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学习目标】
1.观察物体上浮、下沉的现象,寻求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方法。
2.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3.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用浮沉条件解释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各种浮沉现象。
2.轮船和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沉浮原理。
难点: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探究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听说过潜水艇吗?潜水艇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却能自由地上浮与下沉,同学们知道它的浮沉原理吗?浮在水面的物体,满足什么条件呢?气球和飞艇都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用喷嘴加热热气球中的空气,热气球内部气体的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当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其外部气体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热气球便上升。下面我们就学习浮力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
(一)浮沉现象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浮沉现象。
使学生了解各浮沉现象:上浮、下沉、悬浮。
教师:将一乒乓球浸没于水中,松手,乒乓球将会怎样?
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松手,观察乒乓球运动情况。
教师点拨:像乒乓球这样往上运动的过程称作上浮,最后静止在水面上,称作漂浮。大家再看,将一铁块浸没在水中,松手,该铁块将会怎样?
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松手,观察铁块运动情况。
教师点拨:重物往下运动最终静止在水底的这一过程称作下沉。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物体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
教师引导:有这种情况,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悬浮”。
悬浮的物体是浸没状态,同时它可以停留在液面下任何位置。
师生共同分析悬浮和漂浮的异同之处。
相似之处是: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各自所受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重要区别是:(1)它们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悬浮是物体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2)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相等,其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处于漂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其体积大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浮沉的各种现象:上浮、下沉、悬浮。)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师出示一个橙子和一个西红柿,橙子比西红柿的体积大,如果同时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浮沉情况呢?
学生大胆猜测,细心观察实现现象:橙子上浮,西红柿下沉。
教师继续追问:橙子和西红柿都是水果,为什么浮沉情况却不同呢?
【想想议议】
物体的浮沉可仅由所受的浮力决定吗?
观察发现:把一个体积更大的土豆放入水中,发现土豆下沉。
提出问题:为什么土豆排开水的体积比橙子大,它却下沉了呢?到底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教师讲解:
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浸在液体中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应和它的受力情况有关,而物体浸在液体中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通过分析重力和浮力的合力可找到原因。
甲 乙
丙 丁
(1)当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即F浮>G,则物体就上浮,如图甲。
(2)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即F浮(3)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漂浮或悬浮)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液体中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若静止在液面下任何位置,则有F浮=G,称为物体悬浮,如图丙。
(4)当图甲中物体上浮后,露出水面,最终就成为漂浮,由于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重力也与浮力平衡,所以漂浮时,也有F浮=G,如图丁。
学生总结规律:
(1)物体上浮,F浮>G物;
(2)物体悬浮,F浮=G物;
(3)物体下沉,F浮议一议:分别将泡沫、铁块、木块、牙膏皮、小瓶、小西红柿放入水中,上浮的物体有哪些?下沉的物体有哪些?
交流分析:一个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你能否根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判断出物体的浮沉情况?
学生自主推导: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ρ液gV排,
物体的重力G物=m物g=ρ物V物g,
当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V物,
当物体上浮F浮>G物,
即ρ液gV排>ρ物V物g,
即物体上浮ρ液>ρ物。
同理:物体悬浮ρ液=ρ物;
物体下沉ρ液<ρ物。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F浮>G物,ρ液>ρ物;
2.物体悬浮F浮=G物,ρ液=ρ物;
3.物体下沉F浮如何使原来下沉的物体漂浮?如何使原来漂浮的物体下沉?关键是调节物体的重力与所受浮力的关系,若保持浮力不变,可改变自身重力;若重力不变,可改变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
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操作步骤:
(1)把牙膏皮吹起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在烧杯中加盐,鸡蛋就会浮起来。
(3)将橡皮泥做成船形(空心),就能浮在水面上,而且还能装载一些小物品。
小组讨论,总结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的方法:
(1)改变浮力:改变V排、改变ρ液;
(2)改变重力;
(3)同时改变浮力和重力。
(一)轮船
教师提问:轮船是如何实现漂浮的?
教师启发: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浮与沉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这样就给了我们一个思路,要改变物体的浮沉情况,就应该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两个方面入手。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得出轮船的工作原理:
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
问题导学:轮船还有一个运载能力的问题,实际是用什么来衡量轮船的运载能力的?
学生自主学习: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即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如果将上述质量转换成重力,也就是船满载后受到水的浮力(即船受到的最大浮力)。
排水量=船自身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即m排=m船+m货。
(二)潜水艇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明确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是靠充放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当F浮>G时,潜水艇上浮,当水舱中充水时,自身重力增大,增大到F浮=G时,可悬浮于某一位置航行;水舱中再充水,至F浮学生活动:制作潜水艇。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饮料瓶、软管、三通接头、注射针筒、装水的透明水槽、打气筒。
将饮料瓶置于水槽内,此时饮料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故饮料瓶浮在水面上。
利用注射针筒和三通接头抽气,则饮料瓶内气体压力减小,水由小孔进入饮料瓶内。
重复抽气,则饮料瓶内水越来越多,饮料瓶缓缓下沉。
当饮料瓶悬浮于水中时,饮料瓶所受的浮力等于饮料瓶的重力。
若再抽气,则饮料瓶沉入槽底,饮料瓶所受的浮力小于饮料瓶的重力。
利用打气筒和三通接头打气,则饮料瓶内气体压力增大,水由小孔排出饮料瓶内,饮料瓶缓缓上升。
(三)气球和飞艇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要使充了氦气并已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可采用什么办法?
(2)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可采用什么办法?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气球和飞艇都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其实,热气球的升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与热气球体积及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变化有关,当热气球的大气袋中充满空气(忽略体积变化),用喷嘴加热热气球中的空气,热气球内部气体的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当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其外部气体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热气球便上升。
拓展应用:打捞沉船。
打捞方法:
将几个充满水的大型浮筒沉入水底,用钢缆把浮筒与沉船紧紧地拴在一起,然后用高压空气把浮筒中水排出,沉船就随着浮筒一起浮出水面。
打捞原理:
浮筒中水排出后重力大大减小,受到的浮力却没有减小,浮筒和沉船满足F浮>G,因此能浮上水面。
三、课堂练习:
1.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所受浮力较大的物体是( )
A.小木块 B.大石块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2.质量为100 g的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60 g水,则此物体将( )
A.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C.沉到容器底部
D.无法判定
3.有一质量为240 g,体积为300 cm3的实心物体,若将它先后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则该物体将(ρ酒=0.8×103 kg/m3)( )
A.上浮、下沉
B.上浮、悬浮
C.悬浮、上浮
D.下沉、悬浮
【答案】1.B 2.C 3.B
4.鱼体内有一器官叫鱼鳔,鱼在水中可以自由地沉浮,就是靠改变鱼鳔的体积来实现的。当一只鱼在水中沉浮时,你认为它主要是改变( )
A.所受的重力
B.所受的浮力
C.水的密度
D.无法确定
5.把重为8 N、棱长为0.1 m的正方体物块投入水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N/kg)( )
A.物块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B.物块所受的浮力为10 N
C.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800 Pa
D.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1 000 Pa
6.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B.F甲C.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7.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的总重力。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4.B 5.C 6.C 7.等于 减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体会和经验?
1.物体浮沉的条件。
2.物体浮沉的现象。
3.浮力的应用:
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F浮>G物,ρ液>ρ物
2.物体悬浮,F浮=G物,ρ液=ρ物
3.物体下沉,F浮4.轮船:把物体做成“空心”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5.潜水艇: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6.气球和飞艇: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已有浮沉现象的经验性感受和认识,因而可于课前在经验知识基础上先进行浮沉现象的自助制作活动,教师在演示、分析各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浮沉条件,再应用于浮沉现象。这样的教学思路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