;气味方面,写了豆麦和河底水草发出的“清香”。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得景物描写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另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这是“我”坐在船上产生的错觉,觉得山是动的,船是静的。这样通过感觉来反衬,更生动细致地写出船行之快,从而表达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答案】小草努力地从漆黑的泥土中探出脑袋,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世界。柳枝上,那嫩黄的柳叶刚刚钻出,可爱至极,如初涉尘世的少女,欣喜而惊恐地张望着这个世界。迎春花早早地聚在枝头,鼓足了劲儿,吹着金色的小喇叭,欢呼雀跃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听着鸟儿的歌唱,欣赏着湖光山色,柳条迫不及待地把湖面当作舞台,在春风中扭动着她柔美的腰肢,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类型的写作一般是给出一个中心词或几个情景信息词, 此题请写一段景物描写,展现“春之韵”。 从色彩、气味方面进行生动传神的描写,勾画出春天的美丽图画。同时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得景物描写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另外尽量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写法,如“以静衬动”,“虚实结合”,再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更生动细致描绘出 “春之韵” 。表达我对春天的喜爱。
故答案为:小草努力地从漆黑的泥土中探出脑袋,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世界。柳枝上,那嫩黄的柳叶刚刚钻出,可爱至极,如初涉尘世的少女,欣喜而惊恐地张望着这个世界。迎春花早早地聚在枝头,鼓足了劲儿,吹着金色的小喇叭,欢呼雀跃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听着鸟儿的歌唱,欣赏着湖光山色,柳条迫不及待地把湖面当作舞台,在春风中扭动着她柔美的腰肢,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类型的写作一般是给出一个中心词或几个情景信息词,并设定一个情景,然后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要求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想象要合情合理,要以材料的内容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适合生活实际的内容。
20.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修改意见:   
(2)由于这部电影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修改意见:   
【答案】(1)搭配不当。删掉“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2)成分残缺。删掉“由于”或“使”。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常见病句的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等。判断病句,可用压缩句子成分抓主干等方法,判明病因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修改方法。
(1)、“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中属于“搭配不当”。删掉“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2)、“由于这部电影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属于 “成分残缺”。删掉“由于”或“使”。
故答案为:⑴ 搭配不当。删掉“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⑵ 成分残缺。删掉“由于”或“使”。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常见病句的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等。判断病句,可用压缩句子成分抓主干等方法,判明病因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修改方法。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二要理题干,在裂解语义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三要洗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