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9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这种“大团圆”结尾的结构模式,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②元朝的民族压迫和吏治腐败深深地刺痛着报国无门的文人,于是大批公案豪侠剧面世,作家们用戏剧赞扬英雄、鞭笞小人,揭露阴暗、痛斥腐败,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愤mèn。然而,这种鞭tà似乎于现实并无太大的影响,他们就把这种扶危济世的理想加以美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以苦开头,以乐结束,用惩恶扬善的结尾,使戏剧洋溢出了浓厚大团圆色彩。如《窦娥冤》中先借窦娥的冤屈揭露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结尾用窦娥的平反昭雪来表达贪官污吏受到惩治的美好愿望。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就借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是元代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③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剧作中得以实现。如《西厢记》《倩女离魂》等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在艰辛曲折之后获得团圆,表达了作者对礼教的不满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④到了明清两代,思想文化专制愈演愈烈,许多作家把创作转向了神仙道化剧。比如《宝剑记》和《鸣凤记》,尽管是反映沉痛的历史,最终都还是正义被伸张而邪恶被惩治,既批判了政治黑暗,也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而婚恋剧(如《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则更强烈地反映了作家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⑤戏曲与诗、词、文等雅文学不同,它属于市民俗文学的范畴。戏曲能否搬上舞台,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剧作家和演员的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剧本来维持。因而,戏剧作品更倾向于娱众。中国的老百姓大多善良厚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遭受了冤屈难以讨回公道,舞台上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心理的安慰。他们不能接受好人的悲剧结局,容不得坏人没有恶报的结果。他们需要舞台上的精神安慰,“如果连舞台上的一点正义的呼声都失去了,那么这些戏剧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老百姓花钱看戏的目的是“找乐”,是消愁,是追求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至于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他们的愿望。大概正因为如此,从原本《会真记》到后来的《西厢记》、从原本《霍小玉传》到《墙头马上》才发展出了喜剧的结局。
⑥文学可以影响读者,给人以教育。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又使作品成了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同样,老百姓也会把舞台当作教科书。为善的不得好报,作恶的不受惩罚,一旦道德的准绳失去公正,人们的心理和道德的准则便没有了依据。从一定层面上说,戏剧的教化功能也对其“大团圆结局”具有很大的影响。
(取材自《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尾》)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愤mèn ②鞭tà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社会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戏剧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的“大团圆”特点。
B.大团圆结尾借助夸张和想象来惩恶扬善,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
C.从“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结局中获得心理安慰,是观众与作者的共同需要。
D.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强烈愿望。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作者与观众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尾”形成的原因。
B.第二段以《窦娥冤》为例,说明“大团圆结尾”也是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C.第五段着重论证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尾”是受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影响。
D.结尾写“戏剧的教化功能”,是对“大团圆结尾”成因的补充,使论述更加全面。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模式”表明,国人爱找乐,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
B.出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才有了《会真记》结局具有喜剧性质的蜕变。
C.戏剧的受众决定着其“成败”,戏剧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因为迎合了观众的好恶。
D.“大团圆结尾”对社会矛盾有缓和作用,因此才能被社会接受,进而形成模式。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提防遭刑宪(防备)/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错误地判断)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深,甚)/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混淆)
C.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罪过)/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元明戏曲中常用的衬词,无义)
D.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兄长)/上朝取应(参加科举考试)
4.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②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③你发的是断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A.表示解释 表示说明 表示中断 表示转折
B.表示说明 表示解释 表示中断 表示递进
C.表示说明 表示解释 表示中断 表示转换
D.表示递进 表示转换 表示中断 表示延续
5.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滚绣球》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既表达了她对天地不公的不满,也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B.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飞霜六月”“亢旱三年”,说明她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C.《雷雨》:“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部分文字,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增强舞台气氛,暗示雷雨即将来临,有点题作用。
D.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哈姆莱特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独白,淋漓酣畅、气势磅礴。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哈姆莱特决非“完人”。 。
①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②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
③尽管哈姆莱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
④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
⑤可见哈姆莱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
A.①⑤④③② B.④②⑤③① C.②④①⑤③ D.①②④③⑤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剧情简介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留学期间,父王被叔父克劳狄斯杀害。凶手掩盖真相,哈姆莱特通过父王的鬼魂得以了解事情真相。
王后及波洛涅斯[注]上。
波洛涅斯 他就要来了。请您把他着实教训一顿,对他说他这种狂妄的态度,实在叫人忍无可忍,倘没有您娘娘替他居中回护,王上早已对他大发雷霆了。我就悄悄地躲在这儿。请您对他讲得着力一点。
哈姆莱特 (在内)母亲,母亲,母亲!
王 后 都在我身上,你放心吧。下去吧,我听见他来了。(波洛涅斯匿帏后)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 母亲,您叫我有什么事?
王 后 哈姆莱特,你已经大大得罪了你的父亲啦。
哈姆莱特 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
王 后 来,来,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回答我。
哈姆莱特 去,去,不要用这种胡说入道的话问我。
王 后 啊,怎么,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现在又是什么事?
王 后 你忘记我了吗?
哈姆莱特 不,凭着十字架起警,我没有忘记你;你是王后,你的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又是我的母亲——但愿你不是!
王 后 嗳哟,那么我要去叫那些会说话的人来跟你谈谈了。
哈姆莱特 来,来,坐下来,不要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一看你自己的灵魂。
王 后 你要干什么呀?你不是要杀我吗?救命!救命呀!
波洛涅斯 (在后)喂!救命!救命!救命!
哈姆莱特 (拔剑)怎么!是哪一个鼠贼?准是不要命了,我来结果你。(以剑刺穿帷幕)
波洛涅斯 (在后)啊!我死了!
王 后 嗳哟!你干了什么事啦?
哈姆莱特 我也不知道;那不是国王吗?
王 后 啊,多么鲁莽残酷的行为!
哈姆莱特 残酷的行为!好妈妈,简直就跟杀了一个国王再去嫁给他的兄弟一样坏。
王 后 杀了一个国王!
哈姆莱特 嗯,母亲,我正是这样说。(揭帏见波洛涅斯)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我还以为是一个在你上面的人哩。也是你命不该活;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别尽扭着你的手。静一静,坐下来,让我扭你的心;你的心倘不是铁石打成的,万恶的习惯倘不曾把它硬化得透不进一点感情,那么我的话一定可以把它刺痛。
王 后 我干了些什么错事,你竟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向我摇唇弄舌?
哈姆莱特 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从纯洁的恋情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它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成博徒的誓言一样虚伪;啊!这样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谵妄的狂言;苍天的脸上也为它带上羞色,大地因为痛心这样的行为,也罩上满面的愁容,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一般。
王 后 唉!究竟是什么极恶重罪,你把它说得这样惊人呢?
哈姆莱特 瞧这一幅图画,再瞧这一幅;这是两个兄弟的肖像。你看这一个的相貌多么高雅优美:太阳神的鬓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像降落在高吻苍穹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这是你从前的丈夫。现在你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你有眼睛吗?你甘心离开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嘿!你有眼睛吗?你不能说那是爱情,因为在你的年纪,热情已经冷淡下来,变驯服了,肯听从理智的判断;什么理智愿意从这么高的地方,降落到这么低的所在呢?知觉你当然是有的,否则你就不会有行动;可是你那知觉也一定已经麻木了;因为就是疲人也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无论怎样丧心病狂,总不会连这样悬殊的差异都分辨不出来。那么是什么魔鬼蒙住了你的眼睛,把你这样欺骗呢?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觉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只有嗅觉而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只剩下一种官觉还出了毛病,也不会糊涂到你这步田地。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王 后 啊,哈姆莱特!不要说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进了我自己灵魂的深处,看见我灵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点。
(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三幕第四场,有删改)
[注]波洛涅斯:新任国王的御前大臣。
(1)“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哈姆莱特的这句对白包含的潜台词是什么?请结合剧情加以分析。
(2)“波洛涅斯匿帏后”这一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3)有人认为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看你自己的灵魂”的后面加一条“哈姆莱特持镜放于王后面前”的舞台说明会更有利于表现剧情。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8.下面的小剧本,改编自莫言所讲的一个故事,请根据情境或提示将剧本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写出来。
【故事】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无意间多算了一位买白菜老人的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放学回家时,我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手里提着一毛钱,然而,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对我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剧本】
(菜场,一驼背老头,蹒跚上场)
我:(指着秤)大爷,您看五斤二两,算五斤,三分一斤,正好两毛五。
大爷:(从袋里摸出,细细地数着钱,递上) (①语言。15字以内)
我:(高兴)谢谢大爷,您走好啊!娘,这钱给你,我上学了。
(哼着小曲上学去,下场)
……
(放学回家,蹦跳着,上场)
我:(欢快)娘,我放学了。 (②神态。5字以内)你怎么哭了?
娘: (③动作,语气。10字以内)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戏剧家曹禺书房里的架子上有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画家黄永玉给他的信。黄永玉写道:“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地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信中对曹禺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有明显羞辱的味道。如此一封使自己难堪的信,曹禺为何还精心地裱在精美的册子里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9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这种“大团圆”结尾的结构模式,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②元朝的民族压迫和吏治腐败深深地刺痛着报国无门的文人,于是大批公案豪侠剧面世,作家们用戏剧赞扬英雄、鞭笞小人,揭露阴暗、痛斥腐败,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愤mèn。然而,这种鞭tà似乎于现实并无太大的影响,他们就把这种扶危济世的理想加以美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以苦开头,以乐结束,用惩恶扬善的结尾,使戏剧洋溢出了浓厚大团圆色彩。如《窦娥冤》中先借窦娥的冤屈揭露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结尾用窦娥的平反昭雪来表达贪官污吏受到惩治的美好愿望。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就借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是元代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③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剧作中得以实现。如《西厢记》《倩女离魂》等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在艰辛曲折之后获得团圆,表达了作者对礼教的不满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④到了明清两代,思想文化专制愈演愈烈,许多作家把创作转向了神仙道化剧。比如《宝剑记》和《鸣凤记》,尽管是反映沉痛的历史,最终都还是正义被伸张而邪恶被惩治,既批判了政治黑暗,也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而婚恋剧(如《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则更强烈地反映了作家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⑤戏曲与诗、词、文等雅文学不同,它属于市民俗文学的范畴。戏曲能否搬上舞台,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剧作家和演员的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剧本来维持。因而,戏剧作品更倾向于娱众。中国的老百姓大多善良厚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遭受了冤屈难以讨回公道,舞台上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心理的安慰。他们不能接受好人的悲剧结局,容不得坏人没有恶报的结果。他们需要舞台上的精神安慰,“如果连舞台上的一点正义的呼声都失去了,那么这些戏剧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老百姓花钱看戏的目的是“找乐”,是消愁,是追求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至于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他们的愿望。大概正因为如此,从原本《会真记》到后来的《西厢记》、从原本《霍小玉传》到《墙头马上》才发展出了喜剧的结局。
⑥文学可以影响读者,给人以教育。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又使作品成了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同样,老百姓也会把舞台当作教科书。为善的不得好报,作恶的不受惩罚,一旦道德的准绳失去公正,人们的心理和道德的准则便没有了依据。从一定层面上说,戏剧的教化功能也对其“大团圆结局”具有很大的影响。
(取材自《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尾》)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愤mèn 懑 ②鞭tà 挞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由于社会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戏剧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的“大团圆”特点。
B.大团圆结尾借助夸张和想象来惩恶扬善,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
C.从“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结局中获得心理安慰,是观众与作者的共同需要。
D.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强烈愿望。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主要从作者与观众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尾”形成的原因。
B.第二段以《窦娥冤》为例,说明“大团圆结尾”也是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C.第五段着重论证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尾”是受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影响。
D.结尾写“戏剧的教化功能”,是对“大团圆结尾”成因的补充,使论述更加全面。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模式”表明,国人爱找乐,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
B.出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才有了《会真记》结局具有喜剧性质的蜕变。
C.戏剧的受众决定着其“成败”,戏剧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因为迎合了观众的好恶。
D.“大团圆结尾”对社会矛盾有缓和作用,因此才能被社会接受,进而形成模式。
【解答】(1)①“愤mèn”地“mèn”应为你“懑”;②“鞭tà”的“tà”应为“挞”。
(2)A.“由于社会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戏剧都有”错,表述绝对化,第一段是“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B.“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错,夸大其辞。第五段“舞台上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心理的安慰”,应是使戏剧具有了符合“善恶有报”的心理安慰。D.“才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错,第三段“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剧作中得以实现”,不是因“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产生。
(3)C.“着重论证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尾’是受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影响”错,于文无据。第五段主要分析了中国戏剧形成“大团圆”结局,原因之一是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
(4)A.“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推断错误,无中生有,倒数第二段是“大概正因为如此,从原本《会真记》到后来的《西厢记》、从原本《霍小玉传》到《墙头马上》才发展出了喜剧的结局”。
答案:(1)①懑 ②挞
(2)C。
(3)C。
(4)A。
【点评】阅读技巧:
一、读语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论述类文本中,以果求因,以因推果,是常见思维模式,含有因果关系的语句比较密集。
二、读“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文本中有一些概念(这样说是为了方便,其所指范围有时较宽),它们自身内涵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需要我们借助语言辨明。
三、读被扩展与扩展的关系
从语流关系来说,论述类文本中前后语句之间存在着扩展与被扩展的关系。被扩展句有时在前,有时在后。阅读时,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语流片段,搞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读指代与被指代的关系
为了让语言简明连贯,少不了使用代词。而阅读时,就要能随机明晰代词所指的具体内涵。有时,代词指代的对象明确,容易判断。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提防遭刑宪(防备)/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错误地判断)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深,甚)/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混淆)
C.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罪过)/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元明戏曲中常用的衬词,无义)
D.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兄长)/上朝取应(参加科举考试)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
故选:D。
【点评】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4.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②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③你发的是断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A.表示解释 表示说明 表示中断 表示转折
B.表示说明 表示解释 表示中断 表示递进
C.表示说明 表示解释 表示中断 表示转换
D.表示递进 表示转换 表示中断 表示延续
【解答】①破折号的作用是说明,“四月八日”是对“你的生日”的说明。
②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解说“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的原因。
③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话语的中断,“你现在还”后面还有话没说完。
④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话题突然转变,前面“我是你的”说的是“我”和“你”的关系,后面变成了“我”和“你打的这个人”的关系。
故选:C。
【点评】破折号的主要用法:
1.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示。示例:
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示。示例:
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3.表示话语的中断。示例:
(1)“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2)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4.声音延长,在象声词后面用破折号标示。示例:
“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滚绣球》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既表达了她对天地不公的不满,也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B.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飞霜六月”“亢旱三年”,说明她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C.《雷雨》:“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部分文字,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增强舞台气氛,暗示雷雨即将来临,有点题作用。
D.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哈姆莱特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独白,淋漓酣畅、气势磅礴。
【解答】B.“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有误。这三桩誓愿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窦娥发这三桩誓愿真实她敢于与命运、与黑暗现实抗争的表现,是其坚强的表现。
故选:B。
【点评】学习戏曲,除了对故事情节要足够熟悉之外,对于作品的主旨与人物形象以及手法等要作重点掌握。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哈姆莱特决非“完人”。 。
①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②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
③尽管哈姆莱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
④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
⑤可见哈姆莱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
A.①⑤④③② B.④②⑤③① C.②④①⑤③ D.①②④③⑤
【解答】段意:分析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特点。
④的“他”代指前句的“哈姆雷特”,在前,②的“他说”印证④的“却并不相信人民”,⑤的“可见”是对④的总结,③是对⑤的进一步分析,①的“这”承接③的“他始终是孤立的”。
故选:B。
【点评】语言表达连贯的误答原因有四:①平时阅读量不够,或者阅读肤浅,语感迟钝,不能准确把握整个语段的语意,理不出整个语段的基本思路;②不能掌握各种文体的行文特点,理不出所选语段的基本脉络;③不能准确及时地进入角色,找出做题角度;④不能准确借助试题本身的有关信息及时找到做题突破口,糊里糊涂跟着感觉走。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剧情简介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留学期间,父王被叔父克劳狄斯杀害。凶手掩盖真相,哈姆莱特通过父王的鬼魂得以了解事情真相。
王后及波洛涅斯[注]上。
波洛涅斯 他就要来了。请您把他着实教训一顿,对他说他这种狂妄的态度,实在叫人忍无可忍,倘没有您娘娘替他居中回护,王上早已对他大发雷霆了。我就悄悄地躲在这儿。请您对他讲得着力一点。
哈姆莱特 (在内)母亲,母亲,母亲!
王 后 都在我身上,你放心吧。下去吧,我听见他来了。(波洛涅斯匿帏后)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 母亲,您叫我有什么事?
王 后 哈姆莱特,你已经大大得罪了你的父亲啦。
哈姆莱特 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
王 后 来,来,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回答我。
哈姆莱特 去,去,不要用这种胡说入道的话问我。
王 后 啊,怎么,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现在又是什么事?
王 后 你忘记我了吗?
哈姆莱特 不,凭着十字架起警,我没有忘记你;你是王后,你的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又是我的母亲——但愿你不是!
王 后 嗳哟,那么我要去叫那些会说话的人来跟你谈谈了。
哈姆莱特 来,来,坐下来,不要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一看你自己的灵魂。
王 后 你要干什么呀?你不是要杀我吗?救命!救命呀!
波洛涅斯 (在后)喂!救命!救命!救命!
哈姆莱特 (拔剑)怎么!是哪一个鼠贼?准是不要命了,我来结果你。(以剑刺穿帷幕)
波洛涅斯 (在后)啊!我死了!
王 后 嗳哟!你干了什么事啦?
哈姆莱特 我也不知道;那不是国王吗?
王 后 啊,多么鲁莽残酷的行为!
哈姆莱特 残酷的行为!好妈妈,简直就跟杀了一个国王再去嫁给他的兄弟一样坏。
王 后 杀了一个国王!
哈姆莱特 嗯,母亲,我正是这样说。(揭帏见波洛涅斯)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我还以为是一个在你上面的人哩。也是你命不该活;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别尽扭着你的手。静一静,坐下来,让我扭你的心;你的心倘不是铁石打成的,万恶的习惯倘不曾把它硬化得透不进一点感情,那么我的话一定可以把它刺痛。
王 后 我干了些什么错事,你竟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向我摇唇弄舌?
哈姆莱特 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从纯洁的恋情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它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成博徒的誓言一样虚伪;啊!这样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谵妄的狂言;苍天的脸上也为它带上羞色,大地因为痛心这样的行为,也罩上满面的愁容,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一般。
王 后 唉!究竟是什么极恶重罪,你把它说得这样惊人呢?
哈姆莱特 瞧这一幅图画,再瞧这一幅;这是两个兄弟的肖像。你看这一个的相貌多么高雅优美:太阳神的鬓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像降落在高吻苍穹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这是你从前的丈夫。现在你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你有眼睛吗?你甘心离开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嘿!你有眼睛吗?你不能说那是爱情,因为在你的年纪,热情已经冷淡下来,变驯服了,肯听从理智的判断;什么理智愿意从这么高的地方,降落到这么低的所在呢?知觉你当然是有的,否则你就不会有行动;可是你那知觉也一定已经麻木了;因为就是疲人也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无论怎样丧心病狂,总不会连这样悬殊的差异都分辨不出来。那么是什么魔鬼蒙住了你的眼睛,把你这样欺骗呢?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觉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只有嗅觉而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只剩下一种官觉还出了毛病,也不会糊涂到你这步田地。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王 后 啊,哈姆莱特!不要说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进了我自己灵魂的深处,看见我灵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点。
(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三幕第四场,有删改)
[注]波洛涅斯:新任国王的御前大臣。
(1)“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哈姆莱特的这句对白包含的潜台词是什么?请结合剧情加以分析。
(2)“波洛涅斯匿帏后”这一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3)有人认为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看你自己的灵魂”的后面加一条“哈姆莱特持镜放于王后面前”的舞台说明会更有利于表现剧情。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解答】(1)解答本题可以从王子哈姆莱特的角度来表述。这句对白中的“父亲”指的是哈姆莱特的亲生父亲;然后抓住关键词“得罪”,分析哈姆莱特的母亲做了什么对不起哈姆莱特亲生父亲的事。现任国王克劳狄斯杀死了哈姆莱特的父亲,而哈姆莱特的母亲却嫁给了现任国王克劳狄斯。潜台词是“母亲,你嫁给了杀害我父亲的现任国王,对不起我的父亲”。
(2)“波洛涅斯匿帏后”这一情节表现出波洛涅斯的狡诈性格,由“(在后)喂!救命!救命!救命”可知,他偷听王后和哈姆莱特的对话,激怒了哈姆莱特;由“怎么!是哪一个鼠贼?准是不要命了,我来结果你。(以剑刺穿帷幕)”可知,该情节直接导致了刀剑相向的悲惨结局,为后文中他被杀埋下伏笔。
(3)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交代环境有一定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以同意这种安排,只要能围绕“哈姆莱特持镜放于王后面前”这一舞台说明在前面提及的三方面阐述表达效果,理由合理即可。也可以不同意这种安排,理由合理即可。
答案:
(1)母亲,你嫁给了杀害我父亲的现任国王,对不起我的父亲。
(2)交代人物的行为,表现了波洛涅斯的狡诈性格,为后文中他被杀埋下伏笔。
(3)第一种观点:同意这种安排。舞台说明能增加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强化矛盾冲突;“镜子”这一道具具有双关意义。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这种安排。增加这一舞台说明会影响剧情发展的紧凑性,束缚读者的想象;哈姆莱特的语言本身就是一面镜子。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8.下面的小剧本,改编自莫言所讲的一个故事,请根据情境或提示将剧本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写出来。
【故事】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无意间多算了一位买白菜老人的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放学回家时,我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手里提着一毛钱,然而,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对我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剧本】
(菜场,一驼背老头,蹒跚上场)
我:(指着秤)大爷,您看五斤二两,算五斤,三分一斤,正好两毛五。
大爷:(从袋里摸出,细细地数着钱,递上) 孩子,给你两毛五 (①语言。15字以内)
我:(高兴)谢谢大爷,您走好啊!娘,这钱给你,我上学了。
(哼着小曲上学去,下场)
……
(放学回家,蹦跳着,上场)
我:(欢快)娘,我放学了。 (吃惊) (②神态。5字以内)你怎么哭了?
娘: (捏着一毛钱,轻轻地) (③动作,语气。10字以内)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解答】本题是一道改写题,是将莫言讲的一个卖菜多算了顾客一毛钱的故事改编成剧本。相当于考查学生语言的连贯,每一句里都有很详细的要求,在答题的时候要仔细阅读故事,再参照故事内容和句子要求将句子写出来。写时,要注意前后情节,语言一定要连贯。第一处根据前句中我说“正好两毛五”及大爷“从袋里摸出,细细地数着钱,递上”推断,大爷的语言应该是“孩子,给你两毛五”;第二处根据“神态”及“你怎么哭了”推断,括号里应该是“吃惊”;第三处根据故事中“手里提着一毛钱,然而,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及括号里“动作,语气”的要求,应该是“捏着一毛钱,轻轻地”。
答案:
①孩子,给你两毛五;
②(吃惊);
③(捏着一毛钱,轻轻地)。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戏剧家曹禺书房里的架子上有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画家黄永玉给他的信。黄永玉写道:“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地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信中对曹禺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有明显羞辱的味道。如此一封使自己难堪的信,曹禺为何还精心地裱在精美的册子里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答】
知耻而后勇
马云被工信部拒绝两次,被哈佛拒绝七次,自卑的他决定另辟蹊径,打开了另一番天地,正所谓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思奋进,正视自己的弱点,自卑之后更能奋起自强,才会有惊人的成功.
周国平《智慧与人品》那句发人深省的话:“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有一段屈辱的历史.”是的,所谓天才不过是在一个人成功之后,人们对他的过高的赞誉.而天才之所以能成为天才不是他们天生的自信十足,而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直追,有了惊人的成功!
年少的王献之贪玩,练字之时让父亲传授秘诀,王羲之笑而不语,只是在一个大字的下面加了一点,被母亲看到之后,说练了三千字之后只有这一点最像父亲,这样的话让王献之感觉到羞辱,他开始努力不停地练习,直到门前的洗砚池都变成黑色,终于成为可以和父亲齐名的书法家.如果他当初自诩自己是书圣的儿子而懈怠,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二圣的比肩之提名.
面对研究出直流电就止步不前的爱迪生,于是一个叫特拉斯青年站了出来.他用自己半生的时间去发明出了交流电,然而面对爱迪生的名气,几乎所有的人都嘲笑他,一个半吊子青年和一个三流乐手也能做这件事情吗?然而他正视自己的弱点,专心研究交流电最终让其成为现实.
吕蒙字子明,然而他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多人并不尊重他,而是叫他阿蒙,那个一个人成年之后就以字来称呼的时代,他受到了羞辱,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学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鲁肃后来用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来赞美他,吕蒙正视了自己的弱点,努力奋进,最终成为孙权的股肱之臣.
当史铁生不再颓废于生理上的残疾,他便如雄鹰展翅;当李敖不再纠结于长相,他便一飞冲天.李敖不也曾自卑于自己的长相吗但当他正视自己的弱点,知道通过多读书来提高精神境界,就成为一代人的导师.
小溪面对嘲笑,奔腾向前就会掀起惊涛骇浪,令人瞩目.小土面对羞辱,不断积累就会成为巍巍昆仑,小树面对弱点不断向上就会成为凌云之木.人亦如此,正视弱点,战胜自卑,成功之门就会向我们敞开.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