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7.1 力(第一课时)
主备人 王明群
【学习目标 】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会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
2、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3、认识力的三要素,能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并会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学习重点 】 知道力的单位及符号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自主探究 自学、对学
[ 知识链接]看本章首图“攀岩”感知力的存在,通过经理感知、描述、测量等认识过程,达到认识、深化,最终形成力的概念。
【学法指导】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等方法并初步归纳、概括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来认识力。
认真阅读教材2页~3页,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 手提水桶的时候,感觉到肌肉紧张,这时手对水桶施加了一个力。请你按示例的格式举一个人或物体施力的事例。
示例1: 手……………提……………水桶
示例2: 牛……………拉……………犁
事例:
2. 力是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 ,另一个是 。
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合作探究------ 组研、展示
探究活动一:你能找到下面所有施力的事例有什么共同点吗?
事例1: 人……………推……………车
事例2: 手……………拉……………弹簧
事例3: 推土机………推……………土
事例4: 磁铁…………吸引…………铁钉
…… … … …
发现:力是 。物理学中用字母 表示力。它的单位是 ,简称牛。
思考:有没有这样一个力,它只有推或拉的作用而没有施力或受力物体?有没有这样一个力,它只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没有力的作用?
探究活动二: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课本 P1 演示实验
(1)学生看课文图7. 1-1甲、乙、,交流图中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用力捏橡皮泥,力使橡皮泥 。②用力压或拉弹簧时,力使弹簧 。
(2)观察图7.1-2所示的实验。①磁铁慢慢靠近静止的小钢珠,小钢珠 。 ②图甲中,小钢珠速度变 。③图乙中,小钢珠 。
注意: 认真听老师讲解什么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归纳出作用效果有两类:
(1)力可以改变 ;(2)力可以改变 。
归纳总结 小组间合作完成上述知识的小结。
【达标测试】
★1,下列关于力的认识,哪句话是错误的( )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产生力
C.有施力物体时,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2、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3、人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
A、手臂划动的力 B、手臂推水的力
C、水对手臂的推力D、手和脚拍打水的力
★★4、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5、 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 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
C.腾空而起的火箭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6、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c)、(d) 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
★★★7、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使钢片受力而产生如图甲、乙、丙、丁的形变。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在图甲与图丙的实验中,控制 不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为 法。
课题:7.2 力(第二课时)
主备人 王明群
【学习目标】1. 知道力的三要素。解释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法画物体受到的力。 2. 熟记力的定义;举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解释简单的力现象。
【学习重点】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均为重点
[ 知识链接] 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法指导】实验法;分析、归纳法、作图法
自主探究 自学、对学
认真阅读教材4页~5页,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 、 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 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 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 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 应该越长。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 标出力的大小。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合作探究------ 组研、展示
探究活动一:力的三要素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表明:力作用效果跟 有关。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表明:力作用的效果与 有关。
(3)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表明:力的 也影响力的效果。
结论: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 、 和 有关。这三者叫做力的三要素。
探究活动二:力的示意图
在认真阅读教材第4页中间部分,小组成员间认真讨论怎样规范去做力的示意图,教师总结规范作图的要求:(1)要确定受力物体。(2)将力的作用点花在受力物体上。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幅图中标准要统一)。3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线段和箭头(画在箭头的末端)在箭头旁边表上力的符号和大小(同一幅图中用线段的长短比较力的大小)
练习: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①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体A的拉力。
②沿竖直方向向下压物体B的压力。
③水平地面上的物体C受到水平向左20 N的拉力和水平向右25 N的拉力。
探究活动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
发现: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分析: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的 。
实验: 用右手使劲地拍自已的左手,左手受到拍打感到疼的同时,右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作为施力物体的右手也会感到疼?
实验表明: 。
学生阅读教材中想想做做,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再展示小组成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准确。
归纳总结 小组间合作完成上述知识的小结,并展示成果。
【达标测试】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受力
物体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
物体是__________。
★3、用扳手拧螺母时,手握扳手的末端比较容易拧紧螺母,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
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6、一个物体收到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向右上方的拉力,大小为 300N,画出力的示意图。
★★★7、如图所示,悬挂在绳上的小球受到的拉力是3N,画出小球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课题:7.2 弹力
主备人 王明群
【学习目标】
1. 知道弹性、塑性。
2. 知道弹力。记住弹力的定义;解释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3.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
【学习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 知识链接】电梯就是一种载物和乘人的升降机。其实这种升降机很早就出现了,但是都存在一个安全性的问题,一旦缆绳被拉断,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个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直到1852年,美国发明家奥蒂斯利用弹簧设计了一种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升降机。奥蒂斯在升降机的升降途中安置了两根轨道,还在升降机上安装了与缆绳连接的两只金属爪和一根弹簧,如果缆绳被拉断,弹簧立即弹出金属爪,使它嵌入轨道的齿槽,将升降机控制住,不让其跌落。
【学法指导】体验性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自主探究 自学、对学
先整体阅读本节教材,然后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 叫弹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2) 叫做塑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塑性?
(3) 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是 ,你知道哪些弹力?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力的工具?
(5)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 ,观察其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6)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N。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
合作探究------ 组研、展示
探究活动一: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观察课本P6图7. 2-1,撑杆跳运动员是如何能腾空而起的? 答:
2、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1)弯直尺;(2)拉橡皮筋;(3)压或者拉自动铅笔里的弹簧。
结论: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3、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1)用力捏橡皮泥;(2)把一张纸揉成团。
结论: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对比:将乒乓球分别压在橡皮泥上和弹簧上松手后观察现象可知,橡皮泥发生的是 形变,弹簧发生的是 形变。
弹力产生的条件:(1) ;(2) 。
探究活动二:认识力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观察:课本P6图7. 2—2及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可知,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 、 等组成。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探究活动三: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观察弹簧测力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课本实验。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将各小组实验情况及结果汇总,并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填一填:各小组完成下面问题,在进行展示,看那小组打得又快又好。
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N。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 测量前应先调零,测量力的大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___________,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归纳总结 小组间合作完成上述知识的小结,并展示成果 。
【达标测试】
★1、在图中所指出的四个力,不是弹力的是( )
★2、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因为人是受力物体,所以感到费力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力 4题
D.弹簧的伸长越长,拉力越大
★★4、两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比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弹簧,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则( )
A.手臂粗的同学臂力大. B.手臂长的同学臂力大
C.两个同学的臂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
★★★5、铁架台上悬挂一根弹簧,如图所示,分别用6次大小不等的力拉弹簧,测得弹簧伸长记录如下表,则用这根弹簧制成的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 )
A.0~3.0N. B.0~2.5N C.0~2.0N D.0~1.5N
课题:7.3重力(第一课时)
主备人 王明群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了解重力的方向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 知识链接】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飞流直下。水为什么会从高处流向低处呢 传说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突然从树上掉下来一只苹果打在他的头上,从而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树上的苹果会下落而为什么不是向上抛呢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
自主探究 自学、对学
先阅读教材9页-11页,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小组间成员相互检查,查漏补缺。
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 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在公式G=mg中,G的单位是 ,m的单位是 ,g的单位是 ,g的大小等于 ,它表示 。
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重垂线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性质。
合作探究------ 组研、展示
探究活动一:重力的概念
同学们阅读教材插图和第二段,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完成下面问题:
什么叫做重力?重力从那里来?
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要受到重力?请你列举生活中受到重力的实例。并思考,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我们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探究活动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
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我猜想的依据是 。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砝码的重力用 测量
进行试验、收集数据(1)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2)在教材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描出G-M图像,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
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值大约 ,物理学中用字母 来表示这个比值。为了便于计算,通常g的取值为10N/ kg。因此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公式: 或 。
说9.8N/kg所表示的物理含义?
小组成员共同做教材上的例题,成员间相互检查,找出问题,展示给大家。
练一练: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二题 各小组分别展示给大家,同学们查漏补缺,教师总结。
探究活动三:重力的方向
活动:用一细线钩码悬挂起来,观察细线的方向是怎样的?
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和悬挂物体自由下垂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
1.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垂直向下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为什么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点拨: “竖直向下”指垂直于 面向下指向地心,而“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如果这个面是斜面(如图1所示),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把重力方向说成“垂直向下”。
画一画:在图中画出灯泡受力的示意图。
归纳总结 小组间合作完成上述知识的小结,并展示成果 。
【达标测试】
★1. 下列图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的是( )
★2、如图所示,在地球上的四个位置分别静立着中国人、北极熊、阿根廷人和企鹅,对他们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北极熊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 B.企鹅 受到的重力大于地球对它的支持力
C.如果没有了重力,阿根廷人和企鹅将向下落入太空 D.他们受到的重力均是指向地心的
★★3.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只受到 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建筑工人用重锤线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所依据的原理是 。
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 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 ;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 。
★★5、某玩具汤匙质量为50g,则汤匙重 N。把汤匙放在手指尖上,调节支撑汤匙的支点,可使其在手指尖上水平静止,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汤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6、楼内电梯的安装不能倾斜,利用你所学物理知识想出两个办法,帮助工人将电梯安排得又正又直。简述设计方法和原理.
(1) (2)
★★7、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转动时,杨利伟若进行一些科学实验,下面一些仪器中:①弹簧测力计②刻度尺③秒表④重垂线,能完全正常使用的一组是 (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8、下列物体中物重接近1N的是 ( )
A.一袋方便面 B.一张学生桌 C.一枚大头针 D.一块砖
★★9、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汽车沿斜坡下行时,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
C.成熟的果实落到地面上,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课题:7.3重力(第二课时)
主备人 王明群
【学习目标】知道物体的重心;了解重力的由来
【学习重点】物体的重心
【学法指导】体验、阅读、归纳
自主探究 自学、对学
阅读教材12页,完成下列问题:
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2、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位于
均匀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 ,球的重心在 ,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 。
宇宙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大到天体,小至灰尘,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 。
合作探究------ 组研、展示
探究活动一: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同学们阅读教材12页第一段,小组间讨论下列问题:
什么叫物体的重心?记住教材中插图中集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
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摔跤运动员为了不被对手摔倒,采用曲腿和弯腰的姿势?
成员间相互讨论,看能否解决上述问题,展示出来,问题解决不出来的教师及时点拨,共同解决。
探究活动二:重力从那里来?
每个小组可以自制一个教材“想想做做”中的器材,来模拟引力,通过亲手演示小实验,回答下面问题:
各小组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等物甩起来,使之绕手做圆周运动。剪断细线,橡皮能继续这样运动下去吗?
(2)为什么高处的水要往低处流?为什么物体要落回地面上呢?
万有引力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小组成员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栏目中的“飞出地球”,知道我国航天事业成长历程,增强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归纳总结 小组间合作完成上述知识的小结,并展示成果 。
【达标测试】
★1、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
(1)一位质量是8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质量为多少?重多少?
(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谈一谈,在月球上会发生哪些与地球上不同的现象?为什么?
★2、.如上图所示的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哪些物理知识?
★★3、用力的示意图示表示下图中所示物体受到的重力。(物重均为10N)
★★★4、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测量对象 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N·kg-1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 。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B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