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四单元练习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语言生活是观察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语言生活涉及的领域相对单一。后40年语言生活受到的社会影响范围则要广泛得多。
改革开放带来了人口大流动,使得普通话成为必需。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涌现出了______的新概念,新词语,语言生活内容和形式都不断得到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不但让语言传播的速度得到提速,还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当今,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语言生活逐步务实,语言不断走向活泼。新词语和新表达方式,出现于自媒体,出现在大众口中。也出现在各种“官宣”中。
( )。语言使用习惯正在改变:传统书信已经成为______。纸质书刊在不少情况下正在被电子读物取代,而听书成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另外,人们写字的机会______。
今天,语言生活正在步入一个全新阶段,我们当______,迎接语言新生活的各种挑战,从语言中认识新时代,通过语言知识更好地服务新时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浩如烟海 罕见物 凤毛麟角 继往开来
B.不计其数 罕见物 屈指可数 继往开来
C.浩如烟海 稀奇物 屈指可数 承上启下
D.不计其数 稀奇物 凤毛麟角 承上启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不但让语言传播的速度得到提高,还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
B.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不但让语言传播的速度得到提速,还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的局面。
C.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不但让语言传播提速,还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
D.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不但让语言传播提速,还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的局面。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言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促进了时代的发展
B.语言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时代发展了
C.时代的发展也使语言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D.语言生活方式是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二.选择题(共4小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光彩 过河卒 根深蒂固 为山九仞,功亏一匮
B.印象 股份制 事必恭亲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庭院 放像机 宁缺无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D.赝品 莫须有 买椟还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厂为农民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了“定心丸”,纷纷表示以实际行动干好工作,回报社会。
B.约翰 里克对《新闻周刊》的这则不实报道予以否认,并说这是很久以前就被调查过的“陈芝麻烂谷子”了。
C.1993年在蒙特卡洛,中国在竞办2000年奥运会中败给悉尼,无独有偶,又在蒙特卡洛,这次我们笑到最后。
D.新育才学校坐落于环境幽静的市郊,位于洋澜湖畔,背倚龙王山,风光旖旎,秀色可餐,是我市又一颗明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五年,拆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
B.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C.小学语文教学应减少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孩子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积累学语文的后劲.
D.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
5.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是( )
A.张老师精心指导小王完成一篇国家级论文撰写并获得最高奖项,小王感激地对张老师说:“这次论文比赛,承蒙您鼎力相助,真是感激不尽啊!”
B.王律师结婚十几年,昨天终于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同事小李听说后马上给王律师发了一条信息:恭贺弄璋之喜,德门生辉!
C.热爱创作的刘明同学最近出版了他的散文集《轶事闲话》,他恭敬地把散文集送给指导他创作十几年如一日的语文老师,并在扉页上写上:恩师雅正!
D.近日,腾飞中学高二年级组全体老师应邀前往光明中学开展了一次校际交流活动,腾飞中学在送给光明中学的牌匾上写着:光明中学惠存!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 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百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如今,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比如教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网络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2018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
材料二:
3月28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当天的报告会上,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再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过相信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是数学,第二科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语文。美国高考有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多少分呢?800分,那两科呢?每一门也是800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大概190分钟,二年级150分钟,其他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950分钟,我们是多少?拿非常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320分钟。”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他说。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2017年高考的这轮改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有益方法。比如对母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孙连成说,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一定要重视。
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致观察。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
(长春广播2019年3月29日,有改动)
材料三:
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策,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将语文调到首位。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得点赞。
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因为,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儿功夫没有亏吃。希望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
(摘自2018年3月25日《北京日报》)
材料四:
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40多分钟就读完了。“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儿东西,考试还不怎样,真是觉得太奇怪了。”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
(摘自2018年4月1日“腾讯教育”)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材料一着眼于微观,就目前我国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材料二着眼于宏观,指出了我国对母语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
B.材料一认为,语文教育应突破课本的限制,尽可能多使用多媒体,加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量,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C.材料一认为课堂教学要合理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口语训练,经常举行演讲与辩论会,将口语表达纳入考试的范畴。
D.材料二认为,要充分认识语文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重视语文教育,增加语文课的教学时间及其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
(2)新闻材料就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下列对有关名家观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不同于美术课,借助视图“帮助”,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B.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重要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C.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网络,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D.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每科是800分。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
(3)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
8.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个字(含标点符号)。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享受,有时甚至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让人以超乎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
五.作文(共1小题)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家园厚度的向往与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在公众欣赏水平、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博物馆热”的出现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尤其是假期,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成为不少家长暑假安排的热门选择。但是,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在重庆三峡博物馆的游客意见簿上,有多名游客都表示了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的不满,“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参观时总会被他人的说话声打断思绪”。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封倡议书(统一用“树德中学一学生”的名义,日期为2019年10月8日),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四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语言生活是观察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语言生活涉及的领域相对单一。后40年语言生活受到的社会影响范围则要广泛得多。
改革开放带来了人口大流动,使得普通话成为必需。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涌现出了______的新概念,新词语,语言生活内容和形式都不断得到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不但让语言传播的速度得到提速,还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当今,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语言生活逐步务实,语言不断走向活泼。新词语和新表达方式,出现于自媒体,出现在大众口中。也出现在各种“官宣”中。
( )。语言使用习惯正在改变:传统书信已经成为______。纸质书刊在不少情况下正在被电子读物取代,而听书成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另外,人们写字的机会______。
今天,语言生活正在步入一个全新阶段,我们当______,迎接语言新生活的各种挑战,从语言中认识新时代,通过语言知识更好地服务新时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浩如烟海 罕见物 凤毛麟角 继往开来
B.不计其数 罕见物 屈指可数 继往开来
C.浩如烟海 稀奇物 屈指可数 承上启下
D.不计其数 稀奇物 凤毛麟角 承上启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不但让语言传播的速度得到提高,还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
B.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不但让语言传播的速度得到提速,还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的局面。
C.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不但让语言传播提速,还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
D.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不但让语言传播提速,还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的局面。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语言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促进了时代的发展
B.语言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时代发展了
C.时代的发展也使语言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D.语言生活方式是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解答】(1)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形容新概念、新词语多,应用“不计其数”。罕见:难得见到;很少见到。稀奇:稀少新奇。此处指传统书信在当代成了稀少的、难得见到的东西,没有新奇的意思,应用“罕见物”。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此处指机会少,应用“屈指可数”。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此处指我们对语言生活应有的态度,应用“继往开来”。
故选:B。
(2)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速度得到提速”句式杂糅,可将“提速”改为“提高”,或删去“的速度得到”,据此排除C项;二是成分残缺,可在“单媒单声”后加“的局面”,据此排除A、C两项。
故选:D。
(3)语段整体上介绍的是时代的发展对语言生活的影响,并没有说明语言生活对时代发展的影响,因此排除A项。括号后面的内容介绍了语言使用习惯、人们写字的机会等语言生活方式的变化,并没有强调语言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要补写的句子所在的段落与前面两段是并列关系,根据前面两段的行文特点,可排除D项。
故选:C。
答案:
(1)B
(2)D
(3)C
【点评】“辨析并修改病句”在近11年的高考中年年出现,已成为必考题型之一。分值一般不少于3分。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辨析病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修改病句,通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二.选择题(共4小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光彩 过河卒 根深蒂固 为山九仞,功亏一匮
B.印象 股份制 事必恭亲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庭院 放像机 宁缺无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D.赝品 莫须有 买椟还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解答】A.“为山九仞,功亏一匮”中的“匮”应为“篑”。
B.“事必恭亲”中的“恭”应为“躬”。
C.“宁缺无滥”中的“无”应为“毋”。
D.正确。
故选:D。
【点评】同音字的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厂为农民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了“定心丸”,纷纷表示以实际行动干好工作,回报社会。
B.约翰 里克对《新闻周刊》的这则不实报道予以否认,并说这是很久以前就被调查过的“陈芝麻烂谷子”了。
C.1993年在蒙特卡洛,中国在竞办2000年奥运会中败给悉尼,无独有偶,又在蒙特卡洛,这次我们笑到最后。
D.新育才学校坐落于环境幽静的市郊,位于洋澜湖畔,背倚龙王山,风光旖旎,秀色可餐,是我市又一颗明珠。
【解答】A.正确。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B.正确。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C.错误。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这次我们笑到最后”并非是贬义,成语运用不当。
D.正确。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故选:C。
【点评】判断成语使用正误方法之由点及面法:
不少成语,让人难于理解甚至容易误解,只要掌握了其中关键字的正确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也就一清二楚了。这里所说的“点”,就是成语中关键的字眼;“面”,即整个成语。如:不名一钱﹣﹣这个成语的关键字就是“名”,其正确含义是:“占有”(而非“值”)。只要记住了这个字的意思,整个成语的含义也就记住了:“一个钱也没有”(并非“一个钱也不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五年,拆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
B.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C.小学语文教学应减少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孩子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积累学语文的后劲.
D.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
【解答】A.不合逻辑,“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否定失当,改成“非有恒心不能抓到底”;
B.成分残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中的“开展”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探索”后加“的工作”;
C.正确;
D.搭配不当,“构建”和“军事力量”不搭配,在“力量”的后面加上“体系”;
故选:C。
【点评】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七大类别:
1、关联词搭配不当
2、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4、主谓搭配不当
5、主宾搭配不当
6、动补搭配不当
7、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5.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是( )
A.张老师精心指导小王完成一篇国家级论文撰写并获得最高奖项,小王感激地对张老师说:“这次论文比赛,承蒙您鼎力相助,真是感激不尽啊!”
B.王律师结婚十几年,昨天终于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同事小李听说后马上给王律师发了一条信息:恭贺弄璋之喜,德门生辉!
C.热爱创作的刘明同学最近出版了他的散文集《轶事闲话》,他恭敬地把散文集送给指导他创作十几年如一日的语文老师,并在扉页上写上:恩师雅正!
D.近日,腾飞中学高二年级组全体老师应邀前往光明中学开展了一次校际交流活动,腾飞中学在送给光明中学的牌匾上写着:光明中学惠存!
【解答】A.鼎力相助,敬辞,感谢别人帮助自己的客气话,正确。
B.“恭贺弄璋之喜”错,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C.雅正,请别人对自己的作品指正,敬辞,正确。
D.惠存,请别人保存,敬辞,正确。
故选:B。
【点评】弄瓦之喜:中国民间对生女的古称,周代即有使用。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瓦是纺车上的零件,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 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解答】(1)A.“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错误,原文第①段“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可知后文主要是从“媒体”和“信息受众”两大角度进行对策分析,因此,需要把对策转换为问题或原因,即“从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可以转换为“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高”,从“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转换为“受众使用新媒体缺乏理性”,所以原因有“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高”和“受众使用新媒体缺乏理性”这两个方面。B.原文第①段“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可知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题目表述为因果关系。D.原文第②段“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可见原文意思是媒体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以达到“推广服务项目的目的”。
(2)B.“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错误,“为何”与“如何”区别很大,“为何”是原因分析,“如何”是怎样做,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分析,原文第①段“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可知文章围绕的是如何理性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3)C.“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错误,由原文第③段“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推断可知“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
(1)C
(2)B
(3)C
【点评】一般论述类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百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如今,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比如教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网络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2018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
材料二:
3月28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当天的报告会上,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再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过相信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是数学,第二科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语文。美国高考有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多少分呢?800分,那两科呢?每一门也是800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大概190分钟,二年级150分钟,其他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950分钟,我们是多少?拿非常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320分钟。”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他说。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2017年高考的这轮改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有益方法。比如对母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孙连成说,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一定要重视。
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致观察。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
(长春广播2019年3月29日,有改动)
材料三:
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策,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将语文调到首位。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得点赞。
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因为,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儿功夫没有亏吃。希望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
(摘自2018年3月25日《北京日报》)
材料四:
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40多分钟就读完了。“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儿东西,考试还不怎样,真是觉得太奇怪了。”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
(摘自2018年4月1日“腾讯教育”)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材料一着眼于微观,就目前我国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材料二着眼于宏观,指出了我国对母语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
B.材料一认为,语文教育应突破课本的限制,尽可能多使用多媒体,加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量,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C.材料一认为课堂教学要合理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口语训练,经常举行演讲与辩论会,将口语表达纳入考试的范畴。
D.材料二认为,要充分认识语文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重视语文教育,增加语文课的教学时间及其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
(2)新闻材料就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下列对有关名家观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不同于美术课,借助视图“帮助”,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B.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重要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C.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网络,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D.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每科是800分。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
(3)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答】(1)B.“尽可能多使用多媒体“错误,从材料一第一段“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和第二段“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等处看出,材料一认为,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是语文教学的弊端。
(2)D.“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三段“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中可以看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并不是美国的事实,只是苏连成的观点。
(3)答案主要在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从材料二第四段“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中,说明语文是交流的工具,人的思想要靠语言来表达。从材料三第二段“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因为,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中,可以概括为语文是学习的基础,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借助语文的力量。从材料四“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中,可概括为学好语文是产生好的思考与创意的关键。
答案:
(1)B
(2)D
(3)①语文是学习的基础,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借助语文的力量;②语文是交流的工具,人的思想要靠语言来表达;③学好语文是产生好的思考与创意的关键。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
8.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个字(含标点符号)。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享受,有时甚至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让人以超乎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
【解答】本题选取的是说明议论性语段,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该语段以“网络”为核心话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开头至“但”之间,讲其优点,即“资源的共享”“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享受”;第二层为“但”之后的内容,主要说网络的局限性。
答案:
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带来丰富和美好的使用享受,但不能取代人的生活和感受。
【点评】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五.作文(共1小题)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家园厚度的向往与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在公众欣赏水平、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博物馆热”的出现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尤其是假期,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成为不少家长暑假安排的热门选择。但是,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在重庆三峡博物馆的游客意见簿上,有多名游客都表示了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的不满,“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参观时总会被他人的说话声打断思绪”。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封倡议书(统一用“树德中学一学生”的名义,日期为2019年10月8日),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答】
文明参观博物馆倡议书
眼下,不少博物馆已成为游客出行计划中的重要一站,尤其很多家长和孩子,更将博物馆作为到一座城市旅游必去的打卡地。正值暑期,重庆三峡博物馆就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和了解历史文化的各地游客。但是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殊不知,参观博物馆文明是参观的“底色”。
博物馆不仅是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了解历史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传递文明记忆、呈现文明魅力的全息视窗。博物馆无论大小,都要求前来参观的游客进馆后保持安静、做到文明,这不仅是为了不影响他人,更重要的是,面对先人留下的文明成果,需要保持足够的尊崇与敬畏。
尽管博物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各个显眼的地方张贴有文明标语、在馆内每个展厅内安排有文明劝导秩序员、保洁员,但不文明现象仍然未能断绝。来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中,青少年人数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喧哗吵闹的声音很大。以至于身处博物馆之内,感觉与游览诸如洪崖洞、磁器口等网红景点并没有太大不同。博物馆之所以变成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场所﹣﹣“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引导不够、教育不力。
同样值得反思的还有成年人的不良示范。无论是参观博物馆还是外出旅游,我们总会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行为,如随处扔垃圾,上厕所不冲水,排队等候跨越黄线;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扎堆吵闹……一个不经意的不文明行为可能不会对本人造成什么影响,但一定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其他人的旅行体验。特别是在博物馆这类富含教育意义的场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可能影响其他人的参观体验,更会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参观博物馆文明是底色,不能“像逛农贸市场”。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的辅导,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需要我们宁心静气地去倾听和感受”,进而对那些历史和文物产生敬畏之心,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当然,家长和老师更要为孩子们做好文明参观的表率,并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断对孩子的失范行为进行批评和纠偏。
同时,对博物馆来说,一方面要深入做好宣传工作,突出博物馆庄严的一面,而不是简单的文明提醒;另一方面有必要增加一些惩罚性措施,如设置“黑名单”,将不文明参观者纳入信用惩戒,借助网络曝光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博物馆归于宁静,让文物保持应有的庄严感。
复兴中学一学生
【点评】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直接写“倡议书”三个字;也可以有创意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2)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3)正文:说明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4)结尾:要表示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一般不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5)落款: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