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二 :大气环境——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
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2湖南卷)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2.(2022湖南卷)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完成下面小题。
3.(2022浙江卷)能正确反映上图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A.春季的低纬度 B.夏季的中纬度 C.秋季的中纬度 D.冬季的高纬度
4.(2022浙江卷)最接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年11月,华北某一气象站(位置见图1)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21辽宁卷)该锋面过境时,静风形成的原因是( )
A.冷锋过境影响,气压减小 B.温度升高,大气对流加强
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 D.地形影响,气流下沉
6.(2021辽宁卷)此次锋面过境,夜间发生突发性道路表面湿滑状况,可能是( )
A.温度升高 B.降水增多 C.气压升高 D.蒸发变强
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20全国新高考II卷)M线的气压值、N处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
A.1000 晴朗 B.1000 阴雨 C.1010 晴朗 D.1010 阴雨
8.(2020全国新高考II卷)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
A.偏东 B.偏西 C.偏南 D.偏北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压面)。完成下面小题。
9.(2019浙江卷)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辐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10.(2019浙江卷)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2018江苏卷)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12.(2018江苏卷)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C.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13.(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______,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______。
(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
14.(2020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气流带来的水汽差异明显,后者带来的水汽更充足,因此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项正确。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力并不强,B项错误;当地地形并不会有短时间的变化,D项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影响。
选项 分析 结论
A.低温雨雪频发 图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北部以偏南风为主,相对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率并不高 ×
B.土壤侵蚀加剧 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明显侵蚀作用,因此土壌侵蚀加剧 √
C.河流入汛提前 当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 ×
D.昼夜温差增大 受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 ×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自近地面到高空,纬向风速先变大,到对流层顶后达到最大,然后风速再变小,之后随高度增加,风速再变大,且风向有明显变化。对流层厚度在低纬度地区最大,约为17—18千米。春季的低纬度(0—30°),风速为0处与图示不符,且20千米以下随海拔增加,风速先变大后变小,与题干图不符,A项错误;夏季的中纬度(30°—60°),随海拔升高,风速先变大,再变小,等于0后,风速为负值,表示改变了风向,与题干图相符,B项正确;秋季的中纬度和冬季的高纬度,随海拔升高,风速的数值一直为正值,与题干图不符,C、D项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由题干图可知,由甲到乙到丙,风速在减小,但风向变化不明显。①图中丙为北风,④图中丙为南风,均没有明显的纬向风速,②图中三地风向差异大,A、B、D项错误;③图中三地风向差异小,为西南风,最接近题干图的情况,C项正确。故选C。
5.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某年11月,华北某一气象站”可知,该气象站位于华北平原,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均为偏北风,故该地经历了冷锋过境;11月,冷锋过境时,来自西北部的冷气流受地形阻挡,冷空气在气象站及其附近下沉,形成静风,D正确。直接读图2,静风时,气压上升;静风时段气温先下降后升高,A、B错误。锋面过境时,由于地形影响,气象站盛行下沉气流,焚风效应气温上升,水汽不易凝结,C错误。故选D。
6.答案:A
解析:由第1题分析及图2可知,11月,冷锋过境时带来降水,由于16时左右气温下降,且气温逐渐降到0℃以下,道路结冰,而夜间22时左右时出现突发性增温,导致道路表面解冻,湿滑,所以夜间发生突发性道路表面湿滑状况与温度升高有关,与降水关系不大,A正确,B错误。夜间发生突发性道路表面湿滑状况与气压升高无关,C错误。夜间突发性增温,蒸发变强,路面变干燥,与夜间发生突发性道路表面湿滑状况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结合图中风向可知,图中1005hPa等压线以北气压值增高(该等压线以北盛行东北风),故M线的气压值为1010百帕。由此判断N处为高压脊,天气状况晴朗。故选C。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可知,台风的移动受副热带高气压的牵引。根据上题分析可知,N为高气压中心,应隶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图中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方向是偏西方向,因此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被牵引的行进方向也是偏西方向,故选B。
9.答案:B
解析: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是受热力作用,空气辐合上升,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冬季,暖流流经的海域,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天气系统。读图可知,甲地区受低压系统控制,多上升气流,多降水,同时甲地处于我国西南部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故D正确。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天气系统。读图可知,北京市未来两天将受到冷锋天气系统影响,到时讲过出现大风(偏北风)降温,甚至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晴好,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大气质量较好,故B正确。故选B。
13.答案:(1)
削弱风力,冷空气势力减弱。
(2)水温较低:受冷气团影响,降温显著;沿岸寒流降温。海产丰富:纬度低,受冷空气及寒流影响,水温适宜;大陆架广阔,为鱼类繁殖提供场所;晴天多,光合作用显著,浮游生物多;受离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底层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解析:(1)M点的风向要结合风的受力情况画出。根据风的受力情况可知,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即图中的F1;该地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侧偏转,而风向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应与摩擦力方向相反,图中F3应为摩擦力,F2应为地转偏向力,所以风向应与F3方向相反,与F2保持垂直。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主要是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阻挡冷空气的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使其风力变小;同时受山脉阻挡的影响,冷空气被阻挡在山前,使其势力减弱。
(2)水温较低的原因可结合N海域附近气团和洋流的性质分析回答。受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N海域受冷气团影响显著,使其表层海水水温降低;同时其沿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受寒流影响降温显著。海产丰富的原因可结合其地理环境从鱼类生长环境与饵料方面分析回答。该地位于热带海域,纬度较低,受冷空气及寒流影响,其水温适宜众多鱼类生存;受板块运动影响,该地海岸大陆架较为宽阔,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休憩场所;受寒流及背风坡影响,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显著,其浮游生物较多,为鱼类生长提供饵料;该地处于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向西推动,受离岸风影响,该地海岸附近形成上升补偿流,底层海水上泛,可为鱼类提供大量的饵料。
12.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解析:(1)首先根据风向变化最大的地点找到锋线的位置,再根据左冷锋、右暖锋,北半球锋面旋转方向为逆时针,用冷、暖锋符号画出即可。注意冷、暖锋符号要分别画成实心的三角、半圆。2.该题需要从干线两侧干、湿气团的运动状况来分析。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湿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2)该题需要从干线两侧干、湿气团的运动状况来分析。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湿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从背景材料可知,干线附近的气团来自太平洋、墨西哥湾。结合北美地形分布可知,西部有南北向的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湿气团受山脉阻挡,在山脉西侧迎风坡形成降水,在山脉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湿度减小。北美中部为面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