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2 06: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1全国乙卷)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2.(2021全国乙卷)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3.(2021全国乙卷)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2020全国I卷)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5.(2020全国I卷)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6.(2020全国I卷)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20全国II卷)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20全国II卷)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9.(2020全国II卷)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 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2020全国III卷)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11.(2020全国III卷)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干 B.暖湿 C.冷湿 D.冷干
12.(2020全国III卷)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A.林线升高,雪战升高 B.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C.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13.(2022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D项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项正确;亚欧大陆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低,且由材料“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可知,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敏感,故A项错误;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项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控制,降水少,D项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满足基带特有物种的生长条件,D项正确;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两项错误;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项错误。故选D。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导致长白山林线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不断有岳桦在更高海拔处生长,由此推断,林线附近的岳桦生长时间并不长,且岳桦林带海拔高、气候寒冷,岳桦生长季短、生长速度较慢,多为幼树,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从材料中可知,岳桦林生长季短,只有岳桦林带下部的岳桦才结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其生长季趋于稳定。与此同时,材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北坡的林线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气候变暖对冬季气温影响更大,因此这里冬季的升温幅度比较大,C项正确。故选C。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山地林线位置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为水热条件。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意味着热量条件不断变好,如果降水条件保持稳定,林线可能会缓慢上升,因此降水稳定不是林线近年趋于稳定的原因,A错误。若原因是水土流失量和土壤肥力稳定,则林线同样可能继续上升,B、C可直接排除。根据材料,岳桦结实线位置基本稳定,岳桦种子传播的最大范围基本稳定,当岳桦结实线与林线之间的距离达到岳桦种子传播的最大范围时,岳桦的种子无法传播到比林线海拔更高区域,因此林线位置稳定,D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东欧平原降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而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距离水汽源地较远,且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使得其大部分地区降水比东欧平原少。故选D。
8.答案:A
解析:苔原带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热量不足,土壤冻结,以苔薛和地衣占优势,物种比较单一,受地形的影响较小,所以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苔原带。故选A。
9.答案:B
解析:影响一个地区干湿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蒸发。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太阳辐射强,蒸发强。故选B。
10.答案:A
解析:山地阳坡受到太阳辐射影响气温高,因此森林分布上线上升;山地阳坡温度更高,雪线上升。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林线升高,表明勘察加半岛火山群所在区域气温上升;雪线有所下降,说明勘察加半岛火山群所在区域降水量增多,故该区域气候变得更为暖湿。故选B。
12.答案:C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时间长、范围广,堪察加火山群喷发加剧了当地变暖的趋势。火山喷发若干年内,火山锥受外力风化侵蚀,坡度变缓,雪线下降。火山灰为森林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林线升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答案:(1)海平面上升;消融区陆面上升;若海平面上升幅度超过陆地上升幅度,海岸线水平方向往陆地方向变化;若海平面上升幅度低于陆地上升幅度,海岸线水平方向向海洋方向变化。(2)甲站纬度高,位于北美冰盖消融区,冰盖消融后岩层形变恢复,陆面上升;甲站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美洲板块一侧,板块挤压,陆面抬升。(3)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开采地下物体(地下水、矿产、石油、天然气等),导致地面沉降;修建大坝,拦截泥沙,三角洲萎缩;入海口、近海地区抽沙等。(4)甲向海洋(向南、海岸线前进)方向变化;乙向陆地(向北、海岸线后退)方向变化;甲小乙大(甲小于乙,乙大于甲)。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地貌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第(1)问,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可以结合冰盖消融导致液态水汇入海洋、冰盖消融岩层承压减轻得出海平面上升,消融区陆面上升。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海平面上升超过陆面抬升、陆面上升超过海平面上升两个角度分析海岸线的变化。第(2)问,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甲站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下垫面物质性质变化分析回答。第(3)问,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化石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地壳构造沉降等角度分析回答。第(4)问,甲、乙两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甲站区域西侧邻海、基岩海岸陡峭等角度分析回答;乙站区域可以从南侧邻海、三角洲地势平缓等角度分析回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