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弹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弹性形变,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难点:用微小形变的显示来说明压力、支持力等属于弹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跳床运动员从空中落在跳床上时,跳床有什么变化?是否有力产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像弹簧这类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像橡皮泥这类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撑竿跳高、射箭等体育比赛的场景。请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物体在弯曲时都产生一种作用力,这种力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弹力。
二、新课讲授:
(一)弹力
1.弹性与塑性
教师复习提问: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呢?
学生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生分组实验一: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活动1:用手压弹簧
活动2:用力压直尺
活动3:用手挤压吹起来的气球
活动4:用力捏橡皮泥
活动5:用手揉一张纸
教师启发学生观察现象和自身的感受。
现象分析:
(1)用力压弹簧,弹簧压缩,撤去压力,弹簧恢复原状。
(2)用力压直尺,撤去力后直尺恢复原状。
(3)用手挤压吹起来的气球,气球被压扁,撤去力后气球恢复原状。
(4)用力捏橡皮泥,扁了,失去力不能恢复原状。
(5)用手揉一张纸,纸变皱,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状。
学生思考归纳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这几种实验器材都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变形,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不同点:有的不受力时恢复了原状,有的不受力时却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及时总结:像弹簧这类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像橡皮泥这类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知识拓展:弹性和塑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总结:
弹性:沙发、蹦极、汽车减震、跳水跳板、弹弓、弓箭……
塑性:揉面、折纸、捏泥人……
2.弹力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几幅弹力应用的图片。
学生分组实验二:
1.将直尺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压弯(直尺几次弯曲的程度不一样),手的感觉如何?
2.用手指按压桌面,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的作用(即压力),同时,桌面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即支持力)。这时同学们能否看到桌面发生形变呢?是不是这个时候桌面没有发生形变呢?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直尺形变后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微小形变: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出来。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
演示实验:
教师将一钩码挂在弹簧上,此时,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长度。
教师在弹簧旁边放一刻度尺,记下指针的位置,然后逐个增加钩码,使弹簧所受的拉力逐渐增大,通过刻度尺可读出弹簧的长度从而求出每次弹簧的伸长ΔL(如下图所示),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拉力 F/N
弹簧的伸长ΔL/cm
教师强调:用此时弹簧的长度减去弹簧的原长才是弹簧伸长的长度。
各小组分析数据,并组内讨论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弹簧测力计简单结构图.
学生回顾所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认真阅读说明书,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讨论归纳:
(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吊环构成。
(2)单位:单位标识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上方,是N。
(3)量程: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最大示数。
(4)最小刻度:从0到1 N之间有5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0.2 N。
学生分组实验三: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及体验力的大小。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否则要调零。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 N、5 N、10 N,观察弹簧测力计长度的变化,感受1 N、5 N、10 N的力。
学生通过实验交流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使用前: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便于读数;②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齐为止;③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2)使用时:①测力时,要使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避免由于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测力计并简单介绍其用途。
三、课堂练习:
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前不用将指针调零
B.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C.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何大小的拉力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竖直提着用
3.有一自制弹簧测力计,量得弹簧原长8 cm,当弹簧受到5 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2.5 cm,则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14 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
A.12 N B.28 N
C.16 N D.22 N
【答案】1.B 2.B 3.A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1.弹性形变,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节 弹力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相互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生活中的弹力: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课后反思】
1.通过小活动导入比仅用学生预习过的课本上的图片导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在本节这些抽象的概念形成时,给学生演示了大量小实验,并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获得感受和认识,便于概念的形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