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国各地五年2018-2022高考语文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5-标点符号(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高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今天,一场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的报告会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
B.如何制订计划,如何保证实施,如何验证效果?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C.老师推荐阅读:《奥秘》《探索》《博览》,这些书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科学素养。
D.李清照,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章丘西北)。
二、选择题组
(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翻开《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一一展现,字里行间全是澎湃的热情,全是珍贵的回忆。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乙】我永远忘不了,从天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是那么悠扬、那样动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继续大力支持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施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这一切无不给我们带来激动和幸福!进入新时代,航天梦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让航天事业奔向强国目标,自立自强地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丙】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则接着一则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力更生 B.穿云裂石 C.无不 D.谱写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
4.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020·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7.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生水起 B.短小精悍 C.然而 D.激荡
8.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2019·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0.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1.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2019·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1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妮妮道来 B.演绎 C.而是 D.喜闻乐见
1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2018·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14.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络绎不绝 B.跃然纸上 C.关于 D.观照
15.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三、选择 简答
(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8.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2020·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北京·统考高考真题)①让群众早日摆脱贫困,是中阳县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②中阳县采用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等四种模式,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③通过贷款发放,贫困户获得用于创收的生产资金。④通过产业扶贫,保障贫困户每年有稳定的收益。⑤中阳县还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破零增收,借助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服务企业、购买服务等四种措施,确保贫困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五万元以上。⑥通过全力奋战,中阳县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2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两句中的“中阳县”都可以改为“该县”。
B.②⑤两句中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一样。
C.文中三个“通过”,唯有一个可被换为“经过”。
D.将⑥置于①②两句之间,文段会变得更连贯。
23.文段中③④两句结构不同,请在③中添加一个词,使之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与④结构一致,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如何制订计划”“如何保证实施”分别是两个独立的问句,其后的逗号改为问号。
C.冒号应该管到句尾,逗号改为句号。
D.括号为内括号,(今山东章丘西北)应该放在“齐州”后。
故选A。
2.B 3.B
【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自力更生”,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形容中国航天人,使用正确。
B.“穿云裂石”,穿入云霄,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文中用来修饰“航天事业”,使用对象错误。
C.“无不”,没有不,全是。文中是说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给人们带来了激动和幸福,使用正确。
D.“谱写”,创作歌曲或为歌词配曲。也比喻用行动表现极其动人的英雄事迹(多和“凯歌”“诗篇”“篇章”一类词连用)。使用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B.乐曲名应使用书名号,所以“东方红”应为《东方红》。
故选B。
4.C 5.D 6.B
【解析】4.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能力。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彩解题。另外,还要看看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①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十分独特: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句中用于修饰“门类”,强调这种门类的独特,而非“篆刻”技艺的精巧,所以第一空应选用“十分独特”。
②才思敏捷: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才华横溢:意思是很有才华。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捷,所以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
③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指奇妙的光亮和色彩。句中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所以第三空选用“异彩纷呈”。
④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要性,所以第四空选用“不可或缺”。
故选C。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画横线的句子“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由于……使”,因为介词误用造成主语缺失,首先排除选项A;选项B,句子简化后是“技艺,增加了意味”,主语有问题,排除B;选项C和D句式相同,此时需要考生只需甄别“承揽”和“传承”哪一个更合适一些,“承揽”指当事人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传承”侧重于传授和继承,而句中更强调印章艺术是工匠代代相传的,所以使用“传承”更合适一些,排除C。
故选D。
6.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作答时,注意前后句子的关系,了解破折号常见的用法。破折号常见的作用有:解释原因,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转移话题,表示转折、递进、总结等。
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选项A“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
选项B“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选项C属于转移话题;
选项D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故选B。
7.A 8.B
【解析】7.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时间里发展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语境中是说屏幕中的剧情,应当用“跌宕起伏”,这样也能与后文的“扣人心弦”呼应。“风生水起”使用不当。
B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语境中是说弹幕对剧情的评论简短有力,使用正确。
C项,然而,连词。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前句说“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后面说“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前句说优点,后句说问题,两句形成了转折关系,“然而”一词使用正确。
D项,激荡,指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语境中指思想因受到其他人的启发而处于活跃状态,使用正确。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自己对常见标点符号用法的识记,浏览选项,加以对照分析,排除标点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B项,乙处,“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一句中,列举后面出现了省略号,表示列举未完,省略了一部分,后面就不再用“等”字了。也就是说,“省略号”和“等”只用一个即可,都用显得多余、啰嗦。
故选B。
9.B 10.B 11.A
【解析】9.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语境中,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这就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把握好尺度。这尺度如何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据此分析,CD两项因果倒置。排除CD两项。A项与下文“也造就了……”语意不连贯。排除A项。B项“体现了……”与下文“也造就了……”语句衔接最恰当。
故选B。
10.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分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能否”在句子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排除BD两项。“并行不悖”用词不当,此词一般用在有两项以上内容的句子中,“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排除C项。A项修改的最恰当。
故选A。
【点睛】引号的作用:
1. 表示引用。
2. 表示特定称谓。
3. 表示特殊含义。
4.表示讽刺和嘲笑。
5.突出强调。
12.A 13.B
【解析】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娓娓道来,意思是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与后文的“讲述”语意重复。B项,演绎,1.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2.铺陈;发挥。3.展现;表现。这里取第三个意思,是嘉宾办成古人表演故事,使用正确。C项,“而是”表转折,与前面的“并不需要”搭配和谐,使用正确。D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这里是指文化类节目要找到观众喜欢的形式,使用正确。故选A。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常用标点的使用方法,熟悉常用错误,再进行比对。本题B项,乙处,“白皮书”属于特定称谓,应该使用引号。故选B。
14.C 15.A
【解析】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词语的正确使用。A项“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川流不息,往来不断。B项“跃然纸上”指活跃地显现在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C项的“关于”,介词,①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兴修水利,上级已经做了指示。②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定语(后面要加‘的’),或在“是…的”式中做谓语。③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该句“关于绘本创作者”,指出对象,用“对于”。D项的“观照”也叫静观,美学名词,指人(主体)在超功利的状态下对事物(客体)特性进行观察、体验、判断、审视等特有的心理活动。
点睛:对词语的辨析应从词义(词义范围大小、词义侧重点、词义的轻重等),词语的用法(词语的搭配习惯、语法功能、适用对象等),词语色彩(词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几个方面考虑。句中的“关于”适用对象不当,使用错误。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甲处“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中的冒号使用错误,冒号在此处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句中要解释的是“插画(插图)”,但冒号后面的解释的是“绘本”。
16.(1)翻天覆地(2)不可企及(3)身临其境(4)一览无余 17.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18.B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由“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为现实”可知,此处是说博物馆发生的巨大变化,修饰“变化”,且要体现“变化巨大”,由此可以想到“翻天覆地”;“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
第二处,结合“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的事情”可知,此处是说因时空限制而远到无法触及,由此可以想到“不可企及”;“不可企及”,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第三处,结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处是说借助高科技,人们会产生如同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由此可以想到“身临其境”等词语;“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第四处,结合“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可知,此处是说借助虚拟技术让妇好墓葬全部收入眼底,由此可以想到“一览无余”;“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开阔或事物简单明了,一下就能全都看到。
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
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且语序不当,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特殊含义。
B.表突出强调。
C.表特殊含义。
D.表特殊含义。
故选B。
19.B 20.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21.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19.本题考查辨析破折号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掌握破折号常见的几种作用,如表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表语意的转折或转换,表声音的中断或停顿,表语意的跃进等,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文本“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
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对“这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
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转折,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相近,形成语意的跳跃。
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
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
故选B。
20.本题考查鉴赏分析比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了解比喻的定义、常见类型、作用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常见类型有明喻 暗喻 借喻等。作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扣住题干中“比喻具有相似性”,明确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可分析出“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从形状角度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分析出“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从状态角度,扣住“黏稠”一词,分析车流与河水的相似性,“黏稠”本义指浓度大,不易流动,联系上文“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可分析出“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21.本题考查比较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
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22.C 23.通过贷款发放,保障/保证/确保/让/使/使得贫困户获得用于创收的生产资金。
【解析】22.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A项,①句中的“中阳县”不能改成“该县”。如前面已经提到这个县的名字,则下句再提到这个县就可以用“该县”,而①句是首次提到县的名字,必须使用全称“中阳县”。
B项,②句中的“等”是表示列举未尽的省略;⑤句中的“等”是表示列举已尽的收束。
C项,⑥“通过全力奋战”的“通过”可以换成“经过”,而③④中的“通过”都不能换成“经过”,否则搭配不当。
D项,⑥句是说的“结果”,而①句是目标,②句是措施,中间插入⑥不合逻辑。
故选C。
23.本题考查句式的鉴赏能力。
④是“通过产业扶贫,保障贫困户每年有稳定的收益”,格式是“通过……,保障……”。③是“通过贷款发放,贫困户获得用于创收的生产资金”,“贫困户获得用于创收的生产资金”前面需要加一个与“保障”意义类似的动词,可加“保障/保证/确保”或“让/使/使得”。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