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盘点
盘点1:字词积累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盘点1:字词积累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盘点1:字词积累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ɡ: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ɡ徨huánɡ: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盘点1:字词积累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ɡ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ɡ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盘点1:字词积累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心不在焉yān: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nɡ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盘点1:字词积累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钻探:动词,这里是钻研的比喻说法。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慷kānɡ慨kǎ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盘点1:字词积累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舀yǎo 碟dié 捆kǔn 咳ké嗽sou 调羹ɡēnɡ
绞jiǎo肉 薪xīn金 校jiào对 草率shuài 洗澡
悠yōu然 吩fēn咐fù 抹mǒ杀 疙ɡē瘩da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揩kāi:擦,抹。
阖hé: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盘点2:文学常识
1.《邓稼先》选自《 人民日报 》,作者 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2017年放弃美国国籍,回到中国。邓稼先,安徽怀宁人, 核物理学家 、 核武器科学 和 技术专家 。
2.《说和做》选自《 人民日报 》,作者 臧克家 ,山东诸城人,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 》等。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 诗人 、 学者 、 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 红烛 》《 死水 》,学术著作《 神话与诗 》《 唐诗杂论》。
3.《回忆鲁迅先生》选自《 萧红全集 》,作者 萧红 ,原名 张迺莹 ,黑龙江呼兰人。代表作有小说《 生死场 》《 呼兰河传》等。
盘点2:文学常识
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盘点3:课文内容
1.《邓稼先》 本文通过选取的几个典型事例,高度赞扬了邓稼先为了祖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突出表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的强大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2.《说和做》 本文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对学术严谨刻苦的实干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盘点3:课文内容
3.《回忆鲁迅》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姿态、待人接物,生活琐事、工作情况等细节的描述,展示了鲁迅先生的平常生活,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立体感人、可敬可亲的鲁迅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4.《孙权劝学》 本文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取得成就后受到鲁肃赞许的故事,表现了孙权善于现身说法来达到劝学的目的,也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长进的道理。
盘点4:人物形象
1.邓稼轩:热爱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低调谦虚、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私心、纯正朴实、不怕艰苦、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实事求是、认真严谨。
2.闻一多: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为国钻研、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全心投入、不拘小节、废寝忘食、认真严谨、坚持不懈;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言行一致,为民请命、慷慨淋漓、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盘点4:人物形象
3.鲁迅:乐观爽朗、干练敏捷、幽默风趣、淡泊名利、实事求是、细致入微;对他人:关爱友人、细心周到、关心青年、替人着想、善解人意
对家人:关心爱护、互相尊重
对工作:珍惜时间、忘我工作、死而后已
4.孙权:关心属下、善于劝说
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听劝、勤奋好学
鲁肃:爱才惜才
盘点5:课后习题
第1课邓稼先
思考探究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盘点5: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1.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体会找到那些感动人、体现全文思想情感的关健语句或段落,并字斟句酌地揣摩、品味其中的思想情感。
2.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盘点5:课后习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盘点5:课后习题
3.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回答时,可围绕这些要点,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谈。
盘点5:课后习题
4.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试找一些例子,反复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课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作者善用短句,使篇章显得简洁、明快,形成一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作者用了四个短句分段列举了1898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 的四个例子,表现力强。
盘点5:课后习题
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思考探究
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 彼此有无关联 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盘点5:课后习题
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思考探究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盘点5:课后习题
三、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盘点5:课后习题
四、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盘点5: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方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盘点5:课后习题
第4课 孙权劝学
思考探究
一、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参考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 ”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盘点5:课后习题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关于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盘点5:课后习题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参考答案:
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盘点5:课后习题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参考答案:
1.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3.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阿蒙是吕蒙的小名。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4.大兄是对友辈的敬称。
盘点5:课后习题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翻译提示: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参考答案: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