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七 :人口(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七 :人口(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2 06:3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七 :人口——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
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022江苏卷)“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
2.(2022江苏卷)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3.(2022江苏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2021山东卷)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5.(2021山东卷)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6.(2021山东卷)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7.(2021江苏卷)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
A.对外交通条件 B.文化交流习惯 C.经济活动方式 D.人口迁移政策
8.(2021江苏卷)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
A.地域性 B.等距性 C.均衡性 D.同向性
9.(2021江苏卷)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
A.政府机构外迁 B.城市规模扩大 C.首都功能优化 D.公共服务升级
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2020江苏卷)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
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
11.(2020江苏卷)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
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19浙江卷)1980~2015年,我国( )
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 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
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13.(2019浙江卷)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
②子女养育成本高
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2018江苏卷)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资源开发 D.自然灾害
15.(2018江苏卷)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中东 C.西欧 D.南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正确,D错误;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误;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错误。故选A。
4.答案:B
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同为长三角的安徽、江苏流入上海人数较多,浙江流入上海人数较少。分析其形成原因,三个省份对外交通条件都很优越;都位于华东地区,文化习惯差异不大;人口迁移政策主要由国家统一指导,各省份差异较小,ABD错误;浙江省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和网络营销,需要大量劳动力,大量吸引了其他地区人口流入的同时,也稳定了本省份人口的流出,导致浙江省流入上海市的人口比较少,C正确。故选C。
8.答案:A
解析:从全国看,三大城市外来人口省区分布,主要来自地域邻近的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各自外来人口主要流入省份,所以具有地域性,A正确;由图可知,主要外来人口省区与流入城市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B错误;外来人口省区和来源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北京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南部的省份,少量来自东北,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地区的省份,广州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故不具有均衡性和同向性,CD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将非首都职能包括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C正确;因国务院定位的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上升,BD错误。故选C。
10.答案:AC
解析:由图可知,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比在1982年至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5年后呈下降趋势,A正确。中部地区流动人口占比在2005年以前呈下降趋势,在2005年之后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B错误。由图可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以前增加,2014年之后减少,C正确。2014年以前,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先波动增大,再波动减小,2014年以后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AC。
11.答案:CD
解析:人口流动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C正确。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有所增强,D正确。全国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人口流动,但人口流动的规模主要受经济影响,A错误。户籍政策放开有利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但中西部地区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说明户籍政策放开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CD。
12.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总和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数量波动减少,A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受多重因素影响,与短时间内的总和生育率关系不大,B错误;由于总和生育率降低,所以人口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变为负值,D错误。故选C。
13.答案:C
解析:总和生育率是新生儿数量与育龄妇女比值,与女性人口比重高低无关,①错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子女养育成本高,使得妇女生育率降低,②正确;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影响人口平均寿命,对总和生育率影响不大,③错误;由于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生育观念发生变化,④正确。故选C。
14.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国20—55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故C项正确。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B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故选C。
15.答案:B
解析: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故B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