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小石潭记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面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是( )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十日,扁鹊复见
D.以其境过清 及鲁肃过寻阳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面/竹树环合 B.全石/以为底
C.以其境/过清 D.潭中鱼可/百许头
3.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
A.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4.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5.本文《小石潭记》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如下内容:发现小石潭; ;小石潭源流; ;同游者。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 ,作者对小石潭整体的感受是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6.课文《小石潭记》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五.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甲】《小石潭记》原文略。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
③益奇而坚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 全石以为底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乃记之而去
D.及是,愈以为诚有 是二者,余未信之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
8.阅读文章,解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举例说明作者写小石潭中的游鱼采用了的写法,作者写潭中游鱼的作用是什么?
(2)小石潭周围环境如何?给作者什么感受?
(3)请分别概括四段内容,每段不超过五个字。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小石潭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面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是( )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十日,扁鹊复见
D.以其境过清 及鲁肃过寻阳
【解答】A、“澈”一为“照到底”,一为“改变”;
B、“往来”一为“游来游去”,一为“来来往往”;
C、“居”皆为“待”;
D、“过”一为“过于”,一为“路过”。
故选:C。
【点评】一词多义是古文中常见,解答此类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辨析字词不同的含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归纳。积累。记忆。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面/竹树环合 B.全石/以为底
C.以其境/过清 D.潭中鱼可/百许头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潭中鱼/可百许头。
故选:D。
【点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3.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
A.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解答】用法”指用作什么词性。
A、“闻”一为“听”,一为“听说”都是动词;
B、“许”一为名词“地方”,一为形容词“余。多”;
C、“其”都是代词“这”“它”;
D、“差”一为“矮”,一为“交错”,皆为形容词。
故选:B。
【点评】本题有难度,容易误以从词义上比较,不理解“用法”指什么,所以在学习中要好好了解文言字词“用法”的变化,形成明确的认识。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4.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答】(1)句意为:花草鲜嫩美丽。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2)句意为: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句意为: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4)句意为: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答案:
(1)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2)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4)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5.本文《小石潭记》按照 游览 顺序,依次写了如下内容: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石潭源流; 潭中气氛 ;同游者。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 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整体的感受是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
【解答】《小石潭记》一文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从文中的介绍可见小石潭的最大特点是:幽静;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答案:
游览;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幽静;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平时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题方能得心应手。
四.解答题(共1小题)
6.课文《小石潭记》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解答】第一问根据文中句子“心乐之”回答即可。第二问,抓住文中暗含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即可理解其内心的情感感受。
答案:愉悦;抑郁忧伤
【点评】了解本文作者的官场失意的生活经历和此文的写作背景被贬永州,即可理解诗人在文中情感的变化。古代文人由于生活的时代言论不自由的原因,所以总是把自己的一些情感寄托于物,分析作者情感要仔细阅读文中作者所写之物,结合诗人个人信息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甲】《小石潭记》原文略。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牙那样
②以其境过清 凄清
③益奇而坚 更加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有的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投以小石 全石以为底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乃记之而去
D.及是,愈以为诚有 是二者,余未信之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凄苦孤寂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的不平之气。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故断句为: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牙那样。
②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清:凄清。
③句意为: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益:更加。
④句意为: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或:有的人。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的词有: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句意为: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②句中重点的词有:自:从;径:一直;逾:越过。句意为: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以”,把;第二个“以”,用。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第二个“而”,表示修饰。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代词,它。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D.两个“是”都指这。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故选:D。
(5)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及“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作者的凄苦孤寂之情;第二空注意题目中的语境“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景色美却无人欣赏,再注意题目中“借”,因而这里就可以概括为: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答案:(1)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①像狗牙那样;②凄清;③更加;④有的人。
(3)①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②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4)D
(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点评】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8.阅读文章,解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举例说明作者写小石潭中的游鱼采用了的写法,作者写潭中游鱼的作用是什么?
(2)小石潭周围环境如何?给作者什么感受?
(3)请分别概括四段内容,每段不超过五个字。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做题时,在文中找到写“小石潭中的游鱼”的内容即第二段,分析作者从鱼的状态方面的写法,“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写鱼的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写鱼的动态,所以本段最突出的写法是动静结合。根据“似与游者相乐”一句可理解作者此时心情还是愉快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第一问,所要注意的是本题所问不是指写“小石潭”本身,而是“周围环境”,根据题干中“周围环境”一词直接从文中摘引句子即可。作者的感受主要是指作者在文章最后含蓄表达的情感,抓住句子“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结合写作背景即可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阅读所示文段文字,了解其内容,抓住景物名称,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景物的特征,按要求概括即可。
“水尤清冽”写水奇,“全石以为底”写石奇,“不可知其源”写水源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气氛奇。
答案:
(1)动静结合对比“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动态,两相比照,突出了鱼儿的活动。作用①表达作者欢悦的心情。②衬托水清。(或:侧面描写水清。)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3)潭水奇;潭石奇;潭源奇;潭的氛围奇(或潭境奇)。
【点评】此类题要具体抓住文中的语句,了解作者所描写的内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写法,描写景物有写景的方法,描写人物有写人的方法,所以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分析写作方法。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记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