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知识盘点(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基础知识盘点及训练(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知识盘点(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基础知识盘点及训练(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9 15: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知识盘点
盘点1:字词积累
17.《紫藤萝瀑布》
瀑布pù bù 迸溅bèng jiàn 挑逗tiǎo dòu 凝望níng wàng
忍俊不禁jīn 繁密fán mì 笼罩lǒng zhào 枯槐kū huái
遗憾yí hàn 仙露琼浆qiòng
盘点1:字词积累
18.《一颗小桃树》
忏悔chán 哆嗦duōsuo 矜持jīn chí 执着zhízhuó 服侍fú shì 猥琐wéi suǒ 渺小miáo xiǎo 魂魄hún pò 幼稚yòu zhì 颤抖chàn dǒu 赤裸chì luǒ 褪tuì 气血方刚 gāng
轰轰烈烈hōng 祸不单行xíng
盘点1:字词积累
19.《外国诗两首》
瞬间shùn jiàn 涉足shè zú 萋萋qī qī 幽寂yōu jì
盘点1:字词积累
繁密:多而密。
伫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凝望:凝神而望。
仙露琼浆:古代传说中神仙所喝的美酒。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来指极少,不多见。
盘虬卧龙: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迸溅:向四处飞溅。
伶仃:瘦弱无力的样子。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遗憾:这里指不称心。
褪尽:指年龄、颜色、物体、岁月等消散、消失、褪散。
盘点1:字词积累
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矜持:自鸣得意;自负。
孱càn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猥wěi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忏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忧伤、愁闷。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霎时,刹那。
盘点1:字词积累
怀恋:动词,怀念依恋。
人迹:人的足迹。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盘点2:文学常识
17.《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本文选自《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18.《一棵小桃树》作者是贾平凹,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浮躁》《兵娃》等。《一棵小桃树》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盘点2:文学常识
19.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国籍)诗人普希金,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诗人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内心忧愤孤苦。
《望岳》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多角度望泰山,面对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泰山发出要征服一切困难,勇于进取的豪迈气概。
盘点2:文学常识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诗人告诉我们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诗中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盘点2:文学常识
“铭”的文体——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如课文《陋室铭》
“说”的文体——说是一种文体,特点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寓意”,如课文《爱莲说》。
盘点3:课文内容
17.《紫藤萝瀑布》一文的作者宗璞女士偶然在家乡见到开得很旺盛的紫藤萝,心情感到十分舒服,淡化了弟弟离去的悲痛,感到生命的顽强、永恒和美好。
18.《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对自己成长的隐喻,艰难但倔强;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关心呵护“我”成长的奶奶的感激与怀念。
盘点3:课文内容
19.《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是两首新诗。虽然主题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应当背下来。在《未选择的路》中,可以适当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盘点4:课后习题
第17课 紫藤萝瀑布
思考探究
一、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眼前的紫藤萝,花朵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过去的紫藤萝,花朵稀落、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
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花的辉煌茂盛吸引,驻足观看;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
盘点4:课后习题
二、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
盘点4: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1.“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2.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3.在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花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这种心理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盘点4:课后习题
三、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已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盘点4:课后习题
四、作者借用紫藤萝花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上个单元的 《陋室铭》《爱莲说》也都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盘点4:课后习题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思考探究
一、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试试看,你能否进人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
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可见,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
盘点4:课后习题
二、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的那种感觉。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看是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盘点4:课后习题
三、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盘点4: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1.诗句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2.诗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3.诗句原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4.诗句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盘点4:课后习题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