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1 22:1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01.邓稼先
杨振宁
1导入新课
1964年,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时代,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简介
杨振宁,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1957年,与李政道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7年2月,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和邓稼先同志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作者简介
传记:
也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真实性”和“文学性”是传记的两大特点。传记大多可分为历史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两类。
文体知识
2整体感知
概括内容,理清结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六个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两弹”元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突出其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表现邓稼先的品格特点。
概括内容,理清结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六个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民族感情?友情?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骄傲。
着重写邓稼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
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与书信中的几段话。这些话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
概括内容,理清结构
(2)说说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以对比的方式突出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3初识邓稼先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部分,筛选出重要信息,完成下列“人物档案卡”。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姓名
邓稼先
生卒年月
______________
籍贯
__________
学历
博士
工作单位
________________
职务
“两弹”设计领导者
个人简历
1945年:____________________
1948-195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10月:到中科院工作。
1958年8月: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
1964年10月1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7年6月17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5年8月-1986年3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6年5月:第三次手术。
1986年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1924.6-1986.7
安徽怀宁
中国科学院
毕业于西南联大。
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
两次手术,与于敏共同撰写了中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
通过这份简历,大家觉得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姓名
邓稼先
生卒年月
______________
籍贯
__________
学历
博士
工作单位
________________
职务
“两弹”设计领导者
个人简历
1945年:____________________
1948-195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10月:到中科院工作。
1958年8月: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
1964年10月1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7年6月17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5年8月-1986年3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6年5月:第三次手术。
1986年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1924.6-1986.7
安徽怀宁
中国科学院
毕业于西南联大。
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
两次手术,与于敏共同撰写了中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年轻有为,勤奋聪敏。
艰苦奋斗,精忠报国。
4走近邓稼先
于历史纵深中理解人物
邓稼先甘愿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核武器研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原因。
请同学们默读第一部分,思考:
爱国
希望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大,在国际上有话语权,不再受欺侮。
这一部分内容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段方式也很不一样。比较原文与以下文段,你感觉哪种形式更有利于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原文更有利于传达。原文短句成段,比聚合排列成一个自然段更具有感染力。
5走近邓稼先
从作者评价中认识人物
在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作者通常会对人物进行评价,以凸显人物的贡献或精神品质。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第三部分,勾画出作者的评价性语句。注意要与叙述性语句区分开来。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在这些评价性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多次使用了程度副词来表达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
语法知识
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或语气等。部分副词也可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做补语。
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一般处于谓语前,从情况、时间、范围、程度等对动词或形容词进行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注意:副词只能和动词、形容词组合,如“终于来了”;一般不能和名词组合,如“稍微学生”。
品读以下句子,感受副词的作用。
1、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2、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最不要”表明邓稼先丝毫不引人注目,与上文中的奥本海默产生了鲜明对比,表明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截然不同。从而体现邓稼先的忠厚平时,真诚坦白。
“最”字表明“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中没有人比得过他,表达了作者对他深深的赞美之情。
4、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3、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绝对”是排除了一切可能性,作者用“绝对”来形容人们对邓稼先的信任,充分体现邓稼先的没有私心,蕴含了作者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和敬佩。
一方面,邓稼先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另一方面,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敦厚儒雅才养成了邓稼先独特的性格气质。这句话既点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又对邓稼先的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杨振宁的妹妹杨振玉女士曾说过“这是一篇至情的文章”,你怎么看?
至情即至诚的感情。文章的至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
观看以下视频,结合文章第四部分,感受作者在文中的至情。
6走近邓稼先
在特定场景中感受人物
在文章第五部分,作者通过想象还原了邓稼先的研究场景。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这部分开头,作者分别引用了《吊古战场文》以及“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引用的作用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俗语、歌曲等,往往能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便于大众接受。
引用诗词,往往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赋予文章文化底蕴。
引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则能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
引用古文,往往能增加文章历史感和文化厚重感。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一方面把读者引入到中国历史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另一方面渲染了悲壮、凄凉的气氛,从侧面表现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艰苦,突出了他为国家强盛不辞劳苦的品质。
结尾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说明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结合上下文,你认为邓稼先在沙漠中埋葬去世的同事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1、非常悲痛。因为失去朝夕共处、相互扶持的同事。这些逝去的研究者远离家庭和故土,客死他乡,临死时都没有亲人在旁。文中虽未作答,却不难想象邓稼先心中的悲痛。
2、倍增前行的决心和勇气。这时的邓稼先心里应该会想,必须加紧研制工作,只有如此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
1、不会颤抖。因为邓稼先是一名卓越的科学家,他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因此他在关键性方案上会毫不犹豫地签字。
2、会颤抖。因为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关键性方案决定着研究的走向,代表着研究能否取得成果,而这一切都与民族、国家尊严息息相关。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从描写的角度,品析这句话。从中你可以读出怎样一个邓稼先?
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用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在危难面前毫不退缩的信念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读出这样一个邓稼先:既有寻常人的重情重义,又有英雄般超凡的胆识谋略;既有科学家的深厚学养,又有将帅的稳健担当。
我们要在人物生活、工作的特定场景中去感受人物,通过极富表现力的语句,尤其是细节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
7致敬邓稼先
请大家齐声朗读第六部分中,作者与邓稼先夫人电报与书信中的对话,体会从不同角度对邓稼先的评价,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朋友的角度
历史的角度
人生观的角度
人生选择的角度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也正是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板书设计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