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经典常谈
阅
读
方
法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现代作家、学者朱自清先生专为中学生“量身定制”的,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
新
课
导
入
名
著
简
介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现代作家、学者朱自清先生专为中学生“量身定制”的,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
《经典常谈》一书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阅
读
方
法
浏览“扫”读
即:拿到新书后,第一时间浏览本书的目录,初步了解全书的结构和内容。
很多书新增了再版序言,序言中大都会简要介绍本书内容和阅读方法,教给你阅读本书的“钥匙”,你也不妨认真看看这些序言,从中获取阅读“捷径”。
阅
读
方
法
兴趣“引”读
即:本书共计13篇,不必遵循图书的顺序依序阅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在读某个章节的过程中,会触发新的兴趣点、关切点,再找相关章节深入读下去。
比如,你对先秦的帝王将相或历史故事有探究兴趣,可以先读《<史记><汉书>第九》,读起来一定有收获;
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起对先秦古诗的好奇心,这时候不妨去看看《<诗经>第四》。
依此类推,这样,读一章,带动另一章,如同滚雪球,逐步扩大阅读范围,有滋有味地读几章。
阅
读
方
法
兴趣“引”读
即:本书共计13篇,不必遵循图书的顺序依序阅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在读某个章节的过程中,会触发新的兴趣点、关切点,再找相关章节深入读下去。
比如,你对先秦的帝王将相或历史故事有探究兴趣,可以先读《<史记><汉书>第九》,读起来一定有收获;
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起对先秦古诗的好奇心,这时候不妨去看看《<诗经>第四》。
依此类推,这样,读一章,带动另一章,如同滚雪球,逐步扩大阅读范围,有
滋有味地读几章。
阅
读
方
法
同学“赛”读
以说促读、以写促读,都是鼓励深入阅读经典名著的好方法。
可以举行经典阅读交流活动,大家分别上台,说一说你阅读最多、感受最深的经典名著,从而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还可以根据一定的话题和场景,不拘形式,主动向朋友、向家人介绍你眼中的某一部或几部经典,在“说”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提升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
习
题
精
练
王老师计划在校报“经典名著阅读”栏目出一期有关《经典常谈》阅读策略的文章,所以在班级里收集大家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的阅读策略。除了王老师推荐的“选择性阅读”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进行阅读?请你仿照示例,再举一例。
【示例】
阅读策略:选择性阅读
推荐理由: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我国古代学者很重视选择性阅读,苏轼建议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求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选择性阅读也变得更加重要。
习
题
精
练
王老师计划在校报“经典名著阅读”栏目出一期有关《经典常谈》阅读策略的文章,所以在班级里收集大家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的阅读策略。除了王老师推荐的“选择性阅读”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进行阅读?请你仿照示例,再举一例。
示例一:摘抄和做笔记。采用编写提纲的方法,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每一篇的内容要点,这样就能够快速把握篇章内容,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习
题
精
练
王老师计划在校报“经典名著阅读”栏目出一期有关《经典常谈》阅读策略的文章,所以在班级里收集大家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的阅读策略。除了王老师推荐的“选择性阅读”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进行阅读?请你仿照示例,再举一例。
示例二:联系课文阅读。作者介绍的这些经典作品,许多都与课文内容有关联、阅读过程中可以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比如读《〈诗经〉第四》时可以联系学过的《〈诗经〉二首》,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习
题
精
练
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习
题
精
练
【任务一:读楚辞】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
(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习
题
精
练
【任务一:读楚辞】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
屈原
习
题
精
练
【任务一:读楚辞】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这句诗的表层含义为:光阴如梭,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飘零的草木。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的是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他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表达了对楚怀王的忠诚和担忧。
习
题
精
练
【任务二:读唐诗】
唐诗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3)《江雪》的体裁是( )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五言古体诗 D.五言乐府
(4)《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习
题
精
练
【任务二:读唐诗】
唐诗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3)《江雪》的体裁是( )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五言古体诗 D.五言乐府
A
习
题
精
练
【任务二:读唐诗】
唐诗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4)《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江雪》是铺排。诗人铺排了“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突出了“江雪”的幽静,又运用“千山”“万径”“绝”“灭”等词,显得更为幽静。
习
题
精
练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
下面表格。
习
题
精
练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1)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习
题
精
练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1)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本是唱诗给人听,相当于现在排比的修辞手法,“比”指的是不直陈而用譬喻,“兴”指的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一般在诗的发端。
习
题
精
练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2)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D
习
题
精
练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2)
习
题
精
练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2)
习
题
精
练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习
题
精
练
下面是你班四位同学读完《经典常谈》中《《春秋>三传第六》~《诸子第十》后的发言,其中有两位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
(1)《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大体依《春秋》而作。
(2)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学说上,孔子主张“正名主义”,孔子之后的孟子重视圣王的道德,苟子重视圣王的威权。
(3)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
(4)《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中所记的事,从春秋时代至楚汉兴起,共二百零二年。
习
题
精
练
下面是你班四位同学读完《经典常谈》中《《春秋>三传第六》~《诸子第十》后的发言,其中有两位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
(1)《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大体依《春秋》而作。
(2)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学说上,孔子主张“正名主义”,孔子之后的孟子重视圣王的道德,苟子重视圣王的威权。
(3)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
(4)《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中所记的事,从春秋时代至楚汉兴起,共二百零二年。
编年体
习
题
精
练
下面是你班四位同学读完《经典常谈》中《《春秋>三传第六》~《诸子第十》后的发言,其中有两位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
(1)《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大体依《春秋》而作。
(2)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学说上,孔子主张“正名主义”,孔子之后的孟子重视圣王的道德,苟子重视圣王的威权。
(3)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
(4)《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中所记的事,从春秋时代至楚汉兴起,共二百零二年。
小学
大学
习
题
精
练
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①”“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
【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
(1)小诗发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补充完整。①“时习”: ,不亦说乎?②“义利”: ,于我如浮云。③“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仁”:得道者多助, 。
(2)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习
题
精
练
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①”“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
【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
(1)小诗发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补充完整。①“时习”: ,不亦说乎?②“义利”: ,于我如浮云。③“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仁”:得道者多助, 。
学而时习之
不义而富且贵
其不善者而改之
失道者寡助
习
题
精
练
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①”“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
【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
(2)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示例:在学习方面,告诫我们要经常学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在交往方面,告诫我们要宽以待人,对人忠诚,讲求义气;在做人方面,告诫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有理想、有志向,培养自身正气。(任答两个方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