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目录
易错知识点
05
01
知识梳理
02
重点思考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2011版 2021版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认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及其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知识梳理
原子弹
氢弹
东方红一号
无人
杨利伟
翟志刚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百家争鸣
莫言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两弹一星”是指什么?分别是什么时候成功的? 分别是什么时候成功的?“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重点思考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2 21世纪初期,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哪些成就?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3 袁隆平的主要科研成就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4 屠呦呦的主要科研成就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2. ________一号
1. 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
看图说史
原子弹
东方红
3. ________
(1911—2009)
钱学森
4. ________
(1924—1986)
邓稼先
5.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________走出舱门
杨利伟
6. ________在田间观察水稻
袁隆平
7. ________在实验室工作
屠呦呦
易错知识点
1.“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66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邓稼先曾说:“从今以后,我要去办一件大事,办成了,一生也值得。为了它,死了也值得。”他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感染了一代代人。邓稼先所说的“一件大事”是指( )
A. 参加大庆石油会战
B. 领导研制原子弹
C. 带领兰考人民治沙
D. 参与载人航天任务
B
2.(2021安徽)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 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A
3.(2021天水)2020年10月1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距离地球1.9亿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对祖国最独特的祝福——一张超级自拍。回望历史,我国的太空探索开端于( )
A. 长征一号 B. 东方红一号
C. 神舟五号 D. 嫦娥五号
B
4.(2021大连)2021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下列选项与材料中所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D. 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
C
5.(2021包头)中国航天领域的大国重器以“玉兔”“嫦娥”
“祝融”等中华民族集体记忆里的神话角色来命名。这一做法
( )
A. 提高了国威军威 B. 彰显了文化自信
C. 维护了世界和平 D. 提升了综合国力
B
6.(2021梧州)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著作《袁隆平传奇》 B.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C. 电影作品《袁隆平》 D. 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D
7.(2021柳州)中国农民说:“我们能够吃饱饭,靠的是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农民之所以称颂袁隆平,是因为他( )
A. 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
B.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 发现了能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D. 为研究“两弹一星”作出重大贡献
B
8.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我国不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抗疫成绩,而且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这场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科学家与钟南山、李兰娟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
A. 袁隆平 B. 钱学森
C. 屠呦呦 D. 邓稼先
C
9.右图中的人物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 )
A.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B. 发现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C. 创新了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D. 改进了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A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文艺领域涌现出长篇小说《红岩》、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等出色作品。这主要得益于( )
A. “双百”方针 B. “863计划”
C. 科教兴国战略 D. “一五”计划
A
二、综合题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
时段 科技发
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占比/% 件 占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
(1)分析材料一的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2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公元1—150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元1501—1840年,我国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2分)→侧重考查史料运用、历史理解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2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的建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素养提升
材料一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时与卡特签订《中美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该科技协定的签署以及随之建立的中美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标志着中美跨入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合作阶段。对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和美国而言,科技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单纯的科技交流需求。
——摘编自陈强、刘园珍《中美科技合作历程回顾、动机比较与分歧分析》
材料二 1979年,中国向美国派出了1 330名学生和访问学者,到1983年猛增至19 000名。在美方的技术支援下,中国在该时期建设了一批重要的基础科研设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88年建成的北京正负离子对撞机。随着美国对中国技术转让规则的放松,美国公司开始向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大量美国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中国,例如IBM在1989年成立中国分支机构,在华设立了15个联合实验室、25个技术中心等。
——摘编自陈强、刘园珍《中美科技合作历程回顾、动机比较与分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科技合作的时代背景。(3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有合作的需求;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美科技合作的内容并归纳其特点。(4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人才交流;建设科技设施;投资和技术转让;成立研发中心。美国占据优势;双向交流;合作相对良性稳定;科技界与企业界联系日益紧密。
拓展阅读
“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
李振声,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他从小学习勤奋,后考入山东农学院。1956年,李振声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奔赴陕西杨凌,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小麦育种的研究。那一年,被称为小麦“癌症”的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对小麦产量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绝收。25岁的李振声决定对小麦品种进行改良,为农民
培育出优良抗病的小麦。为解决小麦条锈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李振声另辟蹊径,20多年来,在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后,李振声团队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问题,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李振声在世界上首创了一套全新的育种方法——小麦缺体回交法,引起了世界遗传学界的高度重视。20世纪末,西方国家认为中国人口多,自产粮食不够吃,给世界其他国家增加了负担。2005年4月,在亚洲博鳌论坛上,李振声通过大量的数据驳斥西方国家的观点,使国际上对中国粮食生产的担忧解除。从2003年以
来,李振声的科研团队主持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进行中低产田大规模改造和治理,连续10年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突破万亿斤大关。李振声因在小麦研究领域的贡献,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34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目录
易错知识点
05
01
知识梳理
02
重点思考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2011版 2021版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知识梳理
丰富多彩
营养均衡
人均住房
休闲娱乐
交通运输网
移动电话
互联网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着有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不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重点思考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2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饮食有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饮食结构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3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住房有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事业取得哪些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电信事业取得哪些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我国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互联网发展迅速。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2. 我国生产的C919___________
1. 20世纪_____年代的衣着
看图说史
70
大型客机
3. 行驶中的“________”
中国标准动车组
复兴号
易错知识点
1.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2.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3. 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衡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B
20世纪70年代末
“三转一响” 20世纪80年代
“四大件” 20世纪90年代
“三金” 2000—2010年
“一动不动”
A. 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 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 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2.(2021江西)下图反映了( )
A. 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 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 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 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C
3.(2021苏州)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B. 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 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 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C
4.1978—2017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增长了105倍和100倍;2018年底,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材料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 科技水平大幅提高
B. 政府对改善民生的关注
C. 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
D. 人们出行方式的巨大变化
B
5.(2021山西)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 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 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 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A
6.(2021眉山)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
A.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 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 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C
7.关于掌握时间,我国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6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移动电话)。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 )
A.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 我国人民的作息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
B
8.下面是广东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从中可以看出( )
A. 民众的主食消费增加
B. 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
发生了变化
C. 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D. 人们热衷西式饮食文化
B
年份 粮食 肉类 奶类
1978 123.6 19.2 6.5
1996 73.3 32.8 21.4
9.下面漫画《吃的变迁》反映了我国国民( )
A. 科学卫生概念深入人心
B. 饮食结构单一
C. 从贫困到温饱再奔小康
D. 追求精神生活
C
10.服装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服装的演变说明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B. 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服装是由于审美意识的变迁
C. 服装是体现人们审美意识和展现个性的物品
D. 人们对着装的选择受所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
D
二、综合题
1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人们的最高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我国粮食增产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 000多亿元。袁隆平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曾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质丰富、鼓励消费;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2)根据材料三指出,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1分)该成就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杂交水稻研究。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2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改革开放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素养提升
北京城市公交发展一览表
时间 概况
1949年 北京共有能使用的公共电汽车157辆,包括日本丰田客车、美国道奇车,以及捷克的“布拉格”“克罗沙”“依卡路司”和“斯柯达”等
1957年 随着“长春一汽”的第一辆国产卡车顺利下线,北京街头的公交车才开始有了“纯中国血统”,但这些客车多是由卡车改装成的
续表
时间 概况
20世纪
60—70年代 随着一汽、重汽不断开发新车型,城市客车BK651、642、611等车型被不断开发出来,北京公交进入以国产汽车为主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拥有将近3 000辆公交车
20世纪90年
代以后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北京街头相继出现了双层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2001年研制成功了京华巡洋舰,车身长18米,核定载客200人,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Ⅲ标准,是300路这样大流量线路的理想选择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1)阅读材料,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2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公交车数量不断增加;由使用外国车到使用国产车;公交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公交车载客量增大。(任答两点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影响。(2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使市民的生活和工作更为便捷;适应了城市客流量不断增大的需要;促进了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及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北京市的对外开放及与国际接轨;重视环保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拓展阅读
研 学 旅 行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
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共30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目录
思维导图
01
单元时间轴
02
高频考点
03
单元考点演练
04
思维导图
单元时间轴
1953年
1955年
1964年
1971年
1979年
2010年
2015年
高频考点
1.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
2. 1966年,中国组建__________部队。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
3.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4. 1953年,________首次提出____________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___________、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辽宁舰
第二炮兵
火箭军
独立自主
周恩来
和平共处
平等互利
5.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________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6. ________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7. 1972年,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____》,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亚非
求同存异
1971
尼克松
联合公报
台湾
8. 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9.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的外交布局。近年来,中国举办“________”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10. “__________”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________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
田中角荣
立体化
一带一路
两弹一星
导弹
原子弹
东方红一号
11. 20世纪70年代,________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12. 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3.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________”方针);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
青蒿素
双百
莫言
14. 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15.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布票
绿色食品
单元考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伴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部队是(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
D
2.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成功研制了中近程和中程战略火箭。1980年,新研制的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水下发射成功。1989年,国家邮政以“□□□□——火箭腾飞”为题发行了一套邮票(见右图)。下列选项填入“□□□□”中是最适合的是( )
A. 生物工程
B. 国防建设
C. 产业结构
D. 政治体制
B
3.(2021滨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收集部分图片资料做一期黑板报。据下图判断,本期黑板报标题可以用( )
A. 祖国统一两岸互通
B. 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 和平外交独立自主
D. 社会生活便捷文明
B
4.(2021聊城)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 )
A. 独立自主 B. 不结盟
C. “一边倒” D. 睦邻友好
A
5.《礼记·中庸》记载:“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集中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以五大国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
D.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6.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制度国家间关系并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范例是(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D
7.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在某项决议通过后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8.“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在1972年所持的这一立场,促使( )
A.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美国放弃在亚太以及全球的任何地区谋求世界霸权
C
9.1971年,美国对华进口额为490万美元,出口额则是微乎其微;1972年,美国对华进口额达3 230万美元,对华出口额为6 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10.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众志成城,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很快使疫情得到了控制。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2021年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 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坚持“一带一路”建设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11.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
( )
A. 推广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出现了与各国建交的热潮
C. 实现了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D
12. 202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五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纪念日。回顾历史,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 在我国西部戈壁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
C.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次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D. 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神舟七号成功升入太空,并实现太空行走
B
13.(2021广东)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 6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0.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2012年提高0.2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
A. 建成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
B. 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
C.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D.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C
14.20 世纪 70 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将之形容为“灰蚂蚁”“蓝蚂蚁”。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一直被忽视与压抑的时尚意识才逐渐苏醒萌芽。推动中国人的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 )
A. 三大改造 B. 改革开放
C. 港澳回归 D. 中美建交
B
15.下表中出现的这些巨大变化,反映了中国老百姓的( )
A. 生活环境改善 B. 生活水平提高
C. 传统观念更新 D. 思维方式改变
B
比较项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食物匮乏、单一,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
住 居住面积小、条件差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行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出租车、地铁、飞机、私家车
二、综合题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2017年,我国GDP从1 495亿美元增加到12.3万亿美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我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1.8%提高到占15.3%,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人均GDP从156美元增加到8 827美元……7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摘编自林兆木《改革开放40年成就巨大》
材料二 我军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五大战区以及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重塑。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材料三 一曲《东方红》,揭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50年前,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那次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把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从此进入太空时代,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摘编自人民网《“东方红一号”50周年: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2020年4月23日)
(1)材料一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2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的军队建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2分)增加了哪些新军种?(2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增加了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3)根据材料三指出,50年前我国航天科技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什么?(2分)指出这一成就的历史意义。(2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在各个领域均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