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导入
每一个落日,每一个月圆之夜,每一个圈圈圆圆的雨点,每一次西风吹散的雁鸣,都将激情引入,牵动着诗人的情感神经,唤起诗人无限的情感。在各种难以忘怀的情感中,我们可以体味悲伤、深沉、或阴郁的诗篇,感受诗人的余辉、柔情、无尽的情愫。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将深刻体验的生活哲学、观点和情感倾注和融入精心挑选的生活意象中,将它们铸成一首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一幅真实而执着的生活写照。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 耀
学习目标
Contents
1
2
3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经历,知人论世。
2、明确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意象丰富内涵,学习象征手法。
3、感受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强大生命力的赞美。
笔名昌耀(1936年-2000年),湖南省桃源县人。1950年参军,同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作者简介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昌耀中国当代文坛史上“役期”最长的“右派”诗人之一,一生犹如一场恶疾,但他的诗却包含了对重困之境的抗争精神。
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抒情诗
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写作背景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地确定为“右派分子” ,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 被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写作背景
“峨日朵” 是现在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脉的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镇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只是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远景而已。
彷 徨
嚣 鸣
石 砾
罅 隙
锈 蚀
Xiāo míng
Xiù shí
Xià xī
lì
Páng huáng
楔 入
Xiē rù
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这首诗,谈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登山勇士的所见所思,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
整体感知
太阳
石砾
滑坡
雄鹰
雪豹
蜘蛛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研读诗歌
2、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意象?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用峨日朵雪峰落日和岩壁上的蜘蛛等审美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描绘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3、诗人是如何描写雪峰落日和滑坡时壮丽景象的?
“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先用一个长句描写太阳彷徨后向山海跃出,展示落日的张力与动势。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又叠加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嚣鸣,如军旅远去的杀声,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
4、对雪峰落日和滑坡时壮丽景象这样的描写产生了怎么的效果?
滑坡和落日都是下坠的,和登山者的行动正好相反,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在读者的生理也上引发紧张。
5、诗人不去细致地描写“雄鹰或雪豹”这样大的意象,却写“蜘蛛”,有何意图?
这是诗人精心雕琢的一个“特写镜头”,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这不起眼的细小的意象比司空见惯的“雄鹰或雪豹”更有力量,也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1、诗人写蜘蛛的“可怜”“默享”有什么作用?结合全诗分析。
诗人写蜘蛛的“可怜”,表明蜘蛛是极其普通、渺小的事物,“默享”表明如此普通、渺小的蜘蛛却能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说明真正强大、壮美和坚韧的不是外在的形象,而是内在的精神、意志。又和前面大的声音形成对比,使全诗更有力量。
合作探究
2、联系时代背景,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内容主旨的理解。
诗人在“大跃进”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凭着一份清醒和理智,开始打量和思考时代与现实。
“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观中摆脱出来,只能有“滑坡”的下场。虽然仍旧“一派嚣鸣”和一片“喊杀声”,但这是“自上而下”,是“滑坡”,是“远去”,是时代归于冷寂和沉闷以及随之而来的清醒和理智之前的“绝响”。
诗人昌耀并没有与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站稳了自己的高度。
彰显诗人精神空间的不是“雄鹰或雪豹”而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尽管“蜘蛛”如同诗人一样渺小,却是精神高度的坚守者,这正是诗人坚定理想追求、绝不随波逐流的呐喊。
3、如果我们不幸身处孤绝之境,应该怎么做?
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一种造就,战胜挫折和苦难就会赢得财富。今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天我们也要像他那样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反讽,又称反语,是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
写作手法
这首诗中始终充满浓烈的对比意绪:强大和弱小,光明和幽暗,热闹和沉寂,高拔和低矮……
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坚守住高度的不是强大的雄鹰或雪豹而是弱小得可怜的蜘蛛;
光明的太阳不过是跃入山海;
堆砌的石砾不过是狂热的信念、迷信的追求、廉价的乐观的代号,而它们正在滑向棕色的深渊;
一派嚣鸣的、像军旅的喊杀声的,原来是在“滑坡”,是在“远去”,而接纳和归结它们的恰恰是沉寂和冷静…
写作手法
人生的艰辛和逆境,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熏陶,冲破逆境和战胜逆境,就会获得财富。今天我们了解了王昌耀的故事和感悟,明天我们将用顽强的意志去面对这样的逆境。即使我们发现自己处于孤独的境地,我们也应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砥砺前行走向成功的另一面!
小结
课内素材积累
昌耀经典名言
①“清醒的多重人生体验,无疑是一种折寿的行为。”“我易于感伤,而对于泪水,人们总是讳莫如深。”
②属于即刻,唯是一片芳草无穷碧。
③肉体只是生命的物质形式。只是人的诸多形体之一。那么还应有生命的纯精神存在形式。
④我们商定不触痛往事,只作寒暄。只赏芳草。因此其余都是遗迹。时光不再变作花粉。飞蛾不必点燃烛泪。无需阳光寻度。尚有饿马摇铃。
⑤在善与恶的角力中/爱的翻译和生殖比死亡的呛残雄武百倍!
再见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