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 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气候”部分的第一课时,内容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1.冬季南北温差大;2.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3造成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原因。由于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我国气候特点的基础,所以在本节有着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一体机,通过展示直观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迁移探究,总结归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能利用相关资料总结出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实际生活紧密的气温南北差异的学习,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知识点描述 全面讲解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1.冬季南北温差大;2.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3造成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原因。
预备知识 等温线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图示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设计思路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际中南北气温的感受和对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并探究其成因。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通过寒假期间帅小强从海南到哈尔滨的光头强叔叔家一路上对气温变化的感受导入本节学的内容。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读图观察,提出问题: 通过对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大的分布特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南北气温会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读图得出结论,教给学生判读气温分布图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并进一步引出下一探究环节。
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通过熊大、熊二及国王吉吉对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不同因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南北气温差异显著的原因。 通过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引出每一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迁移,知识拓展: 学生通过分析提供的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在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补充介绍我国夏季温度最高的吐鲁番地区。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与方法的积累展开自主学习,完成学习迁移,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知识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地理见识。
踏上旅途: 通过帅小强暑假在此出发去哈尔滨叔叔家的对气温变化的感受验证学生自主探究结论的正确性。 与一开始的故事情境遥相呼应,使本节内容更加完整。
内容小结 对本节讲授内容进行知识结构小结。 整理本节的主要知识点与知识结构,整理本节的主要知识点与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方便学生记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对“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讲解,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将学生所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与知识的生成过程紧密结合,通过动画人物的阐述,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图文结合与联系生活体验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探究,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接受水平来设计整个教学活动。当然,本节内容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尝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思考、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