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1.2《回延安》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1.2《回延安》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0 07:25:0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1.2《回延安》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树梢(shāo)
B.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脑畔(pàn)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赤卫军(chì)
D.高潮(cháo) 一盏(zhǎn) 明镜(jìng) 气喘(chuǎ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发展 心窝 呼唤 红旗飘飘
B.羊羔 革命 脚步 天南海北
C.浪花 历害 高潮 鸡毛信
D.欢喜 窗花 头顶 杨家岭
3.(2022八下·雁山期末)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属于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美国人。美国的利奥波德在《大雁归来》中,大雁富有灵性,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低声细语和高声辩论,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C.“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事、记物,也可以记山水地理、记风土人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为贵族文人所作。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立即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5.关于《回延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北方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议论,亦可叙事。
B.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C.全诗是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的。
D.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产生了无限的兴奋和喜悦,抒发了其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和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6.(2017九上·枣庄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后,家里洋溢着邻居们热情的笑脸。
B.读了《范进中举》后,张明忍俊不禁的笑了。
C.通过学习《范进中举》,我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心灵的毒害。
D.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古今不少诗人把一些节日写到诗中。请把下列诗中描写的节日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8.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9.文学常识填空。
①《回延安》选自《   》,作者贺敬之是当代   、   家。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文学剧本《   》(与丁毅等人合作)。
②《回延安》中以动作表现亲人重逢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阅读《回延安》选段,回答问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0.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   
11.叠词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B.表示数量C.表示情态D.表示颜色。请摘抄这节诗中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   (   )
②   (   )
③   (   )
12.“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   
13.这一节表达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4.“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   的场面。“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   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   的关系。
15.这一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有什么表达效果?
16.阅读诗歌《回延安》一二节,回答问题。
(1)赏析诗歌第一节中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的表达效果。
(2)“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怎样的心情?
(3)“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
三、综合应用
17.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关于“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你有哪些感悟?请谈谈。
18.(2017九上·诸城月考)碎片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刘稳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中国新闻网2013年6月7日)
材料二:“微博体”走马灯般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你来或者不来”就堂而皇之成了“见与不不见体”。每一个“体”都很短命——存活时间三天至一周不等,它的生命取决于下一个“体”到来的频率。“甚至有学生感叹:都不知道140字以上的东西怎么写了。”上海中学语文教师李莹莹对此表示担忧。(屈一平《要屏幕阅读,还是图书阅读》)
材料三:前不久,一个《我用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和大量转载。文中提到:“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罗荣海《网络时代别冷落了经典》)
(1)请结合材料概述什么是“碎片阅读”。
(2)“碎片阅读”可能会对人有什么不良影响?请结合材料概括。
(3)根据材料说说“经典”有哪些特点。
19.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秀颀挺拔
20.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修改意见:   
(2)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修改意见:   
21.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民俗民风?请写一个片段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民俗民风。(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糜méi。B项,肚dǔ。C项,眶kuàng。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C项,历——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D
【知识点】回延安;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其中“风”是指“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为平民百姓所作,收集整理而成。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4.【答案】B
【知识点】解释
【解析】【分析】“脑畔上”在本诗中是指“窑洞的顶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线索的把握能力,在《回延安》一文中,线索是“回延安的过程”而不是心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不合逻辑;重复啰嗦;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
A项不合逻辑,“笑脸”改为“笑声”;
B项词语重复,“忍俊不禁”和“笑了”意思重复,删去“的笑了”;
D项用词不当,删去“形象”。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7.【答案】(1)春节
(2)中秋节
(3)重阳节
(4)清明节
【知识点】节气;礼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记忆能力。我们结合自己的积累按要求写出即可。
(1)由“千户万户”“换旧符”可知是春节;
(2)这是苏轼词的名句,由“共婵娟”可知是中秋节;
(3)由句中的“登高”“插茱萸”可见是重阳节。
(4)由句中的“ 清明时节 ”可知是 清明节 。
故答案为:
(1)春节;
(2)中秋节;
(3)重阳节;
(4)清明节。
【点评】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记忆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日常要善于积累,多关注我国的传统节日,依据自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与认知,进行解答。
8.【答案】比喻、夸张;拟人
【知识点】回延安;比喻;拟人;夸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1)将“绵绵的话语”比作“浪花”,可以分析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另外,将“绵绵的话语”说成如长江大河汹涌澎湃,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笑”“招”都是人的动作,用来写“柳林铺”和“红旗”是拟人的手法。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正确辨析各种修辞手法,关键在于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
9.【答案】贺敬之诗选;诗人;剧作;白毛女;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知识点】近代文学;回延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内容涉及作家、作品及对作品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应多加积累,既要记得准,还要记得牢。
【答案】10.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11.高高;C;滚滚;C;辈辈;B
12.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13.希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述。理解诗歌内容是答题关键,抓住中心句概述主要意思。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10.根据“杨家岭的红旗”“宝塔山下留脚印”“枣园的灯光”“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社会主义路上”等字眼,明确这是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11.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叠词的作用。
①“高高”表示情态,故选:C;
②“滚滚”表示情态,故选:C;
③“辈辈”表示表示数量,故选:B。
12.本题考查句意的理解,应结合对诗句的意思来理解。“枣园的灯光照人心”人物是毛主席,地点是枣园,事件是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据此回答。
13.本题考查诗歌的中心思想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希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答案】14.热烈欢迎诗人;比兴;被养育与养育
15.这一章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出并喻指自己和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奶长大,引出并喻指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运用了兴的手法,以“东山”“西山”的物产,引出自己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这一章通过运用比兴手法,逐层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把握诗歌主题;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等,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兴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诗歌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14.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及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从诗句“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热烈欢迎诗人归来的场景。“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被养育与养育的关系。
15.诗歌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第一句以“兴”开头,诗人感物起兴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出并喻指自己和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运用了兴的手法,以“东山”“西山”的物产,引出自己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这一章通过运用比兴手法,逐层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以上“比兴”手法的例子为前句是比兴,后句是本体。表达效果要结合着诗歌“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来分析解答。
16.【答案】(1)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2)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3)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感情。
(4)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反复;比兴;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诗人“抓”“贴”的是延安的土,“搂”的是延安的宝塔山,“扑”的是延安亲人的胸怀,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终于回到了做梦都想回到的延安,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内容非常的喜悦、激动。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诗人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延安,内心非常的激动和兴奋,而“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而“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因为延安地处黄土高原,经常会有风沙,诗人说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是对灰尘的恳求,意思是我要好好地看看延安的山水,看看延安的一草一木,其实还是表达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3)连用三个“亲”,山是亲的,水是亲的,人也是亲的,诗人与延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与延安的人们关系都是那么亲密,连用三个“亲”,强调了诗人与延安的这种感情。
(4)“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表达了羊羔对母羊的感恩之情,“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引出“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并且还把我比作羊羔羔,把延安比作是母羊,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⑴ 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⑵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⑶ 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感情。
⑷ 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⑶ 本题考查对反复修辞的赏析能力。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⑷ 本题考查赏析比兴修辞的能力。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后文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17.【答案】(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2)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举办以“牢记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会
(3)(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甚至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知识点】广告标语;活动设计;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要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2)参考活动形式一,活动可以是征文比赛、主题报告会、合唱比赛等,只要符合主题,适合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即可。(3)可以阐释延安精神,围绕如何继承遗志,如何为国家、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谈感悟。
故答案为:⑴ 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⑵1、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2、举办以“牢记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会
⑶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甚至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点评】⑴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18.【答案】(1)“碎片阅读”就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图、网络等媒介(媒体)进行的方便快捷的、零碎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
(2)①只注重信息的读取,往往缺乏深层的思考;②易导致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③读者容易养成随意性(如随时读、随时写、随手转、随口评)
(3)①内涵厚重;②精心创作;③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了对信息的概括,由材料一中刘稳的话“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可以概括出“碎片阅读”的定义。
(2)此题只要结合材料二即可概括出答案,每一句话可概括出一条。
(3)结合材料三“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这句话,可以从中总结出答案,答题时注意简洁明了,同时要注意要有丰富的内涵。
【点评】(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答案】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回延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诗要注意句式一致“做……一样的人,不一定……但必须……”比喻恰当,内容连贯。
【点评】仿写句子须对例句从内容、句式、修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所写句子要合情合理。
20.【答案】(1)语序不当。将“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
(2)语意重复。去掉“第一趟”或“首飞”。
【知识点】语序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1)“开展与策划”不符合逻辑,应先策划再开展。故把这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即可。
(2) “第一”和“首”意思相同,语义重复,去掉“第一趟”或“首飞”。
故答案为:⑴ 语序不当。将“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
⑵ 语意重复。去掉“第一趟”或“首飞”。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⑵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21.【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故乡在浙江诸暨,那里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山明水秀的故乡哺育出热情好客的故乡人。
客人——不管是远来的,还是同村的,一进门,主人就会立刻为你沏上一杯清茶,并拿出瓜果,坐下来和你亲切地叙谈。客人刚品了几口茶,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就端了上来。清茶、瓜果、点心,这是乡亲们待客的“三部曲”,是历来遵循的风俗。当然,其中的道道儿还远不止这些。就拿第一杯茶来说吧,听父亲说,第一杯茶不能太满,主人必须用双手送到客人手里。喝了三四杯茶后,要主动为客人换茶叶。
为了表示热情,还可以在妇女和儿童的茶杯里放适量的白糖等。总之,只要你来做客,就一定能体会到什么叫“宾至如归”。
【知识点】文化特色;回延安
【解析】【分析】要想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民俗民风,首先应从自己最熟悉的民俗民风入手,了解家乡民俗的文化。可以从特色饮食、建筑、文化娱乐、传统文化等角度去写。重点要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
【点评】民风民俗,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完全有义务去了解这些内容。要解答这类题目,平时就应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对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多了解多感受,增加文化积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1.2《回延安》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树梢(shāo)
B.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脑畔(pàn)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赤卫军(chì)
D.高潮(cháo) 一盏(zhǎn) 明镜(jìng) 气喘(chuǎn)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糜méi。B项,肚dǔ。C项,眶kuàng。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发展 心窝 呼唤 红旗飘飘
B.羊羔 革命 脚步 天南海北
C.浪花 历害 高潮 鸡毛信
D.欢喜 窗花 头顶 杨家岭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C项,历——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2022八下·雁山期末)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属于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美国人。美国的利奥波德在《大雁归来》中,大雁富有灵性,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低声细语和高声辩论,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C.“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事、记物,也可以记山水地理、记风土人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为贵族文人所作。
【答案】D
【知识点】回延安;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其中“风”是指“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为平民百姓所作,收集整理而成。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立即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答案】B
【知识点】解释
【解析】【分析】“脑畔上”在本诗中是指“窑洞的顶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5.关于《回延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北方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议论,亦可叙事。
B.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C.全诗是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的。
D.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产生了无限的兴奋和喜悦,抒发了其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和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线索的把握能力,在《回延安》一文中,线索是“回延安的过程”而不是心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6.(2017九上·枣庄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后,家里洋溢着邻居们热情的笑脸。
B.读了《范进中举》后,张明忍俊不禁的笑了。
C.通过学习《范进中举》,我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心灵的毒害。
D.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C
【知识点】不合逻辑;重复啰嗦;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
A项不合逻辑,“笑脸”改为“笑声”;
B项词语重复,“忍俊不禁”和“笑了”意思重复,删去“的笑了”;
D项用词不当,删去“形象”。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7.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古今不少诗人把一些节日写到诗中。请把下列诗中描写的节日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答案】(1)春节
(2)中秋节
(3)重阳节
(4)清明节
【知识点】节气;礼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记忆能力。我们结合自己的积累按要求写出即可。
(1)由“千户万户”“换旧符”可知是春节;
(2)这是苏轼词的名句,由“共婵娟”可知是中秋节;
(3)由句中的“登高”“插茱萸”可见是重阳节。
(4)由句中的“ 清明时节 ”可知是 清明节 。
故答案为:
(1)春节;
(2)中秋节;
(3)重阳节;
(4)清明节。
【点评】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记忆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日常要善于积累,多关注我国的传统节日,依据自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与认知,进行解答。
8.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答案】比喻、夸张;拟人
【知识点】回延安;比喻;拟人;夸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1)将“绵绵的话语”比作“浪花”,可以分析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另外,将“绵绵的话语”说成如长江大河汹涌澎湃,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笑”“招”都是人的动作,用来写“柳林铺”和“红旗”是拟人的手法。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正确辨析各种修辞手法,关键在于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
9.文学常识填空。
①《回延安》选自《   》,作者贺敬之是当代   、   家。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文学剧本《   》(与丁毅等人合作)。
②《回延安》中以动作表现亲人重逢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句子是:   ,   。
【答案】贺敬之诗选;诗人;剧作;白毛女;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知识点】近代文学;回延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内容涉及作家、作品及对作品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应多加积累,既要记得准,还要记得牢。
二、阅读理解
阅读《回延安》选段,回答问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0.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   
11.叠词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B.表示数量C.表示情态D.表示颜色。请摘抄这节诗中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   (   )
②   (   )
③   (   )
12.“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   
13.这一节表达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愿望?
【答案】10.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11.高高;C;滚滚;C;辈辈;B
12.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13.希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述。理解诗歌内容是答题关键,抓住中心句概述主要意思。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10.根据“杨家岭的红旗”“宝塔山下留脚印”“枣园的灯光”“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社会主义路上”等字眼,明确这是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11.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叠词的作用。
①“高高”表示情态,故选:C;
②“滚滚”表示情态,故选:C;
③“辈辈”表示表示数量,故选:B。
12.本题考查句意的理解,应结合对诗句的意思来理解。“枣园的灯光照人心”人物是毛主席,地点是枣园,事件是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据此回答。
13.本题考查诗歌的中心思想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希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4.“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   的场面。“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   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   的关系。
15.这一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4.热烈欢迎诗人;比兴;被养育与养育
15.这一章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出并喻指自己和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奶长大,引出并喻指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运用了兴的手法,以“东山”“西山”的物产,引出自己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这一章通过运用比兴手法,逐层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把握诗歌主题;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等,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兴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诗歌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14.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及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从诗句“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热烈欢迎诗人归来的场景。“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被养育与养育的关系。
15.诗歌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第一句以“兴”开头,诗人感物起兴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出并喻指自己和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运用了兴的手法,以“东山”“西山”的物产,引出自己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这一章通过运用比兴手法,逐层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以上“比兴”手法的例子为前句是比兴,后句是本体。表达效果要结合着诗歌“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来分析解答。
16.阅读诗歌《回延安》一二节,回答问题。
(1)赏析诗歌第一节中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的表达效果。
(2)“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怎样的心情?
(3)“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
【答案】(1)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2)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3)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感情。
(4)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反复;比兴;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诗人“抓”“贴”的是延安的土,“搂”的是延安的宝塔山,“扑”的是延安亲人的胸怀,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终于回到了做梦都想回到的延安,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内容非常的喜悦、激动。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诗人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延安,内心非常的激动和兴奋,而“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而“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因为延安地处黄土高原,经常会有风沙,诗人说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是对灰尘的恳求,意思是我要好好地看看延安的山水,看看延安的一草一木,其实还是表达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3)连用三个“亲”,山是亲的,水是亲的,人也是亲的,诗人与延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与延安的人们关系都是那么亲密,连用三个“亲”,强调了诗人与延安的这种感情。
(4)“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表达了羊羔对母羊的感恩之情,“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引出“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并且还把我比作羊羔羔,把延安比作是母羊,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⑴ 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⑵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⑶ 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感情。
⑷ 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⑶ 本题考查对反复修辞的赏析能力。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⑷ 本题考查赏析比兴修辞的能力。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后文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三、综合应用
17.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关于“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你有哪些感悟?请谈谈。
【答案】(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2)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举办以“牢记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会
(3)(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甚至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知识点】广告标语;活动设计;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要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2)参考活动形式一,活动可以是征文比赛、主题报告会、合唱比赛等,只要符合主题,适合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即可。(3)可以阐释延安精神,围绕如何继承遗志,如何为国家、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谈感悟。
故答案为:⑴ 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⑵1、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2、举办以“牢记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会
⑶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甚至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点评】⑴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18.(2017九上·诸城月考)碎片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刘稳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中国新闻网2013年6月7日)
材料二:“微博体”走马灯般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你来或者不来”就堂而皇之成了“见与不不见体”。每一个“体”都很短命——存活时间三天至一周不等,它的生命取决于下一个“体”到来的频率。“甚至有学生感叹:都不知道140字以上的东西怎么写了。”上海中学语文教师李莹莹对此表示担忧。(屈一平《要屏幕阅读,还是图书阅读》)
材料三:前不久,一个《我用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和大量转载。文中提到:“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罗荣海《网络时代别冷落了经典》)
(1)请结合材料概述什么是“碎片阅读”。
(2)“碎片阅读”可能会对人有什么不良影响?请结合材料概括。
(3)根据材料说说“经典”有哪些特点。
【答案】(1)“碎片阅读”就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图、网络等媒介(媒体)进行的方便快捷的、零碎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
(2)①只注重信息的读取,往往缺乏深层的思考;②易导致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③读者容易养成随意性(如随时读、随时写、随手转、随口评)
(3)①内涵厚重;②精心创作;③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了对信息的概括,由材料一中刘稳的话“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可以概括出“碎片阅读”的定义。
(2)此题只要结合材料二即可概括出答案,每一句话可概括出一条。
(3)结合材料三“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这句话,可以从中总结出答案,答题时注意简洁明了,同时要注意要有丰富的内涵。
【点评】(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秀颀挺拔
【答案】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回延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诗要注意句式一致“做……一样的人,不一定……但必须……”比喻恰当,内容连贯。
【点评】仿写句子须对例句从内容、句式、修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所写句子要合情合理。
20.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修改意见:   
(2)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修改意见:   
【答案】(1)语序不当。将“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
(2)语意重复。去掉“第一趟”或“首飞”。
【知识点】语序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1)“开展与策划”不符合逻辑,应先策划再开展。故把这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即可。
(2) “第一”和“首”意思相同,语义重复,去掉“第一趟”或“首飞”。
故答案为:⑴ 语序不当。将“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
⑵ 语意重复。去掉“第一趟”或“首飞”。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⑵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21.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民俗民风?请写一个片段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民俗民风。(20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故乡在浙江诸暨,那里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山明水秀的故乡哺育出热情好客的故乡人。
客人——不管是远来的,还是同村的,一进门,主人就会立刻为你沏上一杯清茶,并拿出瓜果,坐下来和你亲切地叙谈。客人刚品了几口茶,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就端了上来。清茶、瓜果、点心,这是乡亲们待客的“三部曲”,是历来遵循的风俗。当然,其中的道道儿还远不止这些。就拿第一杯茶来说吧,听父亲说,第一杯茶不能太满,主人必须用双手送到客人手里。喝了三四杯茶后,要主动为客人换茶叶。
为了表示热情,还可以在妇女和儿童的茶杯里放适量的白糖等。总之,只要你来做客,就一定能体会到什么叫“宾至如归”。
【知识点】文化特色;回延安
【解析】【分析】要想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民俗民风,首先应从自己最熟悉的民俗民风入手,了解家乡民俗的文化。可以从特色饮食、建筑、文化娱乐、传统文化等角度去写。重点要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
【点评】民风民俗,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完全有义务去了解这些内容。要解答这类题目,平时就应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对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多了解多感受,增加文化积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