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生物七下2.2.1.1 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 教学设计
课题 2.2.1.1 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 单元 二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物质的器官一一血管、心脏以及物质运输的路线一一血液循环路线等内容都是围绕“血液”进行组织架构的,所以要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首先从认识血液入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后面内容的学习理解。本小节的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及通过解读血常规来初步判断相关疾病。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描述血液的成分及功能。了解不同的血细胞形态特点。 科学思维: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高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常见的血液疾病,自觉养成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生命观念:知道缺铁性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病因。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重点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 1.血液的功能 2.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和分析病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对于失血过多的病人应如何进行抢救? 为什么血液对人体这么重要呢?血液有哪些功能呢? 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血液 1.血液的组成 视频: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拓展 血液分层现象 将新鲜的人血或动物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发生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下层红色的是红细胞,中间薄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拓展 血清 血液凝固后,在血凝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清,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2.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 (1)目的要求:认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材料用具: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视频:观察血液永久涂片 (3)方法步骤 步骤操作①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②对照图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
提示 在显微镜下,往往看到的多数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很难被发现。找不到白细胞的原因是其数量少,找不到血小板的原因是其个体太小,不容易观察到。 视频:血液的组成与各部分的功能 3.血细胞 (1)红细胞 ①形态、结构: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个体比白细胞小,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②数量:红细胞在血细胞中的数量最多,成年男子血液中红细胞为(4.0~5.5)×1012个/L,成年女子为(3.5~5.0)×1012个/L。 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 ③血红蛋白 a.概述: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富含血红蛋白。 b.含量:成年男子血液中血红蛋白为120~160g/L,成年女子为110~150g/L。 c.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很容易与氧分离。 ④功能: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 拓展 红细胞最容易运输的是一氧化碳,还能运输少部分二氧化碳。 (2)白细胞 ①形态、结构:白细胞的体积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具有细胞核。 ②数量:血液中白细胞为(4.0~10)×109个/L。 ③功能:白细胞种类较多,大小不一,可做变形运动,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时,身体可能有炎症。 提示 ①白细胞有多种,都有细胞核。 ②有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病菌被消灭后,炎症就消失了。白细胞吞噬较多病菌后,自己也会死亡。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由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组成的。 ③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或白细胞分类百分比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常被用作诊断疾病。 (3)血小板 ①形态、结构: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 ②数量:血液中血小板为(100~300)×109个/L。 ③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提示 皮肤轻微划破后流血,但不久就会自然止血,这是因为皮肤内的血管受损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规律总结 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种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特点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个体最大,形态多样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有无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无数量最多最少较多功能运输氧吞噬病菌,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止血和加速凝血
4.血浆 (1)成分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血浆中约90%是水,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 拓展 溶解在血浆中的物质 ①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物质。 ②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 ③激素。 ④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等。 (2)作用 血浆是物质运输的载体,它不仅运载血细胞,而且运输人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和激素等物质。 5.血液的功能 (1)运输、防御和保护。 (2)参与体液调节。 (3)调节体温等。 体液调节是指细胞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6.血液化验可帮助诊断疾病 (1)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如图所示,血常规化验单中,RBC表示红细胞,WBC表示白细胞,Hb表示血红蛋白,PLT表示血小板。 ③该化验单表明,赵先生可能患贫血,因为他的RBC和Hb含量均低于正常值。 拓展 缺铁性贫血 ①概述:由于人体内缺少铁元素,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而造成的一种贫血症。 ②症状:面色苍白、头晕、精神不振,身体消瘦,颜面浮肿,反应迟钝等。 ③治疗方法: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瘦肉、豆腐、木耳、虾皮、海带等。 第27页“讨论” 贫血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引起的。 (2)血细胞含量异常的常见症状 ①红细胞: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会造成贫血。 预防贫血的措施:a.营养均衡;b.多吃含铁及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②白细胞:当有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检验白细胞的数量来诊断人体是否有炎症。 ③血小板: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会导致机体异常出血;血小板的数量高于正常值时,易引起血栓等。 知道血液的组成 了解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区别血清和血浆 参与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 知道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 知道血红蛋白含量、特性及功能 知道白细胞的形态结构、数量和功能 了解炎症的相关内容 知道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数量及功能 对三种血细胞进行比较 知道血浆的成分 知道溶解在血浆中的物质 明确血浆的作用 归纳血液的功能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拓展了解缺铁性贫血 知道血细胞含量异常的常见症状 介绍血液的组成 拓展介绍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拓展介绍血清和血浆 指导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 图文介绍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 图文介绍血红蛋白含量、特性及功能 图文介绍白细胞的形态结构、数量和功能 图文介绍炎症的相关内容 图文介绍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数量及功能 引导对三种血细胞进行比较 介绍血浆的成分 拓展介绍溶解在血浆中的物质 介绍血浆的作用 引导归纳血液的功能 指导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拓展介绍缺铁性贫血 介绍血细胞含量异常的常见症状
课堂练习 1.(2021 海南)下列各项与凝血功能有关的是( C ) ①血小板 ②红细胞 ③血浆蛋白 ④白细胞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下列有关血液中各种成分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的作用 B.成熟的红细胞能够快速分裂产生新的红细胞 C.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 D.血小板能在伤口处加速凝血 3.(2020 云南)血液的组成成分包括( D )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血浆、红细胞 C.血浆、白细胞、血小板 D.血浆、血细胞 4.小明发烧了,到医院检查身体。验血后发现白细胞数量较多,医生会告诉他什么呢?( D ) A.营养不良,应该多吃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B.你贫血了,多吃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吧 C.白细胞数量越多说明身体越健康 D.你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发炎了,需要吃一些消炎药 下面是小明的爸爸体检时的血涂片和化验单,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化验项目测定值正常参考值RBC(红细胞)3.8×1012个/L(4.0~5.5)×1012个/LWBC(白细胞)6.8×109个/L(4.0~10)×109个/LHb(血红蛋白)85g/L120~160g/LPLT(血小板)210×109个/L(100~300)×109个/L
A.建议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B.图中的③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C.当出现炎症时,②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D.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 2.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功能,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及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3.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会造成贫血,为了防止贫血,必须做到营养均衡,多吃含铁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对本节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引导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