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植物的一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植物的一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2-24 12:5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植物的一生(2)
编号:2013207 主备人:金为辅 审核人:初一科学备课组 班级: 组号: 姓名:
-------------------------------------------------------------------------------------
【学习目标】
1、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2、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营养的来源和种子萌发时胚各部分结构发育的结果。
3、了解什么叫控制变量法,学习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问题的探究。
【学习重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习难点】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种子。
【基础部分】
(学习程序:课前独立学习书本20—22页,然后完成基础部分。课内小组交流,对学,群学,互帮互助,纠错,然后小组选代表汇报,时间5分钟 )
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哪些?(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什么叫控制变量法?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中的各结构分别发育成了什么植物器官?
【要点部分】
(学习程序:各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并进交流,课内讨论,不做与课堂讨论无关的事情,上台展示,组间点评,时间25分钟 )
是探究豌豆种子萌发条件和一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这一方案能研究哪些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呢?
根据课本P20图1—35中豌豆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案,填写表格。
A种子 B种子 C种子
水分 空气 温度 水分 空气 温度 水分 空气 温度
甲组
乙组
丙组
各组的A种子、B种子、C种子之间存在什么差异?
能否对甲组的B种子与乙组的A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比较?为什么?
甲、乙、丙组中的A、B、C种子各用了一颗豌豆种子进行实验,你认为应如何改进实验,实验结论才能更加可靠?
上述三组豌豆种子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放置5天,观察各组A、B、C种子发芽情况。通过你记录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什么样的结论?
4、若要研究光对豌豆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拓展部分】
(学习程序:课内先独立完成拓展部分并对答案,小组汇报。时间5分钟)
如图为菜豆种子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对种子起保护作用的是[ ] ________;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子发育成根的是[ ]________;种子萌发后,发育成茎和叶的是[ ] ________;
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 ]________。
(2)综上所述,[ ]________实际上是幼小的植物体。
(3)菜豆种子萌发时,子叶是否出土 在播种深度方面,应注意什么 ________。
2.下图中的玉米种子(阴影部分表示受损伤部分)能正常萌发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3.农民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播种的主要原因是 ( )
A.饱满的种子贮藏的水分多 B.饱满的种子贮藏的营养物质多
C.饱满的种子吸收土壤中养料的能力强 D.饱满的种子抗病力强
4.农民常在早春播种棉花后用地膜进行覆盖,其目的是 ( )
A.防止害虫咬坏种子 B.保温保湿,利于种子萌发
C.防止种子霉变腐烂 D.隔绝空气,闷死杂草种子
5.一颗种子的胚还活着,但不萌发,其原因可能是 ( )
A.外界条件不适合 B.种子尚在休眠期 C.种子未完全成熟 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
6.在肥沃的土壤中,种子萌发初期(如图所示)所需要的有机物 ( )
A.来自空气 B.来自土壤 C.来自种子 D.部分来自种子,部分来自土壤
7.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
A.甲组种子先萌发 B.乙组种子先萌发 C.甲、乙组同时萌发 D.乙组种子不萌发
8.20世纪50年代初,在我国辽宁省普兰店泡子屯附近的泥炭层中发现的古莲子,在地层中“沉睡”了1000多年,但经人工处理后仍能发芽,在第三年开出了粉红的荷花。下列关于古莲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莲子的结构是完整的题 B.地层中的条件不适合古莲子萌发
C.地下阳光不足,种子不能萌发 D.该莲子的休眠期较长
9.小科为研究水分对大豆发芽状况的影响,在两只相同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这一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只花盆 (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光处 20℃ 充足
乙 阴暗处 20℃ 不充足
A.都应当放在向光处 B.都应当浇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当为0℃ D.都应当不浇水
【课堂小结】
(学习程序:要求学生自己整理,并回答,不全的其余小组补充,时间5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