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地球与地图——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
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据此完成下题。
1.(2022湖北卷)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 )
A.两侧温度差异小 B.对地观测时,当地的太阳高度角小
C.太阳能补充不足 D.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入射少
2.(2022湖北卷)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 )
A.年变化幅度为23°26' B.日变化幅度为180°
C.年变化幅度为46°52' D.日变化幅度为360°
3.(2022湖北卷)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
B.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
C.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
D.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
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2022江苏卷)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5.(2022江苏卷)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
A.9:40 B.10:10 C.10:40 D.11:10
6.(2022江苏卷)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 )
A.圣地亚哥 B.卡马匡 C.马纳卡拉 D.上海
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21湖南卷)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8.(2021湖南卷)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9.(2021湖南卷)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③气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2020全国新高考Ⅰ卷)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2020全国新高考Ⅰ卷)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2019江苏卷)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13.(2019江苏卷)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A. B.
C. D.
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2018江苏卷)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5.(2018江苏卷)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琼 B.新 C.苏 D.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即沿着晨昏线运行,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一侧是昼半球,一侧是夜半球,两侧温度差异大,A错误。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因此对地观测时,当地太阳高度角小,B正确。在晨昏线上,依然有太阳光,因此不会存在太阳能不足的问题,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度提高弱光条件下的检测精度。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较弱,并不是少,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E星的运行轨道相即为晨昏线,而晨昏线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时与地轴的夹角最大,达到23°26′,因此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年变化幅度为46°52′,C正确。故选C。
3.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巴西圣保罗位于47°W,当地应为20:00左右,而火奴鲁鲁为西十一区,区时为12:00,可能出现烈日当空现象,C正确。圣地亚哥当地时间约为16时,而地表温度日出前后最低,A错误。雷克雅未克当地时间约为22时,不是日出,B错误。此时北极黄河站正值极昼,不易看到极光,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360°),而图中的国际空间站位于60°W附近,距离北京所在经线,经度相差约180°,因此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45分钟。故选C。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时的相关知识。读图,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接点,在60°E处
的时间为6时,因此北京(120°E)的时间=6时+(120°-60°)*4分=10时,再结合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到达北京上空需要45分钟,因此时间为10:45左右。选项中10:40最为接近。故选C。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运动的相关知识。由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1小时可绕行240°。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国际空间站到达马纳卡拉时,距离地面420km,位于侧面,能够反射阳光,该地还是黎明,人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空间站。故选C。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半山腰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图中位置的半山腰云主要是在小海坨山主峰和山脊的东南侧,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是湿润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的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干气团下沉增温,故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半山腰云是水汽凝结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相对湿度,符合题意;当地云停留在半山腰,往往是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此时云不向上升,此时应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气温垂直分布,符合题意;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的数据,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一般来讲盆地和谷地较封闭,空气不易流动,易因缺氧而引起高原反应。从图中等高线弯曲情况可以看出,甲位于谷地,符合题意,A正确;乙位于鞍部,地势相比谷地高且在两个山头之间,空气流动性好,B错误;丙、丁位于山脊,地势高,空气流动快,不容易缺氧,C、D错误。故选A。
11.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珠峰与温州位于同一纬线上,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根据温州的昼长,可以计算出温州的日出地方时为5:08,温州地方时非常接近北京时间,再根据珠峰(87°E)与120°E之间的经度差为33°,结合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来计算,两者时差为2小时12分钟。珠峰位于120°E以西,日出时刻晚,所以把温州的日出时间加上2小时12分钟,可估算出珠峰所在地日出的北京时间约在7:20,因珠峰海拔高,出更早,故A正确。故选A。
12.答案:D
解析: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D正确。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故选D。
答案:B
解析: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坡。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B正确。M与N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选项C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由图中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可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视运动轨迹最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可推出该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冬至,D项正确;中间太阳视运动轨迹显示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该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春分或秋分;最下面太阳视运动轨迹最长,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该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夏至。故选D。
15.答案:B
解析:从三条太阳视运动轨迹看,正午时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显示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读出,该地春分和秋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0°,据此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算出该地纬度约为40°N,B项正确;省级行政区赣和苏的最北点纬度都远小于40°N,C、D项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