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83-生物与环境- 全球性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含解析)
一、单选题
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
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
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
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2.(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在有或无机械助力两种情形下,从事家务劳动和日常运动时人体平均能量消耗如图。对图中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
B.葡萄糖是图中各种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C.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
D.借助机械减少人体能量消耗就能缓解温室效应
3.(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 X 射线
B.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
C.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4.(2020·浙江·高考真题)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形成
C.水体污染
D.温室效应
5.(2020·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6.(2020·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我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全社会对生物安全形势的高度关注。以下选项中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的是( )
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
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D.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
7.(2020·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
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
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
8.(2019·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9.(2019·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
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0.(2018·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11.(2018·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建立污水处理厂
C.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D.给汽车安装排气净化装置
二、综合题
12.(2022·湖南·高考真题)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养殖天数(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 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 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④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
(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3.(2021·广东·统考高考真题)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___________。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___________。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参考答案:
1.A
【分析】将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处理可以利用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了环境污染。
【详解】A、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等,此类垃圾若进入土壤或水体中,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还会污染环境,A错误;
B、厨余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B正确;
C、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沼气,此过程可再生能源,C正确;
D、分解者可以将禽畜粪便分解为无机物,作为花卉肥料,而释放的CO2可向无机环境归还碳元素,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D正确。
故选A。
2.D
【分析】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量可满足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详解】A、由图可知,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A正确;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B正确;
C、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部分会转化为热能,C正确;
D、有机械助力时人确实比无机械助力消耗的能量少,但机械助力会消耗更多的能量,不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D。
3.C
【分析】臭氧:在距地球表面15~20km处的平流层中,臭氧的含量非常丰富,它能够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详解】A、由分析可知,臭氧能吸收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A正确;
B、平流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就会增加2%,这必将会导致人类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B正确;
C、臭氧层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C错误;
D、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D正确。
故选C。
4.A
【分析】氟利昂被广泛地作为各种喷雾器的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使用,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终将会到达大气圈层上层,并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
【详解】A、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由分析可知,氟利昂会使大气圈上层的臭氧量减少,使臭氧层遭到破坏,A正确;
B、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B错误;
C、水体污染是指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等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江、河、湖、海变质造成的污染,C错误;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收到严重干扰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D错误。
故选A。
5.B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人类、生物和环境共处于生物圈中。人类正面临三大全球生态问题:人口、环境和资源。悉心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详解】A、酸雨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A正确;
B、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B错误;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
D、最近30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正在干扰和破坏着大气圈上臭氧层的自然平衡,D正确。
故选B。
6.B
【分析】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引,考查考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涉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的作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及人类的影响,以及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会影响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A不符合题意;
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B符合题意;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圈的稳态也会造成严重威胁,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C不符合题意;
D、收集我国公民的遗传信息,可能会造成基因歧视,带来许多不公平的社会问题,遗传信息的滥用还会导致社会和政治事件的发生,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分析】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海洋污染物主要包括生物性污染物,如传染性病菌和病毒,有毒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塑料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赤潮,这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
【详解】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污染物排入、海上生产活动(如采油、航运)以及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A正确;
B、赤潮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而水华属于淡水富营养化,B错误;
C、海洋污染导致很多海洋生物死亡,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
D、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D正确。
故选B。
8.B
【分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详解】臭氧层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选项正确;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绝,B选项错误;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选项正确;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B。
9.A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①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②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③预测203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20cm,我国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④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⑤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
【详解】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错误;大气中CO2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全球变暖,D错误。故选A。
【点睛】识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A
【详解】空气中的氟里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均错误。
故选A。
11.D
【分析】大量的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因此需要治理水体污染。
【详解】河道淤泥中可能含有污染源,因此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A不符合题意;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会消除污染,因此建立污水处理厂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B不符合题意;工业废水超标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因此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C不符合题意;给汽车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属于防止大气污染措施,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水体污染来源: a.工业污染:废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废”》。B.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防治措施: a.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b.农业上:多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污水处理后排放。
12.(1)样方法
(2)竞争
(3)水体富营养化,水质被污染
(4)①③
(5)物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形成敌害
【分析】分析坐标图形:单独培养时,随培养时间增加,本地田螺生存率较高且持平,福寿螺生存率下降,混合培养时,本地田螺生存率下降,福寿螺生存率上升。
分析表格,随着福寿螺养殖天数增加,水体浊、总N量、总P量均增加。
【详解】(1)由于本土田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2)由坐标图形可以看出,随着培养天数增加,单独培养时,本地田螺生存率与福寿螺无明显差异,混合培养时,本地田螺生存率明显下降,福寿螺生存率没有明显变化,两者属于竞争关系。
(3)据表中数据可见:随着福寿螺养殖天数增加,水体浊度增加,说明水质被污染,总N量、总P量增加,说明引起了水体富营养化。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可知,福寿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本土强,更适应富营养化水体,竞争中占优势,导致本土田螺数量减少,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如果治理需在种群数量在K/2前防治,此时种群增长率没有达到最高,容易防控,故选①③。
(5)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故需要在引入以前需要考虑物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形成敌害,还需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及跟踪监。
13. 碳平衡 极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捕食、分解作用 从而将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碳释放 碳存储
【分析】1、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存储碳的过程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
【详解】(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平衡,使大气中的CO2浓度迅速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严重的生态后果。
(2)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获取碳元素,从而碳元素将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和低营养级的消费者来获取碳元素,分解者通过分解生产者的遗体残骸和消费者的粪便、遗体残骸来获取碳元素。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从而将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一方面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来减少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增加二氧化碳的去路,主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保护森林等,增加碳存储和减少碳释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点睛】本题借助时事政治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碳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具体过程及相关的环境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