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2.1.2 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型和输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2.1.2 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型和输血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16 16:4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生物七下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设计
课题 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 单元 二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中的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知道血液的重要性,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知道当人体出现大量失血就需要输血,那么失血量达到多少就需要输血呢?输血前需要做什么呢?要安全输血就要了解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所以安排了血型的发现,血型的类型,模拟血型的鉴定。最后无偿献血是本节的最后的落脚点,献血的意义为学生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奠定了科学的知识基础,也让学生知道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认识ABO血型系统及安全输血原则。 科学思维: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态度责任: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生命观念:解释输血和血型的关系。
重点 1.说出AOB血型系统及其所包含的血型并能认同型输血
难点 1.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大量出血的人,需要输血来进行抢救,这是为什么呢?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1667年,法国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异想天开,将250毫升羊羔的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 输入的血型与病人的血型不匹配——凝集反应 1818年,博龙戴尔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 输入的血型与病人的血型相匹配——起死回生。 视频:血型简介 二、血型和输血 1.ABO血型系统 人类的血液分成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ABO血型系统的确立,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拓展 不同血型的特点 血型红细胞表面含有的凝集原(A、B)血清中的凝集素(抗A、抗B)A型A抗BB型B抗AAB型A、B两种凝集原无O型无抗A、抗B
拓展 通常情况下,人的血型终生不变,而且可以遗传。 2.血液的凝集现象 血型不合的人之间输血,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提示 凝集反应是指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和与它相对抗的凝集素相遇时,引起红细胞聚集成团的现象。例如,A型血人的红细胞表面含A凝集原,若遇到的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则红细胞会凝集成团;若遇到的血清中不含抗A凝集素,则红细胞不会凝集成团。 项目输血者血型ABABO受血者血型A不凝集凝集凝集不凝集B凝集不凝集凝集不凝集AB不凝集不凝集不凝集不凝集O凝集凝集凝集不凝集
第30页"讨论” O型血的人可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输血、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液。 3.四种血型间的输血关系 根据上表中四种血型的人接受输血后的现象,可知四种血型间的输血关系如下表所示。 某人的血型ABABO可接受的血型A、OB、OAB、A、B、OO可输给的血型A、ABB、ABABO、A、B、AB
同型血之间可以互相输血,AB型血为万能受血者,而O型血为万能献血者 4.输血原则 当一个人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时,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是输血。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但在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即使同型血相输,输血之前也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以免发生危险。 提示 如果异型血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异型血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可采用,并且量要少、速度要慢。 5.成分输血 输血是重要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方法。但是,如果输血不当,不利于病人的治疗。所以,输血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 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因为这种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血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黏度,不利于病人的血液循环,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因为这种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但总血量不少。某些出血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以保证正常的凝血。 根据患者所需血液的成分进行输血的方式,称为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同时由于没有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由于具有上述优点,成分输血已成为临床上常常使用的输血方式。 6.献血 (1)血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占其体重的7%~8%。 (2)不同失血量对人体的影响 一次失血量后果超过30%(1200~1500mL)有生命危险不超过10%(400mL以下)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3)无偿献血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实践证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献血意义 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提高用血质量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提示: 有人认为献血不仅会伤元气,而且会造成贫血。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没有科学依据。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白细胞的寿命通常为7~14天,血小板的寿命为7~9天,即使不献血,人体内的血细胞也会衰老死亡。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中的水分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得到恢复;丧失的血浆中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在一周内也可得到恢复;恢复较慢的是血细胞,但只要注意营养,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可以恢复到正常值。 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成年后,应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通过走访当地血站或查阅资料,调查一下当地无偿献血的情况,形成一个调查报告进行班内交流。 了解人们对输血的尝试 知道ABO血型系统 拓展了解血型的确定 知道血液的凝集现象 分析四种血型的凝集现象 根据上表归纳出四种血型间的输血关系 知道输血原则 知道什么是成分输血 会根据不同病症进行选择成分输血 了解成分输血意义 了解血量 了解失血量与健康 了解我国的无偿献血 知道正常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能认识献血的意义,积极投入到献血人群中 简要介绍人们对输血的尝试 介绍ABO血型系统 拓展介绍血型的确定 介绍血液的凝集现象 出示四种血型的凝集现象 引导归纳四种血型间的输血关系 介绍输血原则 介绍成分输血 指导学习,根据不同病症进行选择成分输血 介绍成分输血意义 介绍血量 介绍失血量与健康 介绍我国的无偿献血 介绍正常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介绍献血的意义,积极投入到献血人群中
课堂练习 1.(2020 太原)某消防员在一次灭火过程中受伤,急需输血,其血型是B型,那么献血者的血型最好是( B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2.(2020 山东临沂)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泸山突发森林火灾,本次火灾致使19名救火队员不幸牺牲,3人烧伤,为救治烧伤患者需要马上进行输血治疗。下列关于输血与血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由于血库缺乏AB型血,为及时救治烧伤患者,可快速输入大量的A型或B型血 C.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3.(2020 四川自贡)某同学是B型血,按照ABO血型输血关系表,她可以接受的血型是( D ) A.AB型和O型 B.A型和B型 C.AB型和B型 D.O型和B型 4.近期我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O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血站无偿献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B.献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输入血液成分中的血浆 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量在( D )范围内不影响健康。 A.相当于体重的7%~8% B.1200~1500毫升 C.800~1000毫升 D.200~300毫升 6.(2017·湖南益阳)下表所列出的输血关系中,正确的是( A ) 某人的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①AA、OA、AB②BB、ABB、O③ABABA、B、AB、O④OA、B、AB、OO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人类的血液分成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B、O和AB四种血型。 2.血型不合的人之间输血,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所以,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对本节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引导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