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杠杆
【学习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通过探究,知道省力、费力、等臂等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杠杆的归纳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2.理解杠杆的分类.
难点: 1.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2.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封信,把他这一重要发现报告给叙拉古国王希伦.他在信中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杠杆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作用呢?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道理呢?生活中又有哪些类型的杠杆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杠杆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一)杠杆
1.认识杠杆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
同学们使用过下列机械吗?回忆一下使用过程.
(1)剪刀、杆秤等发生了怎样的运动?
(2)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
(3)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
在使用时这些机械都能绕一个固定点转动,都受到一个使其转动的力和一个阻碍它转动的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念.
根据杠杆的共同特点,请学生尝试归纳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教师强调:(1)“硬棒”的含义是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或基本不发生形变;
(2)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①要有力的作用;②能绕某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可以是方的,也可以是圆的,即杠杆的形状是任意的,但必须是“硬”的;
(4)杠杆的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上的其他位置.
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都是杠杆的缩影.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工具是杠杆吗?
学生认真思考举出例子.
2.杠杆的五要素
学生阅读教材“杠杆”部分,以教材中的撬棍为例,结合图片,自学杠杆的五要素,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讲解杠杆的基本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教师强调: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给杠杆作用力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3.力臂的画法
教师:要正确画出杠杆上各力的力臂,关键是要明确力臂的概念.
其步骤为:
(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并用大括号勾出,在旁边标上字母l1或l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
出示图片,学生试着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明确一个完整的示意图应包含着杠杆的五要素.
归纳总结:
杠杆的画法: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例题】
请同学们画出拉力F1的力臂.
【答案】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猜想假设】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可能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引导点拨:为验证上述猜想,我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设计实验】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1)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前,如何调节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方向平衡?
(3)实验应至少进行几组?
(4)若用弹簧测力计取代阻力钩码的位置,则拉力应满足什么方向?为什么?
(5)动力、阻力都在支点同侧,杠杆能平衡吗?如何操作?
学生充分思考后,发表见解,教师明确: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力臂为零,自身的重力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还可从杠杆所标刻度直接读出各力的力臂。
(2)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按照“左偏(沉)右调,右偏(沉)左调”的原则。
(3)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次测量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4)拉力的方向应与原所挂钩码重力的方向一致。
(5)能平衡,动力与阻力的方向相反即可。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③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力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力当作阻力F2,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将各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改变钩码数量或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得出三组数据。
实验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2
3
【实验结论】分析表中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得出结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表达式为F1l1=F2l2。
引导评估:以上实验过程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靠?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本例题:
【例题】据《杭州日报》报道,2001年6月22日,在杭州动物园内,一位物理老师利用杠杆原理,仅用小小的弹簧测力计就测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测量时利用了一根长度为10 m的槽钢作为杠杆。如图所示,吊钩固定点O为支点。弹簧测力计示数F1为200 N。测得动力臂l1为6 m,阻力臂l2为4 cm。若不计槽钢和铁笼的质量,请估算大象的质量。(g取10 N/kg)
教师介绍解题技巧:
可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先求出大象的重力,再利用公式G=mg变形求其质量。
学生规范解题过程:
解:由题意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200 N,动力臂l1=6 m;阻力臂l2=4 cm=0.04 m,大象的重力等于阻力。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2===3×104 N,
大象的质量m====3×103 kg=3 t。
(三)杠杆的分类
小实验:准备好一个书包、一根1.5 m长的直杆,请一位同学将书包用直杆撬在肩上,改变直杆与肩部接触的位置,体验撬书包的不同感受。让学生说一说。
学生谈感受:书包离肩很近,感觉轻松;书包离肩很远,感到吃力。发现杠杆在不同情况下有可能省力,也有可能费力。
教师讲解:撬书包这一过程中,撬杆相当于杠杆,书包离肩远近不同,无非是改变了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所以,我们按其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相对长度将杠杆进行分类。
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身边的杠杆很多,你能通过观察和思考对这些杠杆进行分类吗?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分析:
(1)分两类,一类是直杠杆;一类是弯杠杆。
(2)按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分为三类:①l1>l2;②l1(3)按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分为三类:①F1>F2;②F1杠杆按其省力与否,可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三类杠杆应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加以分析。师生归纳总结。
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当l1>l2时,F1(2)费力杠杆:当l1F2,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当l1=l2时,F1=F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教师强调:判断杠杆是否省力,不能只看阻力臂与动力臂本身的长短,要由动力臂跟阻力臂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决定。
小游戏:在理解杠杆的分类原理之后,学生分成三组(省力杠杆组、费力杠杆组和等臂杠杆组),分别结合实际生活举出实例,谈谈不同杠杆的特点及应用。看哪一组说得又对又多。
省力杠杆:羊角锤、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等。
费力杠杆:铁锹、扫帚、镊子、钓鱼竿、理发用的剪刀、筷子、船桨等。
等臂杠杆:跷跷板、天平等。
教师点评所举实例的正确性。重点讲解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原理。
如图所示,天平是一等臂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知:
F1l1=F2l2,又因为l1=l2,所以F1=F2,m1g=m2g,所以m1=m2。
三、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根直的硬棒一定是杠杆
B.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其他形状的
C.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大小为零
2.下列关于力F1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乙所示,某人用一根轻质木棒挑着重为120 N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木棒保持水平,棒AB长为1.2 m,重物悬挂处离肩膀距离BO为0.8 m。则手在A端对木棒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N。
【答案】1.A 2.C 3.240
4.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5.衣服夹是一种常用物品,如图所示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衣服夹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杠杆
B.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杠杆
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杠杆
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杠杆
【答案】1.A 2.B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体会和经验?
1.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现象出发,了解了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2.能够指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总结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节 杠杆
一、杠杆
1.杠杆的定义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2)动力F1(3)阻力F2(4)动力臂l1(5)阻力臂l2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三、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
2.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平衡时,动力等于阻力。
3.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平衡时,动力大于阻力。
四、杠杆的应用
【课后反思】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后面介绍的其他简单机械是由杠杆引出的,而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所组成的,因此把杠杆安排在这一节的位置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讲解起来也容易被中学生接受。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不复杂,过程操作很重要。本节课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前,重点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环节的目的与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这样才使学生的实验更规范,针对性更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