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溶液的浓度(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通过练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
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难点: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学习活动】
任务一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1.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间的反应,因此列比例式计算时,列出的必须是_________的实际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时,需要减去生成的_________的质量。
2.某兴趣小组用73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足量锌粒反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3.向盛有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图示信息计算: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g。
(2)实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书写计算过程)?
5.生铁和钢都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生铁中碳的含量为2%~4.3%,钢中碳的含量为 0.03%~2%,为测定某种铁合金中碳的含量,小王同学取一定质量的合金样品盛放在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质量 样品的质量 稀盐酸的质量 烧杯+剩余物的总质量
50g 5.8g 94.6g 150.2g
注:碳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变式1】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过氧化氢溶液2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所含溶质质量为0.75g的CuSO4溶液10.8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试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
任务二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6.制药厂用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100g配制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蒸馏水( )
A.90g B.100g C.900g D.200g
7.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8.实验室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该溶液的步骤是称量和溶解
B.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只有天平、烧杯和玻璃棒
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D.转移溶液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一并倒入试剂瓶
9.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g
10.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所需氯化钠固体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上进行称量;若所配制溶质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量取水时__________( 填“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所致。
【变式2】配制50克质量分数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硝酸钾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硝酸钾固体溶解前所用的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到试剂瓶外
【课后作业】
1.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溶解
2.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
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
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3.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4.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g 水_________mL (水的密度为1.0g/mL),量取所需的水需选用_________mL的量筒 (填“10”“50”或“100”)。将配制好的50.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全部用来在农业上选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
5.某实验小组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①计算;②量取;③混匀;④装瓶贴标签。冋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mL(结果取整数)。
(2)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25mL的量筒、细口瓶、烧杯、 。
(3)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偏大的是 。
A.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
B.向烧杯内加入液体时有液体溅出
C.混匀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未干燥的细口瓶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 a 仪器的名称:_______。
(2)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_______g,水_______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盘。(填“左”或“右”)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 50g 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g。
7.已知:Si+2NaOH+H2O=Na2SiO3+2H2↑,向100g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Si,充分反应后生成0.4g H2.求:
(1)参加反应的Si的质量。
(2)该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为了测定某银、锌合金(假设合金中只含银和锌)中银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20g银锌合金粉末进行实验,现将125g稀硫酸分五次加入合金粉末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滴入稀硫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0.05 m 0.15 0.20 0.20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的值为 ;
(2)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 ;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0.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评价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1.溶质 气体或沉淀 2.0.4g 3.(1)0.08 (2)19.6% 4.(1)0.4g (2)19.6% 5.(1)0.2 (2)3.4% (3)12.7% 【变式1】(1)0.8g (2)2.5% 6.C 7.D 8.C 9.A 10.左盘 俯视 【变式2】B
【课后作业】1.D 2.C 3.D 4.2 48 50 加入7.1g氯化钠固体,充分溶解 5.(1)24 (2)胶头滴管、玻璃棒 (3)A 6.(1)量筒 (2)7.5g 42.5g (3)左 (4)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 (5)AB (6)100 7.(1)2.8g (2)8% 8.(1)0.2g (2)9.8% 9.(1)0.10(2)67.5%(3)9.8% 10.(1)8.8g (2)80%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