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导学案
初三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孙永健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线索,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课前准备:
一、运用学过的读书动笔的圈点符号来阅读文章。
二、根据阅读情况完成下面内容。
1.生字注音
2、容易写错的字词。
3、解释词语
三、知识链接:
1。鲁迅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
3。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预习检查
1、检查课前准备二。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给题目添加修饰语,能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三、研读课文。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
2、根据第1题的分析划分文章的段落。
四、细读课文
1、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分组活动: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2、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3、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4、课文重点是为了表现梅雨潭的“绿”,为什么先写梅雨瀑?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背诵课文第37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二、品读、探究。
1、从本文开头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印象深刻?
3、如何理解在仙台医专所受到的“优待”?写这件事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4、鲁迅能碰上这样一位毫无民族偏见,且工作严谨、热情诚恳的老师,完全可以实现他当初“治病救人”的初衷,亦可能在医学上取得很大的造诣,可又为什么“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致使他迈出了人生关键的一步,说说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有哪些?
二、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三、品析文章中的词句。
示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
“无非”的意思是 “只、不过 、不外乎”,“标致”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对清国留学生的愤懑、厌恶之情以及强烈的不满。
四、质疑答惑
示例:鲁迅一生经历了很多老师,为何如此郑重的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房?
第一,藤野先生平等意识、尊重他人的观点给鲁迅巨大影响,使得鲁迅一直能够保持对中国底层百姓和大众疾苦的关注和同情。第二,藤野先生的出现恰恰贯穿在他一生思想的重要转型期间,所以印象深刻。第三,时时看到藤野的照片,便能时时想起在日本的经历,想起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从而不断地鞭策着自己笔耕不辍。
五、技巧运用
示例一: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怀念为顺序记叙的,脉络非常清楚。
六、当堂检测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 和 进行描叙,表现了作者的 的思想感情,其中从 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 。
3、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内容。 2、预习专题《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