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1 14: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了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一中亚一西亚、中国一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其中,最先规划建设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全球资源最窗集的区城之一。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开发强度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该区域被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保育发展区(在生态保护中适度发辰经济的地区)等三个区域(图1)。据此完成1一3题。
1.T1、T2、T3分别为
A.重点发展区 保育发展区 优化发展区 B.保育发展区 优化发展区 重点发展区
C.优化发展区 重点发展区 保育发展区 D.重点发展区 优化发展区 保育发展区
2.与T2相比、T3区域
A.自然环境更优越 B.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矿产资源更丰富 D.生态保护更优先
3.实现T1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A.改善自然环境 B.调整产业结构
C.完善基础设施 D.提升城市化水平
2019年越南人口普查总数为9621万人,全球排名第15位,也是东南亚第三人口大国。图2、图3分别为2000一2019年越南和河内市人口总量及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4-5题。
4.2000一2019年间,越南
A.全国的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B.河内市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
C.全国的人口增长势头加快 D.河内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5.2008年河内市人口增长率突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口惯性 B.环境改善 C.区划调整 D.经济发展
黄河支流汾河下游临汾盆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是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图4为2000一2018年中不同季节该地区地下水理深(地下水理深是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垂真距离)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6一7题。
6.2000一2018年间,该区域
A.春夏地下水位逐渐升高 B.秋冬地下水埋深变化比春夏大
C.地下水漏斗区范围缩小 D.地下水位整体以下降为主
7.2000一2010年,造成该区域春季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发量大 B.降水量大 C.下渗量大 D.农业灌溉
钙质软泥是海洋生物死亡后、大量微小贝壳在洋底积聚形成的碳酸钙含量高的深海生物沉积物(图5)。碳酸钙的溶解与海水深度、温度有关。在温暖的汽海区,碳酸钙不易发生溶解。据此完成8一10题。
8.大西洋钙质软泥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岭 D.海沟
9.钙质软泥高含量区的洋底
A.岩石年龄较新 B.岩石年龄较老 C.多为花岗岩 D.多为沉积岩
10.北极附近海区钙质软泥较少,主要是因为
A.海水较浅 B.生物量少 C.水温较高 D.风力较大
大气中0℃层高度是表征高空大气温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高度决定了空中水汽相变发生的高度,夏季0℃层高度可影响地表冰冻圈的消融状态。图6为青藏高原夏季到大气0℃层等值线高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1一12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间海拔高度夏季冰川消融速度快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2.影响甲处0℃高度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植被
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洋,8月份表层水温可达27℃一32℃,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达约21℃,是世界上三大潜水圣地之一。红海与亚丁湾之间通过狭窄的曼德海峡相连,海峡中海水这动方向季节差异大。图7示意红海及附近区域。据此完成13一15题,
13.红海深海盆中,水温高达60℃,主要是因为
A.纬度较低 B.岩浆活动 C.副高控制 D.海区封闭
14.8月份,曼德海峡中M处表层海水的流向是
A.向东南流 B.向西北流 C.向西南流 D.向东北流
15.与红海南部潜水区相比,北部潜水区
A.盐度较低 B.风浪较小 C.温度较高 D.生物量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河流是陆地碳向海洋和大气传输的重要通道。河流水体中碳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有机碳(DOC)和无机碳(DIC)。河流输送的有机碳的来源包括植物、河流藻类、土壤有机物以及风化过程释放的古老有机质等。无机碳来源包括岩石(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有机质的降解、河水与大气的交换以及地下水的影响等。河流流经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表环境、植被覆盖以及人类活动情况不同,其输送的陆源碳的来源和合量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图8示意长江、黄河、珠江和黑龙江等各位DIC和DOC浓度分布。
(1)与长江、黄河和珠江相比,说明黑龙江陆源碳浓度的特点。(4分)
(2)分析黑龙江中D0C参与循环的过程。(6分)
(3)为减少黑龙江中DOC的含量,请你从农业生产活动的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人工智能是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全球新冠疫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更是加速了送餐机器人、无人运输车、云办公等智能硬软件设施在城市人居环境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对城市空间结构、生产组织、交通出行、居民生活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网络化转型、形态虚拟化延展,功能区复合化演变、栽体智能化升级等,进而驱动城市空间演变(图9)。图10为人工智能对城市交通空间的影响,其中甲,乙、丙代表城市交通空间类型。
(1)概括人工智能对城市交通空间产生的影响。分)
(2)推测人工智能时代城市用地布局的变化趋势。(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图11示意2022年11月15日9时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风向、风速(箭头越长风速越大)。
严大
(1)绘制AB沿线气压垂直剖面示意图。(3分)
(2)判断英国西部沿海地区的锋面系统,并说明理由。(6分)
(3)指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降水概率最大的地区,并分析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河南用占全国6.25%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10.3%的粮食,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但是旱涝,风沙、盐碱等制药了河南农业的高产稳产。近年来,随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保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成为粮食生产安全的重中之重。图12为2020年河南省耕地分布状况简图。
(1)分析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发展利用压力大的原因。(4分)
(2)指出图中A、B,C三地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成因。(6分)
(3)针对当地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从水循环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整治措施。(6分)
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
地理答案
1-5:DDBBC 6-10:CDCAB 11-15:ACBBD
16.(1)
①黑龙江有机碳浓度较低
②黑龙江有机碳浓度从上游至下游先减少后突然增高后再减少,波动范围较小。
(2)河流中输送的有机碳来源于植被、有机物和有机质,在运输过程中逐渐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还归大气,后植被进行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重新固定为有机物,碳循环继续开展。
(3)
①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绿色种植。
②保护环境,间种套作,种植固碳能力好的果实类作物。
17.(1)
①有利于提高交通的通行能力,弥补权重缺陷,完善人民的交通出行体验,更加安全舒适。②有利于精简交通空间,合理规划空间职能,提高交通的运行效率,减轻交通压力成本。③有利于完善公共空间的功能,提高交通空间和街道的风貌。
(2)
①城市用地更加专业化,集聚化,将以知识创新为核心分布
②城市用地布局更加合理,协同性更强,用地的服务职能数量和品质上升,强要素流通带动弱要素流通
③城市用地的面积和规模更加精简,形成圆团状,中心对四周其辐射带动作用。
18.
(1)图略(描点连线即可)
(2)冷锋
①沿海西侧的风速大,由高纬偏向低纬,气压高,对该气旋起到了主导作用。
②东侧气团在西侧气团的推动下,方向发生了偏移,因此属于冷气团向暖气团逼近,是冷锋。(3)甲
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逼迫暖气暖向上爬升,在锋后形成降水。
19. (1)
①河南旱涝、风沙、盐碱灾害频发,影响农业耕地的安全。
②河南地形崎岖以山地为主,水田和旱田交叉分布,难以规模化、集约化利用。
(2)C处
①该地水田范围大以灌溉为主,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带走土壤中水分,水中的盐碱物质集聚,形成盐碱地。
②该地位于山脚下,地下水位较高,易将地表下层的矿物质带来到地表上层。③洼地利于水和盐分的汇聚积累.
(3)
①人工冲刷地表,利用地表径流带走土壤表层盐分。②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增加下渗,减少蒸发。
③合理灌溉,采用喷灌滴灌,减少来水,从源头上减轻盐分积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