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 :河流与湖泊——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2湖南卷)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2.(2022湖南卷)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3.(2022湖南卷)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 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20全国新高考II卷)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
A.侵蚀为主 B.淤积为主 C.侵蚀量和淤积量相当 D.无法判断
5.(2020全国新高考II卷)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大升高 B.增大下降 C.减小升高 D.减小下降
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20山东卷)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7.(2020山东卷)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2019浙江卷)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
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9浙江卷)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 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0.(2018江苏卷)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D.缩短航运里程
11.(2018江苏卷)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 D.永合垸所在地
12.(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左)。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右)。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2)说明图左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3)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
13.(2021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著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它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筑坝形成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下左图)。某研学小组实地调查发现,在该湖东北不远处的谷地里建有一座小型溢流坝,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下右图示意芦林湖及周边地形。
(1)拦沙是该溢流坝的主要功能,请说明理由。
(2)结合右图,分析建设该溢流坝的有利条件。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想保持芦林湖一湖清水永续利用,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请谈谈你的看法。
14.(2021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疏勒河补给水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__区。
(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
(3)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根据材料可知,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入湖地表径流量,D项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198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B项正确。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选项 分析 结论
A.沙尘天气增多 根据上题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 ×
B.灌溉面积扩大 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20世纪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 ×
C.湖岸线较稳定 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扩张,湖岸线应不稳定 ×
D.绿洲面积增加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地下水位上升,绿洲面积增加 √
4.答案:B
解析:1.读图可知,三峡工程运营前(注意材料中三峡工程运营的时间),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是入湖输沙量大于出湖年输沙量,所以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以淤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答案:D
鄱阳湖位于三峡大坝下游地区,三峡工程运营后,三峡下游河段水位降低,使得丰水期长江对鄱阳湖的补给减少,同时,枯水期鄱阳湖对长江的补给增多,所以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减小;读图可知,2003年后,鄱阳湖出湖年输沙量大于入湖输沙量,加之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拦截泥沙,使得入湖泥沙量大大减少,所以湖底高程下降。综上分析可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该湖为沿断层形成的构造湖,东部山脉(加利契察山)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地表水易下渗,形成丰富的地下水,从而补给湖泊,C项正确;奥赫里德湖位于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影响时降水较多,但湖泊西南部海拔较高,阻挡了西风带来的水汽,降水较少,A项错误;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应以湖泊补给河流为主,B项错误;该湖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补给不明显,D项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奥赫里德湖渔产不丰富,普雷斯帕湖渔产颇丰。由图中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可知,有河流由奥赫里德湖流出,而普雷斯帕湖有河流注入,带来泥沙多,营养盐类多,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因此,两湖渔产差异与水质有关,D项正确;两湖泊海拔差异不大,水温差异不大,A项错误;奥赫里德湖水深但透明度高,而普雷斯帕湖水浅但透明度低,水中藻类光合作用的差异不大,B项错误;奥赫里德湖水量更大,但渔产并不丰富,因此水量影响较小,C项错误。故选D。
8.答案:D
解析: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误。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错误。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正确。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B正确。黄浦江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河流淤积少,A错误。在短时间内,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抬升,C错误。地下水水位升高,与防汛墙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B。
10.答案:AD
解析: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项正确。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项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故选AD
11.答案:BD
解析: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项正确。糜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故选BD。
12.答案:(1)板块运动;断层;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2)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大分水岭,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汇集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和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
(3)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的变化大;时间集中;不连续性。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河流水文特征、河流补给类型等知识。第(1)问,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可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回答。大分水岭为板块挤压运动形成,使得其河流水系沿大分水岭向西流动;从图中可以看到科拉林地垒,说明该地曾在地质时期受断层运动影响,地壳抬升;图中河流自大分水岭向西流动,地势起伏大,流速快,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地貌;河底有大量沉积物,说明其还存在流水沉积作用。第(2)问,图左中水系的演化过程要结合图中各个部位的水系分析回答。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形成雅斯河;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逐渐汇集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第(3)问,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可结合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回答。由于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一侧,降水相对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勒斯溪下游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受夏季风强弱及山地阻挡影响,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水量的整体变化较大;受季风气候影响,在夏季风较强时,该地山地降水较多,形成的河流流量较大,对地下水补给的时间相对较为集中;由于该地的河流受大气降水补给较为明显,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所以该地的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的特点。
13.答案:(1)河流上游流经山谷,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湖,溢流坝可以拦截泥沙,保证芦林湖清澈的水质;芦林湖为人工湖,拦截泥沙可以防止湖泊面积萎缩。
(2)地形平坦,且跨度小,建设难度小、成本低;坝址位于河流出山口,沙、砾石等原料充足,便于就地取材;靠近公路,便于其他原材料的运输。
(3)严格控制影响水质的泥沙入湖量;预防由于发展旅游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建立健全法规,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位于河流入湖的位置,由于河流上游流经山谷,有大量的泥沙,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溢流坝可以起到拦截泥沙的作用,以保证芦林湖清澈的水质;从材料中得知,芦林湖为人工湖,面积不大,拦截泥沙可以防止湖泊面积萎缩。
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湖泊,并且位于地势低平地区,坝体跨度小,因此有利于建设,造价较低;从材料中可知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可推断出坝址位于河流出山口,沙、砾石等原料充足,便于就地取材;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公路,便于其他原材料的运输。
(3)要保证湖泊的水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上游河流含沙量大,带来的泥沙多,水体浑浊,水质差,应控制泥沙入湖量;还要从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来分析,即要预防由于发展旅游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还要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湖区的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生物多样性,获得持续发展。
14.答案:(1)大气降水;冰雪(川)融水;西北干旱半干旱
(2)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
(3)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问,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区,主要补给水源有高山冰雪(川)融水、大气降水以及地下水(如图中的泉水)等。由所学知识可知,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2)问,河道分汊的一般形成过程: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在河床平坦开阔处,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沙洲;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沙洲显露,河水受到阻挡,导致河道分汉。第(3)问,疏勒河中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上游径流量增多,可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流量增多,下渗也随之增多,可以补充地下水;水量增大,利于植被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减缓土地荒漠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