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芳答案
第一单元杰出人物
提升能力:8.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吸引读者的阅读兴
趣,而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的形成明显对比,层
1邓稼先
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引出下文。9.撰写《唐诗
夯实基:1.A2.B3.C4.B5.③⑤②①④6.D
杂论》,撰写《楚辞校补》,撰写《古典新义》。10.运用外
提升能力:7.一次试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回去,他坚决不
貌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写出闻一多先生无心于外表,表现
走。表现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为半业把生死置之度外,
他潜心于学术研究的专注精神。11.(1)运用比喻、对偶
为国防科技事业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8,引用
的修辞手法,语言工整凝练,把研究古籍比作寻求宝藏,生
《吊古战场文》表现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和工作的艰
动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待学术钻研的务实和执着
辛,增强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引用“五四”时代的一
精神。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楷排列的状态比
首歌,赞颂了邓稼先就是顶天立地、振我国威的中国男儿
作群蚁排衙,突出闻一多先生本子上的小楷字多、密、齐的
9.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整齐的短句排比形成了一种
特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气势,展现了邓稼先卓越的才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
12.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我们衰微的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
邓稼先的钦佩费颂之情。
10.有失去战友的悲痛之情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为了找
有肩负振兴民族的使命感和完成烈士遗志的决心。
寻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而现在才处于探索教
11.这句话体现了男子汉保家卫国,情愿战死沙场的堆心
国之路的第一步。13.①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人物。②让
壮志。邓稼先具有在沙漠中贡献毕生精力的情怀,这和马
读者产生疑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4,总结全文,表
援的情怀相似。12.时间张其彬的见闻和感受
达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怀念和沉痛的哀悼之情。15.闻
13.①戈壁滩天气陡变,风速太大,气温过低。②由于风沙
先生报名参加了“湘黔滇步行闭”,边走边和穆旦谈论诗
太大,能见度太低,车辆容易迷路。③无法将导弹在风中
歌,并在途中手绘风景画,还用英文唱起了《桑塔露西亚》:
顺利地竖到发射架上。④要紧急转移疏散数百万群众。
14.示例一:“戈壁滩天气陡变:大风呼啸,天昏地暗…
在西南联大教授十来门课:闻先生喜欢竹子:闻先生在发
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后被暗杀。
16.①从闻先生报名参
作用:描写了戈壁滩恶劣的环境,说明了实验的雅度之大,
加了“湘黔滇步行团”,边走边和穆旦谈论诗歌,并在途中
烘托了实验人员紧张,忐忑的心理。示例二:“由于风沙太
手绘风景画,用英文唱起了《桑塔露西亚》可以看出,闻一
大,能见度太低,十几米外已视物不清。”作用:描写戈壁滩
多是一个才华横溢、富有生活情趣的人。②从闻一多在西
的风沙之大,说明实验车队行车的难度很大。15.侧面
南联大教授十来门课和汪曾祺写的《闻一多先生上课》可
拱托了留守地下室的危险性和重要意义,表现了张其彬等
以看出他是一个知识渊博、文采斐然的人。③从闻先生发
人不怕牺牲、忠于党和祖国的崇高精神。16.是。理由:
表《最后一次讲演》后被暗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政的民
①地下室空间侠小,一旦出现意外,谁也不能保证活命:
②室内温度过高,紧张忙碌中,大家汗流浃背,一个个热得头
主战士。17.采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长
达3000多里的限苦跋涉中,闻一多依然情趣盎然,表
昏脑涨,但大家各有分工,按规定的程序完成各自的任务。
现了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探究创新:17.(1)示例:百年回眸“两弹”元勋邓稼先
探究创新:18.(1)示例:旁若无人(2)一个人在公共场所
(2)示例:①走近“两弹”元勋邓稼先。②中国飞天梦的历
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拿着手机大声说话,不遵守社会公
程、探索与发现。
(3)示例:请问在科研方面给您留下的
德,严重影响他人。
19.示例:我的老师是一位非常严谨
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讲几句带
的学者。有一次,我有一道思考题解不出来。我找到老
有激励性质的话,好吗?
〔4)示例一:一生对祖国忠诚纯
师,他马上拿出厚厚的草稿纸,开始尝试解题。他写了满
正,信念坚定,默默奉献。让我们铭记他一“‘两弹’元
勋”邓稼先。示例二这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之慕,他是
满一张纸后,盯着题目摇了摇头。他对我说:“你先回去
一个比普通人还普通的人,却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
吧,等我找到最好的方法再给你讲解。”第二天,老师带着
拓者和奠基者。
(5)示例:向邓稼先同志致数的最好方
浓重的黑眼圈来到教室,一脸兴奋地对我说:“终于找到最
式,不是悲伤,而是行动。用我们的智慧、理想和执着,铸
简便的方法了!”然后,又恢复平常严肃认真的表情,耐心
就祖国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早日把“中国梦”变成现实。
细致地给我讲解。
18.示例:眼前的光晕开始重叠,于是一切都仿佛回到了从
3*回忆鲁迅先生
前,回到了大家还没有毕业,依然可以“肆无忌惮”的日子。
夯实基础:1.C2.A3.D4.C5.B
那时候的他并不出众,一转身就会被人遗忘。但是他
提升能力:6.先生和“我”以绰号称呼彼此感激(高兴、开
硬是咬着牙努力登上了第一的宝座。他不骄做,不张狂,
心》7.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严肃,
穿衣也很朴素,总是笑阿呵的,很招人喜欢,可是现在…
表现出“我”初见鲁迅先生的畏惧、紧张、害怕。8.和蔼
我想起他刚才的样子,打了耳洞,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脸
可亲:不摆架子:热心帮助孩子:严谨认真。9.材料中的
上一副张扬的表情,半是蔑视半是无礼地瞥着别人,说出
先生对学生的提问是拒绝的态度,体现了其忽视学生自主
的话不堪人耳,让大家避而远之
思考,维护传统教学秩序的思想。而本文中的鲁迅阻止大
短短两年,他怎么会变成这样?这个放浪形骸的少年
姐批评“我”,体现了其对孩子幼稚可笑的行动,要教育,要
其的是曾经那个谦和有礼的学生吗?这真是让人百思不
引导,但不要多加干涉的思想」
得其解。
探究创新:10.(1)示例: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一把刺
我从他身边走过,看见他正津津有味地打着游戏。他的
向封建主义的尖刀。(2)①读书须博览群书。②做事
棱角己十分分明,可是他的心却不如从前那般清晰了。我只
贵在坚持。(3)示例: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鲁迅先生
得微微叹气,叹这不饶人的岁月,叹这变幻莫测的青春
的文章?
(4)①鲁迅对联中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
2说和做
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②鲁迅先生一生为国为
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民,逝世后文坛失去主心骨,万众悲痛
夯实基础:1.C2.D3.C4.A5.C6.(1)宣告自己
4孙权劝学
要千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2)吹嘘,自诩。
夯实基础:1.D2.(1)当道,当权。(2)推托。(3)了
(3)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7.C
解。(4)到,等到。经过。(5)不再是。(6)另,另
·141·班级:
姓名:
4
孙权劝学
夯实基础
7.填空。
一、积累与运用
(1)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这一成语的
意思是
A,卿(qin)今当涂掌事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土邪(xi)
(2)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其原
句是
。这
C.即更(gèng)刮目相待
D.肃遂(sui)拜蒙母
成语的意思是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提升能力
(1)卿今当涂掌事
二、阅读与理解
(2)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
(3)见往事耳
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4)及鲁肃过寻阳
A.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非复吴下阿蒙
B.大惊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即更刮目相待
C.卿今当涂掌事
卿今者才略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蒙乃始就学
家祭无忘告乃翁
(8)肃遂拜蒙母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但当涉猎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卿今者才略
D.见往事耳
10.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1.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
C.自以为/大有所益
作用?
D.及/鲁肃过寻阳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
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
12.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
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
的重要性。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诗》
《书》《礼》《春秋》等书。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如“吾
日三省吾身”中的“吾”),也有他称。他称
中,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如“待君久不
(二)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至”中的“君”)、敬称(如“卿今者才略”中的
【甲】《孙权劝学》(略)
“卿”)等。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三
6.指出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易③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几御之所贵,马体安
于车,人心调①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⑦道争远,非先则
(3)结友而别
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
(4)蒙乃始就学
所以后也。”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节选自《韩非子·喻者》)
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