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十大规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4 14: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古诗鉴赏之规律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王驾的《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一、
抓诗眼
抓意象
明意境 1.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
“月亮”代表思乡之情;
“柳”送别?、留恋?、伤感、
春天的美好
“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2.意境(人、景、事、氛围、情):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与诗歌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骆宾王《易水送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雄浑苍劲慷慨悲壮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古体诗:乐府诗、五言古风、七言古风近体诗(格律诗):律诗与绝句,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四联名称分别为首、颔、颈、尾;绝句分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词(长短名、诗余):婉约(柳、李等)与豪放(苏辛)两派,按篇幅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6字),长调(96字以上),词有词牌,题目.内容分上下片或上下阕.曲:盛行于元代.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诗歌内容)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 1、写景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2、咏怀诗(送别.思乡.感时伤怀等):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怀古讽今、怀古伤怀、怀古感慨。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是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南宋.郑思肖《寒菊》
菊:清高的隐士,坚贞不屈的志士5、山水田园诗:
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1、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巳《早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2、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营造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3、反衬:
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韦庄《题金陵图》以声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观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这样看来全诗更主要的技巧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4、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5、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李约《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其前两句讲的是饱受旱灾之苦的农民到龙王庙去祈求下雨;后两句说的是富人们不希望下雨,他们担心下雨会使乐器受潮影响看歌舞。 统治阶级的醉生梦死,丝毫不理会百姓死活的残酷由此可见。李约在诗中未置一评,但其意褒贬立现。 6、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阿鲁威《蟾宫曲.咏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7、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注意: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王维、孟浩然)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陶渊明)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李商隐、李贺)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白居易)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唐人七绝)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 1、古诗词语言风格其实一种语言风格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例如:
1、简洁又表述为: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2、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3、质朴清新、 淡雅 、自然,
4、词藻华丽
5、明快:明白通畅。
6、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还有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注意: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 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辛弃疾)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秋兴八首》杜甫)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1、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2、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宋.林逋《山园小梅?》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忆江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4、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5、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与注释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而注释是理解诗歌的重要补充。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如2000年全国卷?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鉴赏诗歌是能游刃有余的。我们要注意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这十个方面,走近诗歌,品味其中真意。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