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2 16:5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细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2.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3.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 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不佳
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4.下列对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B.“泛大陆”是指板块将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仅由一个主要大陆构成。
C.斯石英原子间结合极为紧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D.在火山活动地区没发现过斯石英的事实,可以证明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
二.综合读写(共1小题)
5.本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语言严密准确,又简明精练、幽默风趣。请仿照课文的语言特点,选取一件事物或一个事理,写段说明性的文字。要求说明对象清晰,说明顺序合理。(200字左右)
三.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6.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1)文章说明了    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
(2)根据第①②段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3)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⑧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
7.课堂探究。
(1)《恐龙无处不有》一文,按说明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1~   ):   
②第二部分(   ~   ):   
③第三部分(   ~15):   
(2)《被压扁的沙子》文,按说明的顺序,可分为两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1~5):   
②第二部分(6~17):   
(3)简要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①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②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8.阅读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部分,回答问题。
(1)“板块构造”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2)“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一句中的“那时”指什么?
(3)选段“‘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一句中,加点词“几乎”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根据所选文字内容,为“泛大陆”下一个定义。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细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解答】先通读各个句段,获得整体感知,辨析⑤引出了话题,是第一句;
③针对上一句中的“征服”的意思展开论述,句意与上一句衔接,可作为第二句;
①句与上一句都可看作是比喻性论述,论述同一个观点,可作为第三句;
④结合句意中的“水滴、大海”等词,结合句意,可辨析为第四句;
②照应了开头的句子,可作为尾句。
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⑤③①④②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可依据逻辑顺序排序。
2.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应该把“领会”改为“欣赏”;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根据病句类型加以修改,平时对常出现的病句类型进行整理积累。
3.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 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不佳
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解答】分析:本语段第一句话的主要内容是:体重过胖者记忆力和集中力都不佳。第二句话的主要内容是: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第三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第五句话的主要内容是: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第六句话的主要内容是:没有减肥的人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综合以上各句信息,可以提炼为: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答案: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故选:C。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读懂语段内容,提炼主要信息。
4.下列对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B.“泛大陆”是指板块将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仅由一个主要大陆构成。
C.斯石英原子间结合极为紧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D.在火山活动地区没发现过斯石英的事实,可以证明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阅读课文,由“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可知选项中“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是错误的;
故选:C。
【点评】概括说明内容时,一般文本当中会有关键性的词句,或是出现在文首,或是出现在段首。认真阅读,然后提炼概括即可。
二.综合读写(共1小题)
5.本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语言严密准确,又简明精练、幽默风趣。请仿照课文的语言特点,选取一件事物或一个事理,写段说明性的文字。要求说明对象清晰,说明顺序合理。(200字左右)
【解答】答案:
示例:关于恐龙的“消失”,有两种假说。一是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二是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6.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1)文章说明了  物种正在加速灭绝 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 。
(2)根据第①②段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3)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列数字 、 作比较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 。
(4)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⑧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
【解答】(1)这篇文章题目中体现的是蜜蜂的灭绝,但是根据全文内容,以及第七段的内容,“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因此本文介绍的是物种灭绝的现状,原因是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据此即可解答。
(2)根据第①段“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第②段“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因此蜜蜂具有授粉的作用,给植物授粉,植物给人类提供粮食和蔬菜瓜果;蜜蜂也给饲料植物授粉,提供食物给牲畜,牲畜提供肉类和牛奶给人类。据此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1000倍”“100万倍”可以看出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物种灭绝的速度和新物种的形成速度进行对比,所以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式: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4)第⑨段“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可知生物的作用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即维护生态平衡。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地球上的生物,是由生物之蜜蜂说起,顺序是由个别到一般,所以与D项说法不相符,D是错误的。
故选:D。
答案:
(1)物种正在加速灭绝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评分:(4分)。每空2分)
(2)a授粉 b农作物 c饲料植物(评分:(3分)。每空1分)
(3)列数字 作比较 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评分:(3分)。每空1分)
(4)参考答案: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或维持生态平衡),(评分:(2分)。只答“独特的作用”得1分)
(5)故选:D。(3分)
【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的特点。②分类别:对事物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④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⑤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⑥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7.课堂探究。
(1)《恐龙无处不有》一文,按说明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1~ 6 ): 由在南极洲发现了恐龙化石引出本文的核心议题:“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 
②第二部分( 7 ~ 12 ): 介绍“板块构造”。 
③第三部分( 13 ~15): 再次点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是“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 
(2)《被压扁的沙子》文,按说明的顺序,可分为两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1~5): 由恐龙的死因引出“被压扁的沙子”这一话题。 
②第二部分(6~17): 证明是“撞击说”揭示了恐龙灭绝的原因。 
(3)简要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①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②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可以围绕原文“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等语句为中心,进行筛选划分并概括。
(2)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结合“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一句前后两部分的内容筛选划分并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可以结合两篇文章在行文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点分析回答。《恐龙无处不有》用“恐龙无处不有”说明板块构造学说,《被压扁的沙子》用“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这两篇说明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相同之处: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做出假设,最后得出结论。不同之处是:《恐龙无处不有》是由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被压扁的沙了》是提出两个假设,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①“一直”表示没有间断,说明科学家们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的行为没有间断过,始终进行着。
②“足够”表明高的程度。说明把温度升得一定高,这种变化就会加快。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①6;由在南极洲发现了恐龙化石引出本文的核心议题:“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
②7;12;介绍“板块构造”。
③13;再次点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是“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
(2)①由恐龙的死因引出“被压扁的沙子”这一话题。
②证明是“撞击说”揭示了恐龙灭绝的原因。
(3)相同之处: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做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得出结论。
不同之处:《恐龙无处不有》是由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被压扁的沙了》是提出两个假设,通过论证否定了其中的一个,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4)①不能。“一直”表示没有间断,如果去掉它就无法知道科学家们什么时间、多长时间来寻找证据。
②不能。因为这里“足够”表明高的程度,如果去掉它就变成了升高温度,表述就变得不严密、不准确了。
【点评】解答第(4)题要走好这几步:
①表态:不能去掉。
②定性:分析词语是在哪方面进行了修饰或限制。
③假设删去:原来意思就有了变化,不符合实际,说明不准确。
④最后归纳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阅读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部分,回答问题。
(1)“板块构造”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2)“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一句中的“那时”指什么?
(3)选段“‘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一句中,加点词“几乎”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根据所选文字内容,为“泛大陆”下一个定义。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在文章中找出“板块构造”理论的观点。“地壳是由一些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慢慢的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文重要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答出“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的“那时”的指代意义。可以从“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中找到“泛大陆”来作答。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符合事实。
(4)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原文中“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总结可得出答案。
答案:
(1)地壳是由一些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2)“那时”指泛大陆时期。
(3)“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符合事实。
(4)“泛大陆”是指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运动时,地球上形成的一个将所有的大陆聚集在一起的主要陆地。
【点评】说明文语言的两大特点,一是准确性和严密性,二是生动形象性。其中,准确性与严密性是考核的重点。解答这一类的题目,要积累常见的表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词语,并熟记答题模式。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