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学内容 第二课放牧 备课人
教材解读 这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D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第三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唱第三段歌词时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牧童》,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2、通过聆听与学唱,初步感受牧童的生活及其生活的变化。 3、在音乐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其敲击方法,掌握演奏姿势
教学重点 歌曲的聆听
教学难点 歌曲的演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预习 导学案 预习 引导 1.听《牧童》伴奏律动进教室。 师生相互问好。 3.出示乐器
第一课时
教 学 设 计 学习小组 活动设计 学情设计 (必须手写)
学习案 激趣 利导 1.分小组自由敲击,探索:怎样能敲出长音、短音? 2、小组编创节奏展示,并给所编节奏取个好听的名字 3、听歌曲中有没有三角铁的声音,它是怎样敲的? 4、复听试敲 5、再听歌曲,想想:歌曲中除了有三角铁的声音外,还有唱到其他什么内容?
“四互”悟导 看课件听歌曲 1.轻声唱唱 2.听音乐找卡片,把教室打扮成大草原。 3.歌表演:师生一起载歌载舞。 4.猜猜牧童的去向,边听歌曲边想: 牧童到哪儿去了?为什么? ②歌曲中还有哪些内容? 复听歌曲,分小组分角
习得 固导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这首歌的学习,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下课!
作业案
板书案
反思案 学生情况分析具备能力:1.本班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运用听唱法学唱与本课歌曲难度相当的歌曲。2.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认识四分休止符。3.能够听辨简单的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 存在问题:1.个别学生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还没有认清。2.个别学生的节奏稳定能力还需提高。3.学生的声音控制力不好,不太会轻声歌唱,有三至五名学生喊唱。 解决对策:1.及时、经常提问认不清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学生。2.每节课抽出3分钟时间进行节奏训练,提高学生的节拍、节奏能力。3.演唱时提示学生首先听到自己的声音,再听到小伙伴的声音,同时还要听到伴奏音乐的声音,杜绝喊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