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机器生产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就是______创办的、具有____________的、采用_________的工业。
什么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中国人
资本主义性质
机器生产
1.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时间 原因 代表人物和企业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产生
洋务运动的推动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发展受挫
甲午战争后
到民国成立
一战期间
(1914-1918)
一战后—新中国成立前
①外国企业的刺激;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①国内: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②国外: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①国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②国外: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目标导学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0 1912 1914 1919
发
展水平
时间
艰难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再度受挫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洋务运动
甲午战后
一战期间
一战过后
民国建立
①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产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1919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图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
目标导学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
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时间 变化前 变化后 影响
交通及通信方式 独轮车、马、驴、帆船等
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 带辫子、小脚缠足的生活方式和跪拜等习俗
饮食、服饰、休闲娱乐等 穿马褂、过传统的男耕女织生活、传统婚姻方式等
生活变化的总体特征 19世纪70年代后
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方便人们的出行、促进商品的流通
辛亥革命后
剪辫、易服、劝禁缠足、废除跪拜礼、改称谓等
出现了西餐、洋酒,文明结婚,穿旗袍、中山装等
不平衡、新旧并存、多元发展。
目标导学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
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势。
孙中山与宋庆龄乘坐飞机
孙中山乘坐火车前往北京
人力木船
蒸汽轮船
人力马车
电车
近代交通工具
传统的摇把子电话
19世纪70年代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近代通讯工具
溥仪剪辫装
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劝禁女子缠足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②生活习俗
①交通通信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变化
不平衡体现在哪些方面?
沿海地区>内陆地区
东南各省>西北各省
大中城市>广大乡镇
教育程度高>教育程度低
辫子问题在有清一代变成了超乎寻常的政治问题。清廷以强迫男人留辫子建立了在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则以剪辫子运动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3月5日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虽然规定所有男子一律剪辫,实际上未剪者也不在少数,偏远乡村尤甚。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南京临时政府实际的权力有限。
——李喜《“辫子问题”与辛亥革命》
目标导学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
2、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3、辛亥革命后,政府倡导废除旧习俗,学习西方;
4、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
5、中国人民的不断探索与追求。
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
——张爱玲《更衣记》
文秀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与皇帝主动提出离婚的妃子,而且是公开离婚。
思想上的
近代化
社会生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