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 回延安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兴这一表现手法的一项是( )
A.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D.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 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②我母亲 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③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 出光明了吗?
④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 色彩。
A.望见 管束 迸射 神秘
B.瞥见 管理 迸溅 神圣
C.望见 管理 迸溅 神圣
D.瞥见 管束 迸射 神秘
二.综合读写(共2小题)
3.《回延安》中,谈谈你对诗句“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的理解。
4.阅读“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再回延安看母亲”,回答问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三.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5.阅读全诗《回延安》,回答问题。
(1)《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共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4)结合作者贺敬之的经历,谈谈作者为什么把延安比作“母亲”。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6.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全诗采用的是 的形式。
(2)这六小节主要写 。
(3)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4)“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
(5)“母亲”是指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 的深厚感情。
(6)“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 。
(7)“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 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 的关系。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祁念曾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的题目是“延安,我把你追寻”,通读全诗后,你认为诗人追寻的是什么?
(3)请仿照“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写两个句子。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 回延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兴这一表现手法的一项是( )
A.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D.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解答】ABC.运用了比兴手法。
D.没有。
故选:D。
【点评】“比”“兴”既是创作修辞方法,也是思维形式。“比”具有更多的文学因素,是借外物以明人事,具有更多的伦理功能。“兴”具有更多的艺术因素而超越了出伦理的范畴,它直接连接了万物与人类自我,而在自我与自然之间,也存在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观照。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 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②我母亲 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③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 出光明了吗?
④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 色彩。
A.望见 管束 迸射 神秘
B.瞥见 管理 迸溅 神圣
C.望见 管理 迸溅 神圣
D.瞥见 管束 迸射 神秘
【解答】本题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意进行辨析。整体阅读掌握大意,抓住最有把握的空排除其他选项,①句“瞥见”指很快地看了一下,无意中看到某事。很快地扫了一下。“望见”是看见,看到。句中强调“无意间看见”,所以是“瞥见”,锁定BD,②句“管束”指遏制自由行动或言论;加以约束,使人不越轨。根据句意,母亲对“我”的约束管教,而“管理”对象多指物,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与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故选:D。
【点评】本题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分析。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选择。注意结合语境。
二.综合读写(共2小题)
3.《回延安》中,谈谈你对诗句“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的理解。
【解答】本题应要把诗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及文章的主旨作答。
故答案为:
这是诗人的展望,以“延河”借代延安革命精神,表明了延安革命精神将统帅人们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奔腾向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4.阅读“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再回延安看母亲”,回答问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解答】选文回顾了延安的革命历史,又展望了未来。根据“杨家岭的红旗”“宝塔山下留脚印”“枣园的灯光”“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社会主义路上”等字眼,明确这是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故答案为:
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三.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5.阅读全诗《回延安》,回答问题。
(1)《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共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4)结合作者贺敬之的经历,谈谈作者为什么把延安比作“母亲”。
【解答】(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某一部分的标题,要么能概括其主要内容,要么能提示其主旨。用语需简洁,几个小节的标题要一致。不要求统一答案,符合以上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比兴的手法。这句诗前一句写作者的参加生产的经历,后一句写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历,表现了自己既参加劳动生产,又不忘思想学习。这是比兴的手法。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分析理解。结合第五小节的内容可知,毛泽东曾在陕北生活了很长时间,并在枣园这个地方完成了很多军事和政治上的著作,正是这些著作指引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走向了最终的胜利。
(4)本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本诗作者十六岁就到了延安,他在这里长大,延安的人民哺育他成长。所以他认为延安就是自己的母亲。
答案:
(1)第一部分:回延安,激动满情怀;第二部分:忆延安,圣地养育我;第三部分:会亲人,欢聚话今昔;第四部分:逛新城,旧貌换新颜;第五部分: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2)运用比兴手法。意思是当年在延安我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4)贺敬之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可以说是吃延安的小米饭、喝延河水长大的,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他的心目中,延安就是养育自己的“母亲”。
【点评】全诗有鲜明的抒情层次:先写回到延安时的兴奋和激动,再回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情景,接着抒写与延安亲人欢聚的感人场面,再写延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最后赞颂延安在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功绩,并展望它的美好前程。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6.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全诗采用的是 陕北民歌信天游 的形式。
(2)这六小节主要写 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
(3)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4)“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
(5)“母亲”是指 延安 ,这里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 与延安人民亲密 的深厚感情。
(6)“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 拟人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 对诗人依恋深厚的感情 。
(7)“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 比兴 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 养育与被养育 的关系。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全诗采用的是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此形式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这一小节主要回忆了作者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本诗节选自《回延安》,这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可简称:回延安,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生活;第三部分:话延安,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第四部分:赞延安,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第五部分:颂延安,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这六小节是全诗的第二部分,主要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3)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是“我”对当年生活的回忆,“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是“我”对当年学习生活的回忆,表明了延安对“我”的抚育和培养。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一句运用比喻修辞,意思是说“我”对延安母亲的情感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表达“我”对延安的眷恋。
(5)本题考查诗歌重点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拟人是将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且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作者在这里把延安比作“母亲”,“手把手”“打发”看出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诗人依恋深厚的感情。
(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送”“迎”等动词,是把“二十里铺”“柳林铺”人格化了,生动表现延安的人民对“我”的依恋深情。
(7)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兴就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分析句子“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是“比”,“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是“兴”,表现的是“我”与延安母亲之间养育和被养育的关系。
答案:
(1)陕北民歌信天游
(2)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3)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4)喻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
(5)延安 拟人 与延安人民亲密;
(6)拟人 对诗人依恋深厚的感情。
(7)比兴,养育与被养育。
【点评】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祁念曾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的题目是“延安,我把你追寻”,通读全诗后,你认为诗人追寻的是什么?
(3)请仿照“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写两个句子。
【解答】(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这句话把四个句式相同,语意相关的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作者所要追寻的分别是: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几个都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延安和延安精神的象征。因此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更突出、更强烈。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可以看出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从“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可以看出这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军民一体、党群一家的团结精神,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信念、理想、温暖、光明。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这句话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燕子追寻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阳光,春光是燕子追寻的目标和理想,雨露和阳光是小树追寻的目标和理想。因此仿写的时候要运用比喻的修辞,还要注意喻体追寻的对象,另外,语言要精炼,形象。
答案:
(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使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更突出、更强烈。
(2)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军民一体、党群一家的团结精神,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信念、理想、温暖、光明。
(3)示例:像五彩缤纷的太阳花,/在追寻火热的太阳;/像衔着橄榄枝的白鸽,/在追寻和平和阳光。
【点评】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