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11 19:0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解决“如何减少CO污染”问题为抓手,展开对CO来源、性质、用途的探究,构建知识体系、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
2.以完成“CO转化为CO2途径”的探究过程为重点,认识物质转化的重要性,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寻找解决CO污染的途径;
3.以开展“用行动保卫蓝天”项目为基石,培养学生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是人教版九上教材中知识综合性最强的一个单元,教学中更应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碳的氧化物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既包括核心知识,又包括对思维方法、探究实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零散,需要寻找到合适的问题或者情境将之整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习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二单元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污染物的种类,但对于空气环境现状,学生只有感性认识,缺乏数据分析;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一些政策、措施,学生还不能从化学角度分析原因,在日常落实上也会有折扣;通过生物课和社会新闻等已有经验,学生知道CO有毒,但对CO的性质和用途的认知比较零散、片面。初中生正是满腔热血、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时候,对物质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本教学设计从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空气环境状况入手,开展“用行动守卫蓝天”的项目学习,容易引起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方法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在为了提升空气质量学生的日常该做什么处落脚,潜移默化树立爱护环境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CO的性质
难点:根据CO的来源和性质,寻找减少空气中CO的途径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项目引入】 1.从关注空气质量引入课题,播放《天空日记》视频、学生介绍《空气质量调查报告》; 2.介绍《用行动守卫蓝天》项目,确定研究方法:以CO为代表,寻找减少污染、提升空气质量的思路。 【交流研讨】 1.提问:了减少CO的污染,我们需要从哪些问题着手研究?2.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整合、归纳,明确本节课任务并板书。 【研究过程】 任务一:空气中的CO从哪里来? 1.教师关注学生讨论过程、适时引导提问、启发思维 2.教师演示实验:对比氧气充足和不充足情况下酒精燃烧产物。 3.板书减少污染物的途径之一 任务二:CO能通过什么途径转化为CO2? 教师观察学生思维过程,适时引导、并演示实验。 引导:遇到有毒物质要:合理设计实验、严格把控用量、规范操作过程。 任务三:寻找减少空气中CO的途径 1.做完实验后,装置中剩余的CO怎么处理? 2.如何减少工厂尾气中CO污染? 关注学生总结,适时补充CO的用途:有机合成的原料;医疗上的用途 3.如何减少汽车尾气中CO的污染? 4.排放到空气中的CO怎么处理 【总结提升】1.总结减少污染,提升空气质量的思路 2.联系“环保达人”——王汝春,介绍政府在提升空气质量方面的措施。 3.布置作业:请利用今天总结的思路,查阅资料,分析如何减少酸雨的危害,小组合作,完成一份书面报告。 1.课前查阅石家庄近几年空气质量状况,对空气质量有大概了解; 2.通过视频,视觉冲击,直观看到空气质量的变化; 3.结合《石家庄空气质量调查报告》,从数据角度了解石家庄空气质量的变化,从而认识到改善石家庄空气质量依然任重道远。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三个环节,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务一:1.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分析:空气中CO来自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 2.观看实验,分析不充分燃烧的条件; 3.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归纳出空气中CO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使用 4.从CO的来源分析减少CO污染的途径 任务二:1.学生思考:CO通过什么途径转化成二氧化碳呢?结合所学知识合理推论;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总结实验结论。 3.反思:CO是有毒的,实验装置也没有完全密闭,实验过程中扩散的CO会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任务三:1.学生根据CO性质,思考实验室尾气和工厂尾气的处理方式,了解CO的用途,学会辩证分析物质 2.计算石家庄一天汽车尾气中排放的CO有多少? 3.展开讨论:假如你是汽车设计师,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减少汽车尾气中CO的含量? 4.观察实验,分析CO能否被水吸收?思考排放的空气中的CO怎么处理。 5.总结出减少CO污染的方法:通过充分燃烧和开发新能源,减少生成;通过回收和将CO转发,减少排放。 学生倾听、共情 对空气质量的认知,学生经历从感性了解到理性分析的过程,了解空气质量现状,明确项目研究意义。 培养学生能主动提出有探究价值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会整合,找到关键问题。 培养减少污染物的思路和方法——从根源入手 学生能能根据物质的类别和信息提示,运用类比的方法预测其性质,形成一定的证据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科学认识物质的毒性,避免“谈毒色变”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对不同的观点和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发展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