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柳宗元诗歌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①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②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柳宗元,贞元间中进士,登博学鸿词科,后入朝为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后贬至永州十年,后又至柳州,此诗写于贬柳州期间。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橘树。③据《水经注·流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橘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种柑写起,起句叙事平平,但从“手种”“二百株”等词句中,足见诗人对柑橘树的喜爱。
B.诗人高度认同屈原笔下柑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并明确反对荆州人以柑橘谋利的行为。
C.颈联中“喷雪”喻指黄柑花,写出了柑树开花的美丽景象。诗人看到亲手种的柑树开花,心情愉悦。
D.诗人善用修辞,全诗通过想象、用典、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2.清人姚鼐评价此诗时有言:“结句自伤迁谪之久,恐见柑之成林也。而托词反平缓,故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冉溪
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①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②待成器。
【注】①风波一跌:指作者在永贞元年参加革新运动而被贬的事。②种漆南园:据《后汉书》记载,樊重(樊敬侯)想做器物,但没有木材,便在南园栽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都嘲笑他。日后树长成材,器物终于做成了。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少时、公侯、许国”等词可以看出、诗人从小就志在家国天下而非个人荣居。
B.“风波一跌”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被贬官至偏远的永州任职的坎坷遭遇。
C.“无余事”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也是下句“愿卜湘西冉溪地”的重要原因。
D.全诗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情感有起有伏,富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4.结合全诗,概括说明诗人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第六年所作。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深梦醒,诗人辗转反侧,百无聊赖,开门出来到了西园,听着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感受着周围的寂静。
B.颔联写一轮寒月正从东岭升起,流水冲刷着稀疏的竹根,发出泠泠水声,既有视觉描写,也有听觉描写。
C.倚楹至旦,发人深思。诗人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不难读出诗人内心的沉思与苦闷。
D.这首诗构思新巧,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6.这首诗围绕诗眼“寂寞”展开,颔联、颈联的景物描写时如何抒发情感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阶前芍药
柳宗元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余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①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②赠,悠悠南国人。
【注】①暄风:春风。②溱洧:典出《诗经·溱洧》,诗中有青年男子向心爱的女子“赠之以芍药”的句子。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一开始把普通花卉与芍药进行了鲜明对比,意在表明普通花卉容易凋谢的特点。
B.诗人生动刻画了芍药超凡脱俗、卓然独立的品性,而这恰是诗人自我品性的物化。
C.“孤赏”两句写出了芍药自我欣赏的倩影:在傍晚时分,在春风之中轻轻地摇曳。
D.诗人用拟人手法表现芍药在夜里让香气透进幽窗,与静卧的人相亲近,极富情趣。
8.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评此诗:“结句虽戏,亦《楚辞》以美人为君子之旨也。”请结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②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因谗被贬赴任柳州刺史途中。②射工:即蜮,古代相传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江水南流一直隐入茫茫云烟,黄茅遍地丛生,环境荒凉恶劣。
B.颔联写雨过天晴可见象迹,阳光和暖可见蛟涎,奇特的景致让诗人欢愉兴奋。
C.“华发”指花白的头发,“岂容华发待流年”蕴含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D.本诗将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开拓了诗歌意境,突出了情感主旨。
10.好的诗句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赏析颈联有何妙处。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初雨后寻愚溪
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注】。
【注】炎燠,天气极热。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小溪旁,顺着弯弯曲曲的溪岸行走。
B.“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运用了动作描写,刻画了诗人此时内心的感受。
C.“寂寞固所欲”一句写诗人被贬官至偏远之地后内心的孤独无助与痛苦。
D.“幸”字有“有幸、幸运”之意,写诗人对到这里来休养生息感到“有幸”。
1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和所抒发的感情。
七、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应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一改平时严肃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而作,基调轻松。
B.首联十个字嵌入了四个“柳”字,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既照应了诗题“种柳戏题”,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
C.颔联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将来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D.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燕召公的深挚情怀。
14.这首诗语言风格鲜明,请概括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和表现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四句总写晨起读经,“闲”为全诗抒情之调,“读”为全诗内容之纲。
B.“汲”“漱”“拂”等动作可直接写出作者内心的虔诚和对佛教的崇信。
C.“真源”两句写世俗之荒诞:不去领悟书中真意,偏偏执着追逐妄诞之语。
D.全诗自晨起读经而始,末端以日出赏景禅悟而终,浑然无痕,相映成趣。
16.清代王闿运曾以“明秀称题”来批注“道人”四句,即明净秀美,扣合题目。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C “诗人看到亲手种的柑树开花,心情愉悦”错误,“几岁开花闻喷雪”是诗人想象的柑橘开花的情景,并非诗人亲眼看到。
2.①尾联写如果将来能够亲眼看到橘树长大成林,有朝一日能以自己亲手种出的柑橘来养老,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②但“坐待成林”对于一个志向高远、不慕荣利的诗人而言,是有志难酬的悲痛,不堪忍受的压抑。
③貌似宽解语,实则不平气。诗人反话正说,用平缓的语调表达深深的痛苦,形成了一种韵味深厚的意蕴,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3.C“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错误,诗人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由“逝万里”“空缧囚”等词可看出其内心是失意苦闷的。
4.①青年立志、报效家国、不计得失的豪迈之情;
②仕途坎坷、贬谪远地、身如囚徒的感伤之情;
③卜地而居、寄情山水、不改节操的坚贞之情;
④效法古人、不甘沉沦、心有所待的进取之情。
5.A “百无聊赖,开门出来到了西园,听着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错误,诗句“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意思是: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由此可见,诗人是先听见露水滴落的声音,后开门面对菜园,并非“出来到了西园”才“听着露水滴落”的声音。
6.颔联融情于景,通过“寒月”“疏竹”,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凉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因被贬而感到的寂寞伤感之情。
颈联以动衬静,通过远处传来的泉水声、还有那一时的鸟儿喧哗声,反衬出这中夜的寂静,从而表达出作者当时谪居僻远之地的孤独、愁苦、无人理解之情。
7.A “意在表明普通花卉容易凋谢的特点”错误。开头先把芍药与众花对比,凡花已随春而凋谢,唯有芍药开在今晨,突出芍药不同凡花的美好形象。
8.①真想像《漆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芍药赠给悠悠的江南美人。
②诗人用“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示愿结情好”的典故,极其巧妙而委婉地表达了急于用世,希求扱引(渴望得到统治者赏识,渴望得到上级提拔、推荐)的愿望。
9.B“奇特的景致让诗人欢愉兴奋”错误。“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的意思是“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象迹”“蛟涎”是岭南的特异风物,写的是诗人谪守之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展现的是被贬的伤感之情
10.射工“窥伺”、飓母“偏惊”运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写出了政治环境的险恶。
11.C“写诗人被贬官至偏远之地后内心的孤独无助与痛苦”错误。“寂寞固所欲”的意思是孤独与寂寞本来就是我的追求。
12.①前四句借景抒情。前四句借助“清溪”“荒泉”“新竹”等景物营造了“愚溪”宁静、空旷的氛围,描写了诗人利用手杖去试探清泉的“深浅”,把那些倒伏的嫩竹捆扶起来的情状,表明诗人内心的平和、恬静。
②后四句直接抒情。诗人再也不愿为了功名利禄之类的事情而沉吟不已,来到这里再也没有了蝇营狗苟,表达了内心的豁达、乐观,不再为眼前的处境而忧虑。
13.D“表达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召公的深挚情怀”说法错误,借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
14.(1)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开头有意运用“绕口”句式,连用四个“柳”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
(2)思想感情:在戏谑幽默的语言背后实则表达诗人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在自嘲自戏的文字中也表达了诗人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的忧虑和惭愧,并以此自励自勉。
15.B “可直接写出”错误。此处应该是“间接”来写的。“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清晨早起,空气清新,以井水漱牙可以清心,又弹冠振衣拂去灰尘,身心内外俱为清净方可读经。可见用心之虔诚,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倾心和崇信,其沉溺之深溢于言表。
16.(1)意谓超师寺院何其幽静,苔色青青连着翠竹。旭日东升晨雾滋润,梳洗青松涂以膏沐。一个“静”字总括了它的幽静无声和诗人的闲适心境。(2)“日出”照应“晨”,紧扣题目,再次点明时间。(3)用拟人法写青松,用“青松如膏沐”进一步写环境的清新。这就使读者体会到诗人通过优美宁静的寺院之景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心境和思想感情。