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2点亮小灯泡 说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2点亮小灯泡 说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2 20:1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教师 /
时间 /


1
教材分析
电路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一课
第二课
电和我们的生活
点亮小灯泡
1.小灯泡的构造
2.让小灯泡发光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探究
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分析
1
2
学情分析
03
02
01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他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使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不一定了解电路的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至关重要
了解小灯泡的结构
当了解灯泡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怎样流动。
动手点亮小灯泡
经过此活动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用更多的连接方法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3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获得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分析
4
4
区分通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方向
重点
难点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5
课程资源
学生: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活动单。
老师:小灯泡剖面图、小灯泡、电池、双面胶、小灯泡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
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灯泡
6
教学方法
A
B
C
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10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灯泡。
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灯泡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首先,自我认知与活动结果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本认为很容易接亮的小灯泡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认为很容易画的灯泡,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其次,多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这些对比是促成学生对电路认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结构观察法
自主操作法
对比理解法
7.教学过程
教学四环节
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01
合作尝试,点亮灯泡
02
多种方式,点亮灯泡
03
拓展延伸
04
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1.小画家
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灯泡长什么样,将它画下来
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2.观察家
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灯泡由哪几部分组成?
灯丝
金属架
玻璃泡
A
B
连接点
灯泡发光部位在哪里呢?
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3.猜想家
要让小灯泡亮起来需要那些材料?
从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对小灯泡结构的原有认知。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小灯泡的结构,为成功点亮小灯泡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
环节一: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合作尝试,点亮灯泡
1.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点亮小灯泡
将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用实物图的方式画在活动试验单上。
合作尝试,点亮灯泡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①请已经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接法。(教师帮助记录相应的实物线路图。)
合作尝试,点亮灯泡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②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
提问: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灯泡的哪些地方?
合作尝试,点亮灯泡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③根据实物线路图,请学生猜测电流流向?
电池里的电从正极出来,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合作尝试,点亮灯泡
3.未成功点亮的组谈谈接法
学生画出连接图,指出正负极
随机渗透短路、断路知识和安全提示
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会造成短路。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发烫,而坏掉。所以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
铜帽端是正极
另一端是负极
①合作探究点亮小灯泡的接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②成功点亮的小组,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未能点亮的,激发求知的渴望,迫切得到正确的连接方式。
 ③由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到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逐层深入。在分析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识规律。
 ④分析失败原因,加深对正确连接方式的理解,为找寻多种连接方法奠定基础。
环节二:合作尝试,点亮灯泡
设计意图
多种方式,点亮灯泡
1、PPT出示实验要求
①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并用实物图的方式画出来。
②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③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全班交流。
④分析接亮电路的共同点。
多种方式,点亮灯泡
2、学生动手实验
多种方式,点亮灯泡
3、四种典型连接方式的图
判断图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
环节三:多种方式,点亮灯泡
设计意图
明确实验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操作。寻找连接方式的过程,是将前面分析得出的成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用于指导实践的过程。
1、尝试同时点亮多个灯泡
拓展延伸
2.用电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电池是1.5V的直流电,是安全的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是很危险的,接触它会致人死亡,所以不能直接用220v的电做实验!
 设计意图:本节课点亮了一盏小灯泡,也点亮了学生心中对电的好奇心,他们不满足于只点亮一盏小灯泡,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用电安全教育与环保意识的渗透都是十分必要的,必须让学生明白。
 3.绿色环保意识渗透
8.板书设计
学生多种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共同点:形成回路
设计意图
清晰、直观呈现学生自己连接的小灯泡的多种点亮方式,有成就感,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一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10.教学反思
反复思考整个教学过程,发现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的画图能力方面的细致指导,在学生交流完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后,将连接方法画在黑板上时,我应抓住这个契机,细致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画图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我想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讲师 /
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