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1.2 食物的消化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1.2 食物的消化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30 17: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七下 2.1.2 食物的消化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学案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探究实践: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消化的定义。知道消化的两种方式,并能对不同的消化进行判断。概述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唾液、牙齿、舌的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提高探究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提升科学实验素养。 态度责任:通过“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实验,提升观察、对比分析能力。 生命观念:养成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细嚼慢咽、不吃水泡饭、爱护牙齿),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的生活。
学习重点 1.概述食物在口腔的消化过程。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学习难点 1.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预习案】
1.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叫______。食物的消化是从______开始的。
2.唾液是由口腔中的______分泌的。唾液中含有______,能将食物中的少量淀粉分解成______,因此,细细地咀嚼馒头,会感到有甜味。
3.牙齿的咀嚼,能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增大了食物与______接触的面积;舌的搅拌,使食物与消化液______。因此,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利于食物的______。
4.食物的消化方式食物的消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消化道的______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______,与消化液混合,并不断地把食物向消化道的下端推送;另一种是由______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______,消化酶可以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淀粉等结构复杂、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分解成结构简单、易被吸收的______。
【列出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点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1.什么是消化?
2.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3.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法步骤如何?
4.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的现象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5.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实验现象如何?对现象进行分析
6.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7.牙齿和舌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是什么?
8.什么是物理性消化?
9.什么是化学性消化?
10.如何预防龋齿和保护牙齿?
【训练案】
一、基础练习
1.人在吃馒头时,感觉会越来越甜,其原因是( )
A.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蔗糖
B.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D.口腔内产生了葡萄糖
2.关于馒头在口腔中被消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唾液的分解作用
B.舌的搅拌
C.牙齿的咀嚼
D.淀粉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3.下列过程不在口腔内发生的是( )
A.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B.细嚼馒头有甜味
C.大块肉被撕裂成小块肉片
D.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4.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好处主要是( )
A.可品味食物 B.可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C.可将淀粉彻底消化 D.可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5.下列过程不属于消化的是( )
A.舌头对食物的搅拌作用
B.通过小肠的蠕动将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C.用刀将馒头剁成小块
D.鸡蛋在口腔里被牙齿咬切撕裂和咀嚼
6.吃饭时“囫囵吞枣”的人容易得胃病,这是因为( )
A.牙齿的咀嚼比胃的消化重要
B.牙齿的咀嚼是胃消化的基础
C.胃的消化比牙齿的咀嚼重要
D.消化功能主要的场所是胃
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尽快获得较多纯净唾液的方法是( )
A.实验前用大量生理盐水充分漱口,直接吐出
B.实验前减少喝水,将洁净的棉絮放入口中
C.将洁净的棉絮多次放入口中
D.实验前喝水、漱口,将洁净的棉絮放人口中
8.(2011绍兴)小敏进行了认识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实验过程 1号 2号 3号 4号
①注入物质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②水温处理 37℃ 10℃ 60℃ 37℃
③加入物质震荡 1ml蒸馏水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④滴入碘液并观察现象 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这个实验能说明唾液淀粉酶( )
A.催化作用受PH影响 B.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二、提升训练
9.(潍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
10.(2018青岛)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变蓝,②不变蓝
D.该实验可以得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结论
11.为了探究pH是不是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液。
步骤二: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不同的盐酸溶液3毫升,使1-3号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3.0,4.5,6.0。
步骤三: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相同的稀释唾液(唾液的浓度满足本实验的要求)。摇匀后,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3分钟。
步骤四:在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
步骤五:观察并对比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预期与结论:
①若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相同.则pH______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②若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不相同,则pH______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3支试管都要选择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取标号为A、B、C的三支试管,各加入2mL稀淀粉糊。
(1)在三支试管内各滴2滴碘液,摇匀,可见试管中溶液呈______色。
(2)再在A试管内加入2mL胰液,B试管内加入2mL煮沸的唾液,C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然后将这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10~15min后,三支试管内的变化分别是:A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这是因为______。B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这是因为______。C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3)如果要探究唾液对淀粉是否具有分解作用,那么需要另设置一组实验与______试管形成对照。应怎样设置该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
13.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震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
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消化 口腔
2.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3.唾液 充分混合 消化
4.机械 小块 消化腺 消化酶 小分子
【训练案】
1.B
2.D
3.D
4.D
5.C
6.B
7.D
8.B
9.D
10.D
11.(1)①不是 ②是 (2)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12.(1)蓝 (2)蓝色退去 胰液能分解淀粉 不发生变化(仍然保持蓝色) 高温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加入煮沸的唾液,淀粉不能被分解 蓝色退去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C 取和C相同的试管,加入2mL稀淀粉糊和2滴碘液,然后加入2mL清水,放入37℃水浴锅中,10~15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13.(1)2mL清水、对照 (2)唾液淀粉 (3)舌的搅拌和牙齿的咀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