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王安石诗歌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道逢文通北使归[注]
王安石
朱颜使者锦貂裘,笑语春风入贝州。
欲报京都近消息,传声车马少淹留。
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
回首此时空慕羡,惊尘一段向南流。
[注]1.嘉祐五年元月,王安石担任送辽伴使北上。此时上年冬使辽的沈文通回国已达贝州,王安石认为途中可相遇,但朝廷依惯例禁止两路使者相会,王安石只得作诗寄给沈文通。2.文通:沈遘,字文通,北宋嘉祐年间出使契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实写,写出了我对朋友文通红润美好的容颜和亮丽的衣着的夸赞。
B.诗中“笑语春风”“回首此时”前后呼应,交代出诗人羡慕的来由。
C.“传声车马少淹留”一句暗含朝廷依惯例禁止两路使者相会的背景。
D.颈联一“乐”一“愁”,两者形成对比,用还家之乐来反衬自己还需北上,远离家乡的愁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作于宋神宗去世后,此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午后梦醒有感而作此诗,首句“春梦”既指诗人午后小憩,梦中所历似有百年;又喻指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
B.诗歌运用萧史弄玉的典故,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在梦境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留恋。用典入诗,贴切自然,增加诗歌的意蕴。
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生机勃勃之景。
D.本诗主要通过诗人午后梦醒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结句中的“兴废”两字实为一篇之纲。
4.前人对王安石诗作有“擅说理,善用典”的评论。请结合中间两联简要赏析“擅说理”。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①
王安石
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
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②
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
去去便看归奏计,莫嗟行路有崎岖。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主持变法时期。王詹叔,名靖,曾任山阳太守等职。利州路,北宋行政区名,包括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运判:官名,即转运判官。②朱轓,古代高官之车,毂,代指朝廷。均输,指均输法。作者推行的新法之一,金节,诸侯使臣的符节。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王詹叔身为贵家子弟却能饱读诗书,在看似简单的叙述中饱含作者的欣赏。
B.颔联交代王詹叔出行事由,塑造了一个不计较名利、勇于承担新任务的官员形象。
C.颈联表达了作者对于王詹叔没能得到重用的不满,也表现了作者慧眼识人的远见。
D.本诗以送别为题,着重描写离别场面,行路崎岖,抒写与王詹叔离别的不舍之情。
6.本诗结句与“千古凭高如此,谩嗟荣辱”(《桂枝香·金陵怀古》)塑造的主人公形象相似,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何氏宅园亭①
王安石
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
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
【注】①此诗是王安石晚年辞世前两年在江宁(在今江苏南京)一位姓何的朋友家,为他家中的园林亭台所题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7.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前两句运用了双声词和叠韵词,突出强调了万物都有自身成长发展的节奏与规律。
B.诗中的榴花怒放枝头,荷叶浮于水上,一花一叶,红绿对照,色彩鲜明,颇具美感。
C.王安石善于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来抒发感慨,此写法与他的《登飞来峰》相同。
D.王安石的这首五言绝句,用字工巧,用典贴切,对仗精工,含蓄委婉,历来为人称道。
8.王安石晚年的绝句精深华妙,令人击节赞叹。本诗后两句言简意赅,极具哲理气息。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暖”字来写小路,表现山村天气晴好,温暖和煦的春天祥和气息。
B.“纵横”“高下”两个词写出了乡村山高水阔、错落有致的环境特点。
C.尾联化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归隐的心情。
D.诗歌以山村花草、鸡狗等物写景,勾勒出一幅人烟稀少的乡村幽静图景。
10.诗歌的颈联,与《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在写景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金陵怀古(其三)
王安石
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
兵缠四海英雄得,圣①出中原次第降。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酶一缸。
【注】①圣,指宋太祖赵匡胤。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长江和山峰,显示了金陵险要的地理位置。
B.颔联叙写赵匡胤从中原南下,在金陵一战中荡平群雄,最终获取胜利。
C.颈联描写赵匡胤据守金陵后,宋朝“王气”黯然而收,营造一种苍凉的氛围。
D.尾联感慨废陵中只剩下随葬的冠剑,谁会再因此落泪,以酒祭奠他们呢?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梅
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还写诗人猜测梅花推迟开放的原因。
B.颔联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灯下、雪后的梅花比拟为佳人,玉容清香,艳压群芳。
C.梅花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引发了诗人的诗情、酒兴,诗人笔走龙蛇、红袖传杯。
D.这首诗寓意深刻,赞赏梅花不争名利、不惧风雪、高洁幽香、坚贞不屈的品质。
14.尾联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情达意,情感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久雨
王安石
煤炱著天无寸空,白沫上岸吹鱼龙。
羲和①推车出不得,河伯②欲取山为宫。
城门昼开眠百贾,饥孙得糟夜哺翁。
老人惯事少所怪,看屋箕踞歌南风③。
【注】①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②河伯:古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③南风:古代乐曲名,借指帝王之歌,用以颂扬明君惠政爱民或施惠于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总领全诗,其中“雨”字点明写作对象,“久”字点明雨下的时间之长。
B.首联下句正常语序应是“鱼龙吹白沫上岸”,写的是河水因雨大而冲上堤岸。
C.颈联写商人白昼睡觉不经商,意在与夜里百姓饥饿对比,表达对贫苦百姓的同情。
D.借老人歌唱《南风》曲,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帝王应该积极地救助百姓。
16.诗歌前两联是怎样描写久雨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A “实写”错误,由“此时上年冬使辽的沈文通回国已达贝州,王安石认为途中可相遇,但朝廷依惯例禁止两路使者相会,王安石只得作诗寄给沈文通”可知,应该是运用了“想象”,是虚写。
2.①对朋友成功出使后回国的羡慕。诗人想象朋友成功出使后回国的喜悦状态,而自己却还要北上,只能表示羡慕。
②对难以相逢的遗憾。诗人开始还觉得可以“欲报京都近消息”,但因为朝廷的规定,传递信息的使者不会停留,故而表达出难以相逢的遗憾。
③对自己出使北上的伤感。行人都说回家快乐,而诗人却还要担任送辽伴使北上,离故乡而去,因而流露出无限的乡愁。
3.B “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留恋”错误。“不复吹箫向此留”,只可惜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本句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留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
4.颔联写花开花落、鸣鸠相乳相酬,颈联写旧路掩盖又另辟新径,朱门坍塌、画楼崛起,中间两联揭示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富贵荣利不足慕的道理。
5.D“着重描写离别场面,行路崎岖,抒写与王詹叔离别的不舍之情”错误,本诗以送别为题,但重点不在于抒写别情,而是缘事抒怀,表达作者变法的坚决意志。
6.两句诗都体现了作者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性格。“莫嗟”一句以行路为喻,强调不要嗟叹改革道路崎岖难行,勉励王詹叔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谩嗟荣辱”否定了只知慨叹、无所作为的狭小胸襟。
7.D“用典贴切”错,这首绝句并没有用典。
8.①诗人看到水中的荷叶有先有后慢慢舒展,树上的榴花先后有序地怒放,感受到了它们都有其成长发展的节奏与规律;②由此作者心生感慨:大自然万事万物都有自身成长发展的节奏与规律,人何尝不是一样?只要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目标,就不会再觉得时间匆促,年华易逝。③晚年的王安石远离官场,心境旷达,深婉不迫,对生命充满温情与热爱。
9.C “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归隐的心情”错误,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10.写景上都运用反衬手法,都通过描写鸡鸣、大吠以动(声音)衬静,反衬出了乡村环境的和谐静谧。
11.C“颈联描写赵匡胤据守金陵后,宋朝‘王气’黯然而收”错,这万里东下的长江和高入云间的天阙山的双峰,一向都是据守金陵者的天然屏障,但在五代十国的群雄角逐中,胜利者终归于从中原南下的赵匡胤。这时割据者在金陵的“王气”就黯然而收,只剩下萧飒的寒风吹拂着佛寺的僧窗了。选项张冠李戴,宋朝应为南唐金陵。
12.①金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赵匡胤仍能在群雄争霸中攻下金陵,表达了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的功勋的赞美之情;②对南唐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仍被灭国的惋惜之情,并以此来告诫统治者要积极作为;③借对自然风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物是人非,人事已变,繁华易逝的感慨。
13.A“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还写诗人猜测梅花推迟开放的原因”不合文意,这里应理解为“写人们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而诗人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14.①诗人与“俗眼”对比,诗人看到了梅花的高洁、坚贞;而“俗眼”却不了解诗人,不了解梅花,抒发了诗人的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以及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②梅花与桃、杏对比,梅花高洁,桃、杏妖艳,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对浅薄与庸俗者的讽刺。
15.C“对比”错,颈联写商人白昼睡觉不经商和夜里百姓饥饿难耐都是侧面来写雨“久”的特点,并非将二者进行对比。
16.①纯用侧面描写。借天空、河水、羲和、河伯来写雨之久,无一字正面写雨,却处处表现雨下得久。②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以“煤炱”喻乌云,写天色浓黑,下雨之广。“无寸空”以夸张手法极写雨久。③运用想象。想象羲和难以出行、河伯想把高山作为自己宫殿,来表现雨之久。④运用典故。以“羲和”的典故写太阳出不来,以此表现天阴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