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孟浩然诗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此诗作于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春节,写出诗人去长安应试时的切身感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显示时间的推移和节序的更替,暗点诗题中“元日”。
B.“无禄尚忧农”句既表达诗人壮而未仕的伤感,又表现诗人对农民生存状态的忧虑。
C.颈联描绘出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烘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田园生活的闲适。
D.这首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通俗平易,将田家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
2.有人认为尾联中“年丰”具有双关义,请结合诗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 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3.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B.第一联先声夺人,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写“鸣弦辍弹”,巧妙地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
C.第二联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第三联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4.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长安主人壁
孟浩然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久别田园,客居京城,题诗于墙壁以抒情思。
B.诗人本想献策君王跻身政坛,无奈怀才不遇,只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C.从“枕籍琴书满”一句可见诗人常以琴书为伴,抚琴治学,志趣高雅。
D.“秋风感长年”一句既是对秋风寒凉的感叹,更有对青春逝去的无奈。
6.本诗提及“鸣蝉”“促织”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作者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B.开头两句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十分传神。
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欣赏。
8.请概括这首诗表达诗人哪些情感。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①房(节选)
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②,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注]①空上人:事迹不详。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②闭关:闭门谢客,隐居修行。沈冥:沉寂幽静,形容闭门曲居的生活。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后天晴,诗人拄杖登山远眺赏景,然后造访空上人的居室并题诗。
B.颔联“久”“一”相映,透露出诗人久困幽居后忽返自然的喜悦之情。
C.到了寺僧居室才知道隐栖习静者的妙趣,妙趣谓何,诗人含而不宜。
D.尾联以景结情,表明儒家与道家虽属异门,但云林之趣却是一致的。
10.胡应麟评孟浩然诗的特点是“清而旷”,意谓其山水田园诗往往创造一种高旷清空的艺术境界。请简析本诗首联是如何表现翠微寺之美的。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①
孟浩然
逆旅②相逢处,江村日暮时。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廨宇③邻蛟室,人烟接岛夷。
乡园万余里,失路④一相悲。
[注]①张八子容,即张子容,排行第八,是作者同乡好友。作者来此游历之前,曾赴举不第。开元二年冬天,孟浩然来此游历,与张子容相遇(当时张子容被贬为乐清尉),好友结伴游赏,遂有此诗。②逆旅:旅馆。③廨宇:官署,衙门。④失路:比喻不得志。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逆旅相逢处”照应标题,点明了诗人与朋友张子容相遇的具体场所,叙事中寓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
B.“江村日暮时”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是借景物的描写抒发浓郁的思乡情怀。
C.“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写出了诗人与旧友饮酒、题诗,有群山为伴,有孤屿相陪,高标异韵,超凡脱俗。
D.全诗短短四十字,有记叙,有写景,有抒情,情融于景,诗人将微妙心绪寓于诗中。
12.“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B.第二句一“急”字,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
C.颔联写景,视觉和听觉结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
D.颈联使用“落笔对方”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给读者无限遐想和回味。
14.有人认为这首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①
孟浩然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
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
予意在耕凿,因君问土宜。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所作。陂,水边或山坡;东陂,泛指田野。谢南池,诗人在越州结识的友人。②土宜,不同的土性,对于不同的人和物各有所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贻”有赠送之意,诗人在田野突遇降雨,便匆匆写下这首诗赠送给朋友谢南池。
B.诗歌首联运用赋的手法,交代了时节、地点以及人事,暗示农民的苦难已经开始。
C.春雷滚滚,春雨蒙蒙,覆盖原野,领联运用叠词,形象地概括了春耕的季节特点。
D.这首诗描写农家春日趁雨耕作的情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也饱含诗人的情感。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案】
B“又表现诗人对农民生存状态的忧虑”错。从下句描写的内容可知这里的“忧农”应是担忧离开农村,表达对淳朴清新的农村生活的留恋。
2.①根据上句“田家占气候”,可知“年丰”本义指农民对丰收的期盼;②根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对年壮无禄的伤感,可知“年丰”暗含着诗人对应试得中的期待。
3.A“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分析错误。从诗中“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可知,钱塘潮来势凶猛,颇具气势。这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是不一致的。
4.①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
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
③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
5.B“只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错。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七年秋,浩然开元十六年赴京师,十七年春科试落第,犹欲献赋求用,从“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无褐竟谁怜”可知,诗人渴盼能有人赏识自己,得到重用,并非想要归隐田园。
6.①“蝉”“促织”点明时令,“忽”闻虫鸣,知时节交替,凸显时光流转之快,照应前文“久废南山田”。②“鸣蝉”作为悲秋意象,能够营造伤感氛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③“促织”有催织寒衣的寓意,引出下文,抒发思乡念亲之情。
7.B “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错误。应为:“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白天与黑夜的承接,“一快一慢”,写得分外传神。
8.前六句通过写夏夜之景,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趣;第八、九句诗人由清幽的景色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了知音,抒发了诗人“恨无知音赏”的遗憾和惆怅;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美景而有所触动,思念友人之情。
9.D “以景结情”分析错误,尾联是议论;从造访的“翠微寺”这一地点和“空上人”的僧人身份可知“儒道”这里指儒家与佛家,而非道家。
10.①“终南”交代寺的地理位置,以山之巍峨衬寺之秀美;“翠微”之名易引发翠山环抱寺院的美好视觉联想。②“雨后返照”侧面烘托夕阳余晖映照下的佛寺之美;“宜”字点出诗人面对山寺美景的愉悦。
11.B“都是借景物的描写抒发浓郁的思乡情怀”错,“江村日暮时”是说在乡愁最浓的日暮时分,作者与同乡故知相逢,表现人间充满真情的一幕,抒发的是故知相逢的真情,不是思乡之情。
12.①对万里之外故乡家园的思念之情;②科场失意的寥落惆怅之情;③对故乡好友张子容被贬的理解与同情。
13.D“落笔对方”错误。颈联的意思是: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没有用落笔对方的手法。
14.①身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建德非吾土”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表达了一种身处异乡的惆怅;②对扬州老友的深切怀念。“维扬忆旧游”遥想扬州旧日友人;“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给在海西头(扬州)旧友。③仕途失意的抑郁苦闷。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全诗笼罩在仕途失意的苦闷之中,意境清寂,感情凄恻。
15.B“暗示农民的苦难已经开始”错误。这里是表明忙碌的春耕已经开始,整首诗并没有体现农民的苦难。
16.(1)含意:我想在这里从事耕稼,于是向你打听当地的风土人情。
(2)思想感情:
①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②表明了诗人的归隐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