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30 17: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生物七下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教学设计
课题 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单元 二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内容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设计了几个实验,从用肉眼观察小肠环形皱襞的实物结构,到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再到模拟小肠环形皱襞的制作,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旨在向学生传递科研方法的信息,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概述吸收的概念,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营养物质吸收的常识,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分析出小肠有哪些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科学思维:解剖小肠,使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的结构特点,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壁切片,认识小肠绒毛的结构,学会运用显微镜进行实验的操作。 态度责任:养成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平面到立体的观察原则,参与模型的构建,建立对小肠结构的感性认识。 生命观念:形成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认同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加强生物科学素养。
重点 1.小肠的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 1.对小肠环形皱襞、小肠绒毛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观看视频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 (1)概念: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消化系统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小分子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酒精等。 营养物质进入到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系统。 (2)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功能 消化道吸收功能口腔、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提示 口腔、食道基本无吸收功能,这是因为它们没有与吸收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对食物进行粗加工,然后输送到胃中。 2.观察小肠的结构特点 视频:观察小肠 (1)实验过程 ①取一段哺乳动物(或鸡)的小肠,顺肠管剪开肠壁,观察并用手摸摸肠壁的表面。 ②剪开一块小肠壁,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里,用放大镜观察它的表面。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小肠壁切片。 注意 ①在做实验时,要选用新鲜的小肠,切勿选腐烂的小肠。 ②在观察时,放大镜的倍数要高一些,这样有利于观察。 ③剖开小肠后,一定要用清水多冲洗几遍,冲掉食物残渣,以免影响实验观察,作出误判。 (2)实验现象 ①顺肠管剪开肠壁,可观察到肠壁内表面并不平滑,内表面具有许多环形皱襞。用手摸肠壁的内表面,有柔软、毛茸茸的感觉。 ②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放大镜可观察到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 ③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绒毛内具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大多数的甘油和脂肪酸由毛细淋巴管吸收,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 3.小肠适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1)长:小肠很长,营养物质滞留的时间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 (2)大: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3)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很容易通过这层细胞进入循环系统,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4)多:小肠内有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而且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酶,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注意 小肠形态结构特点中的“长”“大”“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而“长”“大”“多”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 小肠与大肠的比较 项目长度皱襞绒毛状突起内表面积小肠5~6米有有,叫小肠绒毛较大(接近半个篮球场大小)大肠约1.5米有无相对较小
4.制作小肠环形皱襞模型 取一张纸(或薄塑料纸)裹在铅笔的外面,然后用手将纸从铅笔的两端向中间挤,纸会形成很多皱褶,很像小肠内壁的结构。这张纸变化后的长度缩短了,但是由于皱褶的形成,单位长度的面积明显增大了。小肠内也具有这样的皱褶,而且皱褶上还具有大量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 提示 这张纸变化后单位长度的面积增大了,它不再是平面,而是有了许多高低不等的皱褶。 二、营养物质的利用和残渣的排出 1.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的利用 (1)葡萄糖: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在细胞内被分解并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利用,多余的部分则转变成多糖和脂肪贮存备用。因此,虽然有些人没有摄入太多的脂肪,但是摄入糖类较多,也会逐渐肥胖。 (2)氨基酸:氨基酸进入细胞后,重新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 (3)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到体内后,合成脂肪,作为贮存能源的物质。 2.食物残渣的排出 (1)形成粪便:未被小肠消化吸收的物质下行到大肠,其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被大肠吸收,剩余的残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2)及时排便:如果粪便在大肠内存留时间过长,就会变得干硬不易排出而引起便秘。经常便秘,会造成毒素在体内积累,引起很多疾病。 (3)预防便秘: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喝水,还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消化: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2)吸收:将小分子物质吸收到循环系统中。 (3)排遗: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概括起来就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3.消化道疾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只有经过消化吸收后才能被人体利用。消化道疾病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例如,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吃进的食物不能彻底消化就被排出体外,即使已消化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全被吸收。另外,胃能吸收少量酒精,因此,经常饮酒或过量饮酒都会使胃受到伤害,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知道吸收的概念 想一下,消化系统可吸收哪些物质? 知道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功能 参与观察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知道小肠适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 小肠与大肠的比较 尝试制作小肠环形皱襞模型 理解表面积的大 知道吸收后营养物质的利用 知道食物残渣的排出及科学习惯 概括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知道消化道疾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介绍吸收的概念 引导分析回忆消化系统可吸收哪些物质? 介绍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功能 观察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介绍小肠适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 拓展比较小肠与大肠 指导制作小肠环形皱襞模型 介绍吸收后营养物质的利用 介绍食物残渣的排出及科学习惯 拓展概括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介绍消化道疾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堂练习 1.人患急性肠胃炎时,严重脱水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大量的水以尿的形式排出 B.汗液蒸发过多 C.病人喝水太少 D.喝进去的水不能被吸收进血液 2.氨基酸被吸收进入人体后,主要的用途是( C ) A.分解释放能量,作为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B.合成脂肪,作为储备能源物质 C.重新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 D.重新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3.(2020 四川资阳)突发的新冠疫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疫情期间应注意增加营养,保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B ) A.食道 B.小肠 C.大肠 D.胃 4.下列有关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B ) ①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③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5.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可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吸收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中不可能含有( D ) A.葡萄糖和氨基酸 B.维生素和脂肪酸 C.无机盐和甘油 D.麦芽糖和脂肪 6.(2021 云南)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胃 B.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C.肝脏分泌的胆汁能消化蛋白质 D.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2.人体消化道中,口腔、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对本节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引导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