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3.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二、课前预习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要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4.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5.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7.收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有关资料;
三、预习了解
1.给加点字注音。
绥宁( )瞩目( )苍穹( )
瞬间( )问鼎( )浩瀚( )
2.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畅谈飞天感受,感受文章描绘了几幅画面?
(二)激情朗诵,感受现场气氛。
(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2.课文记叙过程主要由几个场面构成,还插入了什么内容?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四)了解常识,初步明确通讯特点
读完课文,想想这篇文章与其它通讯、消息比,有什么不同?
(五)自主合作探究质疑
(六)小组讨论
结合课文谈谈作为一名宇航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七)体验反思
完成中国首次载人太空人物的杨利伟,在从内蒙古乘坐专机返回北京途中,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记者曾问起他在飞船上想些什么,假如你是杨利伟,你会怎样回答?(在同学们的设想表达完成之后,找来相关报导比较一下,看谁的设想最合理?)
五、课后作业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瞩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问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定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这句话表达了送行群众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分析题
(一)
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翟( ) 聂( ) 绥( )
2.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选定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五段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航天员走出问天阁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要提到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航天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杨利伟的成长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浩瀚的南大西洋上,阳光普照,暑气蒸腾。“远望三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静静地等候着“神舟二号”飞船的出现。
这是“神舟二号”飞船绕地球的第107圈飞行。当飞船飞临南大西洋预定海域上空时,“远望三号”将向飞船发送返回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指令。
在这次飞船飞行实验中,“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分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布阵,执行海上测控任务。连续多日测量跟踪,测控人员尽管非常疲乏,但始终斗志昂扬。
18时33分,按预定计划,飞船将飞临“远望三号”上空。
“发现目标!”随着操作人员的清晰报告,船载雷达天线稳稳地跟上了刚从海平面出现的“神舟二号”飞船。
与此同时,船载其他各测量通讯设备也按预定方案,准确及时地捕获跟踪目标,获取飞船各种有效数据。
一道道数据链和遥控指令,连续不断地从“远望三号”发送到“神舟二号”飞船上。
“一次调姿!”飞船飞行姿态开始调整。
“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微光电视上原来显示飞船的那个亮点,瞬时变成了两个。“分离成功!”人们惊喜地欢呼起来。
“二次调姿”“制动开始”“制动结束”,伴随着各项指令的继续下达,只见显示屏上的一个亮点,正在向下方运动,这就是分离后的飞船返回舱,它已从飞行姿态转为返回姿态。
1.通讯往往设置小标题。《决战太空》这篇通讯共设有四个小标题。第一个和第四个小标题分别是:10日21时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 飞船变轨;16日19时 内蒙古中部地区 飞船返回
看看这两个小标题有何共同点,然后为节选文字拟定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选文字开头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作用。
(1)18时33分,按预定计划,飞船将飞临“远望三号”上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此同时,船载其它各测量通讯设备也按预定方案,准确及时地捕获跟踪目标,获取飞船各种有效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高科技内容的通讯难免要使用一些高科技术语,试说说选文中高科技术语的运用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