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安塞腰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停止)戛然而止(中止)歌喉遽发(急速,骤然)
B.周匝数遍(环绕)余音绕梁(环绕)三日不绝(连续)
C.俯拾即是(捡)雍容博大(文雅大方)时过境迁(容易)
D.人弦俱寂(寂寞)戚戚焉(心动的样子)秀而不媚(妖媚)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翻来覆去 抑扬顿挫 五脏六腑 疙瘩
B.装模做样 屏气凝神 谈笑自如 玩耍
C.叹为观止 鸦雀无声 余音绕梁 喝采
D.嘎然而止 大彻大悟 左右逢源 皓齿
二.语言运用(共2小题)
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a.跳跃 b.踊跃 c.跳起)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 (a.隐约 b.模糊 c.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 (a.笼 b.遮 c.罩) 着了。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 (a.火热 b.燥热 c.热烈)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 (a.倾洒 b.闪烁 c.飞溅)了,使困倦的世 界立即变得 (a.兴奋 b.亢奋 c.振奋)了。
4.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安塞腰鼓》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联系当今“走进西部,开发西部”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5.《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6.整体感悟课文《安塞腰鼓》后回答。
(1)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作用?
(2)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安静的腰鼓”,第二部分是“寂静的腰鼓”,这两个“静”一样吗?
(3)请你说说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4)试从多角度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安塞腰鼓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停止)戛然而止(中止)歌喉遽发(急速,骤然)
B.周匝数遍(环绕)余音绕梁(环绕)三日不绝(连续)
C.俯拾即是(捡)雍容博大(文雅大方)时过境迁(容易)
D.人弦俱寂(寂寞)戚戚焉(心动的样子)秀而不媚(妖媚)
【解答】A.解释全都正确;
B.有误,“绝”是“停止”的意思;
C.有误,“迁”是“转变”的意思;
D.有误,“寂”是“寂静”的意思。
故选:A。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明确词义。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翻来覆去 抑扬顿挫 五脏六腑 疙瘩
B.装模做样 屏气凝神 谈笑自如 玩耍
C.叹为观止 鸦雀无声 余音绕梁 喝采
D.嘎然而止 大彻大悟 左右逢源 皓齿
【解答】A、准确。
B、“做”应为“作”,“装模做样”应该写作“装模作样”。
C、“采”应为“彩”,“喝采”应该写作“喝彩”。
D、“嘎”应为“戛”,“嘎然而止”应该写作“戛然而止”。
故选:A。
【点评】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分析,是较好的方法,如“粗制滥造”的意思“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二.语言运用(共2小题)
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b (a.跳跃 b.踊跃 c.跳起)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 c (a.隐约 b.模糊 c.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 c (a.笼 b.遮 c.罩) 着了。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 b (a.火热 b.燥热 c.热烈)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 c (a.倾洒 b.闪烁 c.飞溅)了,使困倦的世 界立即变得 b (a.兴奋 b.亢奋 c.振奋)了。
【解答】(1)“跳跃”侧重动作,“踊跃”侧重于形态。“踊跃”与后面的“铁的兽脊”相照应;故此处填写“踊跃”。
(2)“缥缈”“罩”更真实地再现了远距离看满是灯光但却已模糊一片舞台时的情景。故选:“缥缈”“罩”。
(3)分析语境可知,“火热”“热烈”两个词语往往形容气氛。冰冷与燥热形成一组反义词;“恬静”与“飞溅”组成反义词;“困倦”与“亢奋”组成反义词。故选:“燥热”“飞溅”“亢奋”。
答案:
(1)b
(2)cc
(3)bcb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4.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安塞腰鼓》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联系当今“走进西部,开发西部”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答】“走进西部,开发西部”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开发西部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西部地区的人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点评】略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5.《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
【解答】答案:
示例: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们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儿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儿微醺。
【点评】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6.整体感悟课文《安塞腰鼓》后回答。
(1)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作用?
(2)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安静的腰鼓”,第二部分是“寂静的腰鼓”,这两个“静”一样吗?
(3)请你说说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4)试从多角度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中心句的作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话(一段话)是文章中心句子,反复点明文章主题,表明作者的价值取向。文中反复出现使文章一咏三叹,又加强了感情的喧泄,强烈地叩击读者的心弦。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不一样,击鼓前的“静”是蓄势待发,让人联想到暴风雨前的宁静,击鼓后的“静”是以无声写有声。将后生们搏击完毕,凝气喘息的心态展露得淋漓尽致。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文中“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腰鼓使命的总结和颂扬,也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犷、豪迈、开放的。
(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中心思想在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精神力量的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它是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答案:
(1)既使文章一咏三叹,又加强了感情的宣泄,它似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骤的鼓点,又似一浪高过一浪的汹涌的潮水,强烈地叩击读者的心弦。
(2)击鼓前的“静”是蓄势待发,击鼓后的“静”是以无声写有声。
(3)朴实、厚道、粗犷、奔放、豁达。
(4)示例:歌颂生命奔腾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人就应该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等。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