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壶口瀑布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壶口瀑布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2 17: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壶口瀑布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2.请为下面句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项。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 。(  )
A.一匹宽广的缎子 B.一条咆哮的巨龙
C.一锅正沸着的水 D.一场无比喧嚣的盛宴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C.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D.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B.本文作者梁衡,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一叹》等。
C.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D.作者在文中不仅细致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很自然地想到了人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转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二.语言运用(共2小题)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辘辘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jiāo;xiǎng乐,一幅写意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乘隙   
觅缝   
潺潺   
jiāo xiǎng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夺路”的意思是:   ;“迂回”的意思是:   。
(4)这段话运用了   、   和   的修辞手法。
6.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你,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无论多么壮丽的词汇,都无法表达你的峰回路转,你的豪迈磅礴;无论多么神奇的画笔,都无法描绘你的汹涌澎湃,你的浩浩荡荡。你,一条伟大的河流,流淌出一个不屈的民族;你,一位坚强的母亲,成就了一群勇往直前的中国人。黄河,九曲黄河,让我们走进你璀璨的文化,去感受自豪与伟大吧!
(1)下面是一副关于黄河的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万里长江潇潇细雨知春暖
下联:千年黄河    
(2)认真观察漫画《黄河纤夫》,描述漫画的内容,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写作技法:动词运用。
《壶口瀑布》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在表现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时,运用了一些准确恰当而又生动形象的动词,突出了其特点。请借鉴这一写法,描述一种景物。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一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选段主要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描写黄河带给人的感受?
(2)选段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3)有同学说“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中“钻”“觅”两个字用得好,请你说明理由。
(4)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在语气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A.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B.造物者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
(5)“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文中的“宽”和“窄”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引用原文回答)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壶口瀑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解答】解答此题,首先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寻找句子之间内在的联系,依照其内在关系确定出首句,首句往往是总领或总结性的句子,表达的是某种现象或作者的观点,本题的六个句子中,⑤属于这种类型的句子,可做首句;然后总观全部句子,④句承接⑤句最为自然,说明中国画的主要特征是以线条为主;②句举例说明④句的内容,③句紧承②句说明斗篷的线条特点;①句总结。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应选B。
故选:B。
【点评】句子排序是有规律可循的: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有的以空间位置为序,有的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有的以思维规律为序,只要培养语感,增加积累,多思考,多训练,这类题目就不会困住我们。
2.请为下面句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项。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 。(  )
A.一匹宽广的缎子 B.一条咆哮的巨龙
C.一锅正沸着的水 D.一场无比喧嚣的盛宴
【解答】通读语段,从“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的描述可知,水势浩大,波涛起伏。滩里的水翻滚,应该选用“一锅正沸着的水”。其余三项比喻都不够贴切,不符合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把握大意,再看局部,照顾前后句,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C.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D.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解答】B.运用了拟人修辞;
ACD.是比喻。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B.本文作者梁衡,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一叹》等。
C.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D.作者在文中不仅细致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很自然地想到了人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转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千年一叹》是余秋雨的作品。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二.语言运用(共2小题)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辘辘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jiāo;xiǎng乐,一幅写意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乘隙 xì 
觅缝 mì 
潺潺 chán 
jiāo xiǎng 交响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湿辘辘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湿漉漉 ”。
(3)文中“夺路”的意思是: 强行通过道路 ;“迂回”的意思是: 回旋,环绕 。
(4)这段话运用了 拟人 、 排比 和 比喻 的修辞手法。
【解答】答案:
(1)xì; mì; chán; 交响。
(2)湿辘辘; 湿漉漉。
(3)强行通过道路;回旋,环绕。
(4)拟人; 排比; 比喻。
【点评】要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和多音字;要正确书写汉字,还要注意根据词语含义辨析字形;理解文段中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不能单看字面意思;辨别修辞手法要结合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分析。
6.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你,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无论多么壮丽的词汇,都无法表达你的峰回路转,你的豪迈磅礴;无论多么神奇的画笔,都无法描绘你的汹涌澎湃,你的浩浩荡荡。你,一条伟大的河流,流淌出一个不屈的民族;你,一位坚强的母亲,成就了一群勇往直前的中国人。黄河,九曲黄河,让我们走进你璀璨的文化,去感受自豪与伟大吧!
(1)下面是一副关于黄河的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万里长江潇潇细雨知春暖
下联:千年黄河  滚滚惊涛报冬寒 
(2)认真观察漫画《黄河纤夫》,描述漫画的内容,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解答】答案:
(1)示例:滚滚惊涛报冬寒
(2)示例:黄河的河床完全干涸龟裂,纤夫们把圆木放在船下,在河床里拉着船前行。漫画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黄河断流的忧思,告诉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写作技法:动词运用。
《壶口瀑布》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在表现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时,运用了一些准确恰当而又生动形象的动词,突出了其特点。请借鉴这一写法,描述一种景物。100字左右。
【解答】答案:
示例:那雨中的荷叶上盛满了水珠,微风徐来,轻轻地吹着荷叶,大大小小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侧耳倾听雨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似有若无,缥缥缈缈。几朵红色的荷花像水中仙子,低首赧颜,似有千般幽思,万种情致,欲说还休。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一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选段主要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描写黄河带给人的感受?
(2)选段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3)有同学说“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中“钻”“觅”两个字用得好,请你说明理由。
(4)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在语气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A.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B.造物者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
(5)“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文中的“宽”和“窄”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引用原文回答)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描写角度的把握。“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等是从视觉角度描写黄河带给人的感受;“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等句子是从听觉角度描写黄河带给人的感受。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根据句子后面规定的角度去分析赏析,指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即可。句中的“钻”“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指出了石的坚硬,缝的难寻,很明显作者是以这两个动词,来表现水继续奔流的艰难。
(3)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势如千军万马”“更涌、更挤、更急”,表现了水流的汹涌和力量之大。“黑猪掉进壶口瀑布的故事”是用夸张的手法,从侧面写出了壶口瀑布水流的迅疾。
(4)本题考查对句子情感表达的把握。“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反问,加强语气,表达造物者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的意思,立意深刻。“造物者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是陈述句,语气不强烈,表达不出对壶口瀑布的赞美、崇敬之情。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根据上下文的理解,找到“当地……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可知“宽”指的是“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窄”指的是“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先宽后窄故而形成“壶口”。
答案:
(1)主要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
(2)从侧面烘托深沟中水流之急与吸力之大,不能删去,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如果删去,就与事实不符。
(3)“钻”“觅”两个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水为了继续奔流而寻求道路的过程。
(4)A句运用反问的句式,加强了语气,引起读者思考;B句是陈述句,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5)文中的“宽”具体指的是“五百米宽的河道”,“窄”具体指的是“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点评】常见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